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一村一品”在日本的农业创新传奇

时间:2013-03-01 17:03:53 来源:创意农业研究 作者: 点击:2387

  

          图:在“吃牛肉尖叫大会”上大声喊叫的参赛者。这一届声音最大的是来自福冈市的33岁的栗田智子。她高喊“孩子他爸谢谢你跟我结婚”,声音高达113.2分贝,获得了“尖叫大奖”,拿走了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80元)奖金。

   

        在日本人的眼里,一个乡村或农产品,没有优劣之分,只要站在消费者立场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只要聚焦聚焦再聚焦,只要再健康时尚一点,都会找到自己的机会和卖点。只要做到兼容并包,不浅尝则止,那就能做成享誉一方的大品牌。

   创新已经成为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如日本“松阪牛”,饲养程序极为严格,为了增进牛的食欲,每天要给牛喝啤酒,为牛按摩,甚至让牛听音乐、晒日光浴……这样的牛肉没有销路、这样的农庄没有游客那才是咄咄怪事。

   一、“一村一品”——日本农业产业化成功模式

   “一村一品”运动是日本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模式。所谓“一村一品”,就是一个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就是使每个市町村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或‘拳头产品’,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一村一品”的实质是搞活地区经济的一种手段,是一个地方的象征,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代表着这个地方在某一个地区乃至全国和全世界市场上享有的声誉,同时还反映着这个地方的精神风貌。

   二、“一村一品”发起人——平松守彦先生

   这一运动是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于1979年倡导的。平松守彦先生是日本大分县人,194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通产省工作,后来担任过国土厅地方振兴审议官等职。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1975年他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开始时任大分县副知事,从1979年起任大分县知事。在家乡任职期间,他倡导并推行了“一村一品”运动。他首先以政府的名义在全县(相当于我国的省)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利用电视、广播及会议等机会宣传“一村一品”,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一村一品”,采取积极措施推广“一村一品”,起到了一定作用。

  大分县是日本“一村一品与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该县位于日本西南部,面积6337平方公里,人口约124万,由于境内多山少地,自然条件差,人口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平松守彦上任伊始,就到县内各地视察。所到之处尽是“我们村里没有资源”“我们没有学校”、“道路条件太差”等叹息声。平松守彦认为,无论怎样抱怨都摆脱不了贫困,于是提出将一个村子、或一个地区值得骄傲的东西,如已有的土特产品、旅游资源,那怕是一首民谣,无论什么都行,开发成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都能叫得响的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一村一品”运动的开端。

   三、“一村一品”成功案例

   案例1: 雪子寿司

   大分县本匠村一位名叫高桥文子的妇女本来是开理发店的,“建设丰之国学校”给了该村3个参加培训的名额, 其中要一名妇女, 村里就让她去,培训结束后,她回到村里,组织部分村民成立了一个“家乡本匠会”,准备做点什么有创意的事情,一开始他们想到的是组织“元祖/家乡特产邮寄”活动,即将当地出产的农产品包装装箱后邮寄给在外地工作的当地藉人,可以借此宣传本地的农产品,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包装装箱,高桥文子觉得很不满足,她想应该还要利用这些材料加工制作成美味食品更有意思。于是,“家乡本匠会”会员反复思考、试验,试做成了“香鱼寿司”、“竹笋寿司”这样一些以前没有过的寿司,但并没有名气。2001年,一个香菇种植者提出可否利用当地产的香菇制作成什么食品,还有人建议将制作的食品再送到林业厅举办的食品竞赛去参加评比,高桥文子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用萝卜、大叶和香菇混合制作成寿司饭, 取名“雪子寿司”, 并参加了林业厅的食品竞赛,夺得第一名,后又被选送代表大分县参加全国竞赛,又夺得第一名,立即引起了媒体关注,被媒体大势宣传报道,从此,毫不知名的一种寿司便成为本匠村乃至大分县的名牌产品,被摆放到高速公路休息区、铁路站点和高级百货店作为名特产品销售,还吸引了很多旅游者慕名前来当地旅游观光,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就业岗位。

   这个案例说明,如果能够通过创意将本地已有的资源进行再加工,转化为产品、商品,并再进一步通过品牌塑造,做成全国知名的品牌商品,其价值和效益将得到大大提升。创意如果能够与品牌塑造相结合,就能发挥协同效应,否则,仅有创意而不做品牌,创意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另外,人才培养是发展创意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案例中的高桥文子如果不去参加“建设丰之国学校”的培训, 她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要组织村民利用本地的农产品做出一种享誉全国的寿司,而仅仅守着自己的理发店做一辈子理发师。去参加过“建设丰之国学校”培训的人都说,参加培训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很多各行各业以及各地有独自想法的领军人物,还得到了县知事亲口鼓励,大家相互交流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能够得到很多启发,培训结束后在实践中又能相互支援。

   案例2: 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

   大分县的“丰后牛”是日本有名的食用肉牛品种之一,据称其肥嫩的口感堪称世界一流,价格很贵,产量很少。而汤布院是日本闻名的温泉胜地,几十年以前周边也有很多农家饲养耕牛,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耕牛已经越来越少, 到了20世纪70 年代初, 为了有效利用原来饲养耕牛留下来的大片草地, 当地人自发开展了“一头牛牧场”运动, 他们以20 万日元为一个认养单位,以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为对象,开展了认养肉牛的活动,他们以当地的特色产品作为利息每年寄给认养肉牛的主人。后来,从1976 年开始,这种认养活动发展为每年一度举办“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即每年秋天, 饲养肉牛的农家邀请认养肉牛的主人(可以带小孩,别的人也可以参加,全部实行人数限定收费制) 到牧场来欢聚, 现场烧烤品尝肉牛, 酒足饭饱之后, 再根据抽签选出100人依次向着蓝天在噪音测定器跟前大喊大叫,把自己平常不敢、不愿说的一些心愿、牢骚、不满等喊出来,根据噪音大小、喊叫的内容是否独特有趣等评选优胜者,发给奖品,凡聚会参与者都可以通过抽奖获得奖品,奖品都是大家喜欢的当地产葡萄酒、调味品、大米、烧酒以及当地的酒店住宿打折券等实用的东西,活动持续一周左右。这样的活动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欢迎,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振兴了当地的畜产业,使闲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使都市居民能够有机会与乡村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亲近自然,还给了都市居民们一个宣泄紧张情绪的机会。

       四、“一村一品”成功的主要经验

   “一村一品”首要条件是“最能体现当地优势”,特色产品必须面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三点:

   一是自主自立,锐意创新,靠质量打造产品知名度。以津久见市为例,此处位于大分县南部,气候温暖,盛产桔子,但当地桔子质量差,没有销路,于是,他们就栽种了新品种柑桔“山魁”,这种水果果汁多,味道酸甜,被喻为“太阳女神”,进入市场后反映很好,非常畅销。在平松守彦先生看来,农业也是高科技产业,是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产业。大分县的香菇被公认为在日本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气,其出口量占全国生产额的20%,质量也被评为日本第一。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关键在于大分县于1989年就成立了县香菇研究指导中心,运用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新品种,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使全县香菇生产长盛不衰。

   二是立足本地,面向世界,占领消费市场。在本地制造产品的时候,瞄准国内和国际市场,打造名牌。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大分有土特产品,但原来没有知名度。为提高知名度,大分人利用电视广播广为宣传,通过召开产品展销会等形式,广泛开展促销活动。平松先生亲自到东京涩谷站前,身穿广告衣叫卖本县的产品加宝斯酸桔;亲自站到肉类市场拍卖台上向中间商宣传本县的“丰后牛肉”;每次到东京办事他都提着本县的麦烧酒前往,在高级饭店同朋友共饮,得到“果然味道不错”的赞誉。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分的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如今,香菇和麦烧酒在日本市场占有率居第一。其中麦烧酒还打入了国际市场,销往美国、英国、法国和亚洲的许多国家。

   三是培养人才,面向未来,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要想生产出能打到国内外市场的优良产品,必须有优秀的带头人和技术人才。为了培养人才,大分开了很多讲习班:农业技术讲习班、商业讲习班、海洋养殖讲习班、妇女讲习班等。参加讲习班的有农协的,农业合作社的,也有专门从事农业的工作人员。大家白天工作,晚上聚在一起学习讨论:本地有什么土特产,如何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怎样才能卖上好价钱。在大分县,“一村一品”的选择完全由本村或本地区的居民来决定,关键是产品要最能体现当地优势、又有市场需求。政府不下行政命令,不拿钱包办。村民用自己的钱,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一品”。根据各地情况,可以“一村三品”,也可以“两村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