公告栏:

新农业经营---沱沱工社:贩卖有机

时间:2012-06-06 09:06:22 来源:绿公司 作者:吴琼 点击:1171

 

有机这个事就是没钱你做不了,你急着挣钱一定不能做。要想问心无愧地做好一个产品,唯有这样。

食品安全问题的乱象丛生,并非诞生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抓住食品供应体系的根源问题,化解信任危机,沱沱工社提出来一套全新的思路。

有机食品网上超市,顾名思义,用B2C电子商务模式销售有机食品。一方面,在北京平谷马昌营镇一片方圆1050亩的土地上,沱沱的工作人员用最原始的方法耕种、畜牧;另一方面,消费者登录沱沱工社官网挑选这些有机农作物,当日下单,次日沱沱工社将大清早收获的有机蔬果、生鲜肉蛋,用冷链物流车配送给订货的客户。

单看某一方面,市面上均有成功的企业样本,二者兼具,模式实不“讨巧”:其一,电子商务里那套批量生产、库存管理的IT玩意,并不适用于有机蔬果“靠天吃饭”的产量。沱沱目前至多可以预测一个星期的产量,在成立之初,只能预测当天,每天天还不亮,工作人员就下地采摘,采多少,上架多少,至于明天还有没有,不确定。其二,四通八达的物流已成为各大电商的必杀技,而沱沱自建的冷链物流,目前仅限北京六环以内的配送,加上对湿度、温度等储藏环境的考量,一单物流成本就将近常温物流的5倍以上。若以5倍的价格收取运费,消费者又肯定不干。

由此说来,沱沱工社的运作模式,是食品供应体系中的另类选择。相对于当下全球化、规模化的工业食品体系而言,它奉行的,是最传统的耕种法则,有限供应给有需求者,因此沱沱地里的产出,从收割到餐桌的距离,不会隔夜,这便解决了新鲜食品不能日配的弊端。个中意味,唯有探究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才得以体会。

“现在经常听到一个词,叫高效农业。高效农业怎么出来的?你自然生长,它满足不了这么多人要吃要喝的需求。为什么袁隆平被中国人喜欢,因为他的杂交水稻产量很高,他先让我们吃饱。太多人要吃,必须规模化生产,必须要农药、化肥,美国也是。”沱沱工社董事长董敏说。

 

另一方面,是食品的全球化供应体系。在市面上喝到的牛奶,大都添加了防腐剂,保质期长达一个月。沱沱工社销售的归原鲜牛奶,挤奶后经过巴氏低温杀菌12小时内直上餐桌,保质期也仅为7天,常温下3小时就会变质。“运距需要时间,就要保鲜,我要处理它,我要加工它,我甚至要让它储存多少天。产品供应和需求这个链条很长,就逼着你用很多手段去干预它,各种东西加进去了,问题也就来了,相反添加物越少的商品,对它的生产及存储要求更苛刻。”

有机的逻辑

商业模式的问题,消费者并不关心。大家关心的只有两点,一是口感,二是价格。三口之家,时蔬全线由沱沱提供,一个月下来至少要2000块钱。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有机食品,价格为何能高出菜市场的两三倍?

以西红柿为例,看看它在沱沱有机农场是怎么生长的。首先是土壤,在农场始建之初,这里是一片苗圃,保证了在过去至少36个月内没有重金属、化学物质的渗入。人工疏松的土壤,不施化肥、农药、生长剂、除草剂,肥料采用农场发酵池里3年微生物发酵的猪粪、鸡粪肥。虫害控制上,人家打一遍药就解决了,沱沱只有眼巴巴看着。这还是在没有天灾的前提下,2011年,农场遭遇冰雹,好几百亩的西红柿,又重新种过。这样成长出来的西红柿,成本自然高出菜市场许多。

猪的饲养方法亦然。我们在超市里吃到的普通猪肉,大多3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出栏,沱沱的猪至少一年。从量上讲,多出来的生长周期,饲料是个成本,从质上讲,一斤普通饲料多少钱,有机饲料多少钱?综合看待这笔投入,往往不是一倍两倍的概念。

因此,有机食品的成本必然要贵。加之沱沱所言“有机”,必定是接受了欧盟、中绿华夏两套认证,每个品种1万元,这都是费用。

身居城市高阁,如果觉得“有机”这档子事背后的功夫还太抽象,可以到沱沱有机农场参观,或者干脆认领一块地自己耕种。沱沱的逻辑,在商业认证之外,社会参与认证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认证模式。

在沱沱有机农场,有农大的专家教你这些鉴别方法,手把手地指导种植技巧。耕作时,你要是为了多收获就种密点,或者一分地种了七八种作物,他们会很明确地告诉你,“要遵守自然生长规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董相信人们其实是很聪明的,只要介绍给他们一些方法,然后他们会用这些方法监督沱沱每一项细节。另外,互联网的力量很厉害,“有机这个事就是没钱你做不了,你急着挣钱一定不能做。要想问心无愧地做好一个产品,唯有这样。”她说。

有机的投资回报周期长,她深有体会,三年下来7000多万元的投入,难谈盈利。沱沱工社2008年底成立,迄今注册用户一万多不止,每周还有几百个新用户进来,一个优质用户一年能带来两三万元的营收,2011年与2010年相较,是百倍以上的增长。如此大的增量,却很难与规模挂上钩——在有机领域,只要上规模的东西,质量很难保证,这是董三年尝试后总结出来的心得。

据董透露,目前沱沱的配送很占资金,200元以上的订单免运费,200元以下收取20元运费。用户觉得这个价格不便宜,但是CEO吴柏林告诉他,一单的实际成本高达30-40元。董构想着在市里设置多个配送中心,目前只有两个,一车菜拉到市里,按照用户的区域集中度分散处理,物流成本会相应降低。这只是构想,目前还无法实现,资金限制使然。

说到资金链,就不能不提沱沱背后的九城集团。九城集团成立于1995年,2004年12月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NASDAQ:NINE),为中国进出口企业提供B2G(企业对政府)进出口质量通关软件服务,在产品供应链上的风险控制上有十多年的经验积累,这为沱沱工社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但董敏为了沱沱工社长期良性发展,希望有更多的投资人关注有机食品的B2C领域。

向上游

向上游,对于食品源头的把控,沱沱工社是亦步亦趋地摸索而来,途中试错不少,遭受打击更是常有。

成立之初,有一批客户是这样得罪的:平谷的桃子,用户掀开盒子,桃子竟然烂了。客户质疑:你们口口声声有机,有机的东西怎么还这么爱烂?沱沱工作人员也纳闷,明明上午刚采摘的,怎么就烂了?雨后不能采摘,一定要等出太阳晒一两天后再摘,此类常识,只能在实践中积累。

在最初调研的时候,沱沱想在每个城市边上都开个有机农场,一来一个城市一个口味,二来就是解决远距的问题,通常做法是为了保鲜而做些人工干预,这又犯了有机食品的大忌。扩张战线意味着更多资金投入,沱沱甚至考虑过超市渠道。后来意识到进超市,对蔬菜品种数量有要求,不能断货缺货,但有机恰恰不是这样运作的,只得作罢。最后董敏一拍大腿:“我们只做我们能控制的半径之内的事,控制不了的我们就不做。”

更多是“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被董比喻为“炼狱般的痛苦”:经常会特别期待一个产品出来的时候,况且它几近收获了,突如其来一场虫害、冰雹,又没有一个生物的方法抵御,一夜之间就什么也没有了。有老师傅建议“人家都鼓大包了,咱的费了半天才这么小,咱能不能也用一点激素?就用一点点!”董敏断然拒绝了。遭到拒绝的次数多了,老师傅们也便不吱声了。

沱沱在很纯粹地做有机这档生意。2008年奥运期间,国外的朋友反复问董敏一个问题。“我读懂他的意思,就是中国人没有道德底限,在给孩子吃的奶粉里面下毒,他认为你没有底限。”她当时很无言,想号召朋友们去乡下种地,不过这桩事没有人去运营就无法长期维系。她想到走电子商务的渠道,传统行业与线上结合。

沱沱将自己定位为电商,气势上却鲜有电商的凶猛。不是说不准备在推广上烧钱,只是在所有事情都想清楚之前,先埋头做事情,不能说广告把客户吸引来了,结果不能供应他们,这对客户、对沱沱都是个伤害。背靠九城,沱沱还是一副创业者的心态。2008年起步,董有很长时间晚上根本睡不着觉,想怎么做客服,采购可能会遇见什么问题。若以九城高级副总裁的身份视之,她已经创过一次业了,不会惧怕创业的艰辛,唯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坚守自己的承诺。

沱沱未来的模式,将建成或合作多个有机农场,沱沱一直在编各种作物的生产手册,经验总结好了,才叫更多的农户照着去做,让更多城里人吃上安全的有机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