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千岛湖鱼头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3-03-28 16:03:40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赵崇强 点击:2778

       

        自古就有“鱼之味乃百味之味”的说法,连造字的老祖宗也让“鱼”占了“鲜”字的半边,各类宴席为了讨个“年年有余”的好口彩,更是“无鱼不成宴”。在淡水鱼里,千岛湖鱼头这几年可谓声名远播,大江南北到处都能看到打着正宗千岛湖鱼头招牌的酒店。一时间,千岛湖鱼头也是供不应求,“千岛湖”在鱼头中的地位直逼阳澄湖大闸蟹的风头,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千岛湖鱼头曾经的待遇是被直接砍下扔掉。

        和往年一样,从这个时候开始,去千岛湖踏春的游客慢慢多了起来。去看看那里的湖景,放松一下心情,是非常惬意的享受。当然,这也许是一个借口,很多人最终的目的,是那一盆用喝着“味道有点甜”的千岛湖水长大的有机鱼做出来的鱼头煲。

        去千岛湖吃鱼头,首选当然是当地名气最大的鱼味馆,自推出鱼头煲之后,它的价格一直就没有下降过。据了解,最新的价格是580元一个,还有1000多元的天价鱼头,不过即便如此,鱼味馆还是常常需要排队,仅位于县城中心的老店最多的一天可以做六七百个鱼头。

        以前,即使在千岛湖,吃鱼头也不是很流行,起码不会把鱼头当上好美味。但是现在相反,鱼头大家抢着要。淳安县渔政局副局长项卫民告诉记者,千岛湖鱼头的成名史不过十来年,“这几年千岛湖的鱼头出名了,价格也从原来的两三元一斤没人要涨到现在的50元一斤抢着要,全国各地吃鱼头成风,还非千岛湖鱼头不吃。”

        来自上海的游客“老饕”可谓是千岛湖的常客,从1986年第一次的造访开始,他先后去了13次。老饕目睹了鱼味馆从一个破棚到星级酒店的过程,同时也见证了千岛湖鱼头从无人问津到供不应求的转变。“我相信千岛湖在一千个游客心中一定会有一千个不同的梦,但同一个梦就是吃鱼头。”

        “老饕”回忆,那时的鱼味馆仅是个巨大的“食堂”而已,设施极其简陋,东西便宜得惊人。一大圆桌的菜,尽是湖中水产,却好像只是一个味,无论是红烧白炒、清蒸水煮、溜爆烹炸,都是咸和辣,自然也没有鱼头煲。“记得我们那时点了全鱼宴也就15元一桌,鱼多得是吃不完的,印象最深的自然是鱼头砂锅,因为淳安人是只吃鱼肉不吃鱼头的,他们见我们关照鱼头不可扔掉,用砂锅煲了吃觉得稀奇,说上海人真节约,我们听了哈哈笑。”

        他的回忆不假,“不吃鱼头”的说法在很多老淳安人那里得到了印证,王文荣是淳安土著,在千岛湖湖面上长大,曾为鱼味馆行政总裁的他现在独自经营一家叫“好食上”的餐馆,至今他还记得鱼头遭人嫌弃的场景,“以前我们是不吃鱼头的,我记得小时候,捕捞队抓了鳙鱼之后,大部分都运往外地,那个时候一般家庭都买不起一条整鱼,所以都是剁了分的,有些人分到带鱼头的那半条还不乐意,或者直接就把鱼头扔掉,光分鱼肉。”

        这种局面自新安江水库建成便持续了几十年,到上世纪90年代得到改观,而彻底的变化则是出现在新千年后。

●微史志

千岛湖鱼头在杭州

        山外山菜馆的鱼头煲这些年在杭州餐饮界风生水起,在山外山就餐的食客,十有八九要点鱼头煲的。

        现在千岛湖大头鱼热卖要感谢一家餐厅,就是山外山菜馆。作为杭州首家推出鱼头煲的餐馆,山外山鱼头煲一直独领风骚,一天能卖250多只,着实一领杭州的鱼头热。

    要追溯山外山鱼头煲的来龙去脉,不得不提到它的始创者,即该店的总经理徐丽华。她是杭州的一位名厨后裔,她的父亲徐子川是杭州烹饪界排得上名的一位老前辈,作为名厨后代的徐丽华,16岁就进“山外山”学艺,1984年就担任了该店的经理。“山外山”原为杭州市园文局属下的餐饮企业,经政府批准在改制中公开拍卖,被徐丽华接了过来。

        2001年夏,企业转制后不久,她就带领店里的伙伴上千岛湖考察,在当地一家名叫“避风塘”的餐馆里品尝到该店的一道当家菜“千岛湖鱼头豆腐”,这道菜十分美味可口,于是她萌发了要用千岛湖有机鱼的鱼头,去精心开发一道属于“山外山”自己特有的创新菜,据说那天晚上她还做了一个美丽的鱼头梦。

        随后,她与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决定共同打造千岛湖有机鱼品牌。果然,山外山菜馆推出的创新鱼馔“鱼头皇”系列,不仅一炮打响,而且还利用制作“鱼头皇”余下的部分,按照鱼身不同的部位分档取料研制菜肴。

        如果要找一位对千岛湖的鱼最了解的人,非洪荣华莫属。今年61岁的他是千岛湖发展公司的总工程师,从大学毕业开始,他就一直在千岛湖工作,终日与鱼为伴。

        千岛湖的鱼经历了“冻鱼-鲜鱼-活鱼”三个时期的转变,这是洪荣华总结的观点。最早,大部分的鱼刚捕出水面便直接冷冻,运往北方市场。“鲢鱼、鳙鱼体型较大,以浮游生物为食,它的肉质不是特别细腻,却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洪荣华解释,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那时国民蛋白质来源相对较少。鱼头的待遇呢,“当时罐头厂做罐头,鱼头一大堆堆在那里,都是当处理品,几分钱人家买去了,卖不掉的就扔掉了。”

        “冻鱼”时期的鲢鳙鱼很不值钱,甚至到了员工工资都发不出的地步。进入9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冰冻的鱼也难以满足日渐挑剔的味蕾,同时,保鲜技术的提高也为满足周边市场提供了可能。

        从冰冻鱼到冰鲜鱼是应对消费者口味变化的被动转变,而建立有机鱼品牌则是一次主动出击。

        “过去千岛湖的鱼没有商标、没有产地保护、也没有标准。卖到外地,别人都只认是鲢鱼、鲫鱼、什么鱼,只是提鱼本身的品种,根本不管产地是哪里,这样子混在一起卖,价格就与其他地方鱼没有差别。”

        而千岛湖鱼养殖的成本特别高,由于千岛湖水深,饵料贫乏,因此长得慢,所以利润就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当中,全国池塘养鱼、稻田养鱼大量地涌现,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严重亏损。”从2000年开始,千岛湖发展公司决定走品牌建设之路。

        而千岛湖鱼头的走红要从一个小插曲说起。

        2001年4月份左右,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建敏接待了北京来的一帮客人,陪同游湖以后就要去捕捞队吃中饭,当时公司还处于困难时期,事先汪建敏就跟捕捞队讲,中午简单一点,不要特别准备,平时捕捞队怎么吃,就怎么吃算了。

        这桌菜比较特别,就一条胖头鱼。鱼头一个菜、鱼尾巴一个菜、鱼肚子一个菜、鱼籽一个菜,再搭配上咸菜和辣酱。汪建敏给这桌子菜起了个名叫“全鱼宴”,看着这一桌子菜,汪建敏心里头也有点担心!因为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汪建敏这么做确实有点对不住游客,人家千里迢迢来这玩,你就拿一条不值钱的鱼,把人家给打发了?

        可汪建敏怎么也没想到,这本来上不了宴席不值几个钱的胖头鱼,却赢得了北京客人的一片好评。在回来路上,他们还念念不忘那顿饭,反复说起,说从来没吃得这么开心,这个鱼头非常好吃,外面也没吃到过这个鱼头。

        这下汪建敏奇怪了,这鱼到底好不好吃呢?不好吃吧,外地来的游客对鱼头是青睐有加,说好吃吧,本地人又不吃这鱼头。于是汪建敏又找来几拨外地客人到捕捞队去吃鱼,结果所有的客人都说鱼好吃,尤其是大大的鱼头。

        随后,2002年首届全国淡水鱼烹饪技术大赛在千岛湖举行,时任鱼味馆行政总厨的王文荣一举获得金奖。

        2004年,淳安县就特意成立了鱼头宴研发中心,专门研究鱼头的烧法。鱼味馆还有个鱼头小组,这个小组的厨师一年四季烧鱼头,每个月还要推出新的烧法,不然就淘汰。

        到了2004年底,鱼头宴已成了千岛湖有机鱼的金字招牌,淳安县大大小小的餐馆纷纷推出了千岛湖鱼头宴。在千岛湖码头的附近,还形成了专打鱼头宴的鱼味馆一条街。

        为了更好地推广鱼头宴,2005年4月,淳安县专门由鱼头宴研发中心组织了培训班,要求卖千岛湖鱼头的餐馆都要参加。

        就这样,千岛湖鱼头之风,一发不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