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武当道茶:与大自然融涵玄会与道文化相生相伴

时间:2014-08-05 10:08:50 来源:《 农民日报 》( 2014年07月19日 0 作者:刘艳涛 点击:1452

        中国古时植茶、制茶、饮茶多在道观寺庙,由此出现了名山道观出名茶的现象,碧螺春、武夷岩茶等均出自于名山道观寺庙。

        在我国茶叶发源地之一湖北省十堰市境内,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上也出产一种茶叶,其历史可追溯至2500多年前的道家鼻祖老子。《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老子第一个将道茶作为道家待礼之物,并纳入道的范畴、礼的规范。这便是武当道茶。

         沧海桑田。武当道茶由道人最先种植、制作、饮用,发展到今天十堰山区大面积种植开发。2013年,全市茶叶面积63万亩,总产值23.3亿元,茶叶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畅销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然而,有识之士明白,具有独特品质功效和浓厚道教文化底蕴的武当道茶之发展空间绝不限于此。

        我国茶产业整体呈现大变局、大调整、大整合、大提升的趋势。武当道茶产业同样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于是,品牌与产业整合的大战略应运而生。

        倾听历史呼唤与现实诉求

        很多人说,武当道茶的产地是难得的一方净土,好山、好水孕育好茶,并非虚言。

        这里是我国内陆腹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就在武当山脚下。十堰市副市长张歌莺不无幽默地对记者说,按照工程计划,2014年北京人就可以喝上丹江口水库的水了。好茶用产地水冲泡最好,如此看来很多北方人更适合喝武当道茶了。

        武当山区南北气候兼备,已探明生物资源达3100多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70%的药材源自于此。这里已经被农业部划定为优势茶叶区域,也是湖北省著名的高香绿茶和有机茶区。武当道茶在省内第一个通过欧盟有机认证,有机茶品牌达38个。独特的地理区位,突出的原生态生产方式,孕育了“武当道茶”出类拔萃的内在品质。

        卖茶要先卖文化。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黄竞仪说,道教源于道家,道家钟爱道茶。道家与道教一脉相承,道教与道茶相伴相生,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武当道茶文化。一杯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道家境界。

        尽管武当道茶的名称、工艺等发生了多次变迁,但道茶与道教密不可分,一脉相承的历史演进脉络依然清晰可见。“武当道茶”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第一文化名茶”称号。

         可以说,茶产业已成为十堰市农业转型升级同时兼顾南水北调生态保护的支柱产业。随着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地政府及茶企都越来越深刻感到,由于品牌林立,普遍规模小、市场知名度低,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盘大做强。不论是自身资源优势还是与先进茶区相比,武当道茶产业开发还有很大空间,同时存在不少问题。

         十堰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全市上百家茶企,上规模的很少。企业各自为阵,分散经营,与全国大型茶企相比,发展相对滞后,辐射带动乏力。“武当道茶”虽然名气大幅提升,但由于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运作,与“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知名品牌相比,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极大地制约了十堰茶产业效益的发挥。

        纵观国内及湖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背景下,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系列化开发已成主流,特别是茶企兼并重组及资本运作,实现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开发的趋势尤为强劲。张歌莺说,茶叶企业集团化发展,对于品牌打造、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武当道茶产业及品牌要有大发展,也必须走产业集团化道路。

       品牌整合与产业整合同步

        实践证明,茶产业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必须要按市场方式操作,政府只能引导。武当道茶文化底蕴深厚,特质鲜明,通过道教文化与茶文化有机融合,创新产业开发机制,文化价值在全国独一无二,其品牌号召力不言而喻。这一区域性品牌得到域内茶叶企业普遍认可,品牌和产业整合也自然容易获得认同。

         “小富即安的思想是做不大武当道茶产业和品牌的,必须要有大气魄、大战略。”十堰玄岳武当道茶(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恋华说,十堰最大的三家茶叶龙头企业最终达成一致,以“武当道茶”品牌为纽带,通过参控股的形式,组建十堰玄岳武当道茶(集团)公司,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叶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商贸物流、生态文化旅游等于一体。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将武当道茶品牌全权委托给集团公司进行管理运作。武当道茶品牌整合与产业整合同步进行。

         张恋华说,武当道茶既是集团公司及其成员公司使用的品牌商标,也是湖北武当道茶协会管理武当山地域内的品类商标。这有别于其他茶产区区域品类商标与品牌商标不统一,品类商标强、品牌商标弱的情况,而是实现了同步管控。这将更有利于茶品牌价值的挖掘、保护和提升。

        集团公司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成为湖北省最大的茶叶龙头企业、全国茶叶企业前三强,并启动上市。张恋华坦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大投入支撑。集团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娴熟的资本运作和产业运作经验,充分利用信托、基金等新型融资手段,为将来证券市场融资打下坚实基础。在政府层面,湖北省确定举全省之力支持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十堰市更是在政策资金和武当道茶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十堰茶品牌与茶产业的同步整合,大大提升了武当道茶在国内外的竞争力,拓宽了每个成员公司价值增长空间,既分散了企业经营风险,又提升了茶叶附加值、创造了新的盈利增长点,使得茶产业现代化建设成为可能。

        目前,集团公司拥有茶叶基地57.6万亩,辐射茶农70万人、茶叶从业人员85万人。全市春茶鲜叶价格达80元/斤左右,同比提高35%,直接带动茶农增收5亿元以上。

        培育品牌价值多个增长极

        产品同质化是当前国内茶产业和茶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同一区域企业所生产的茶叶区别不大,不仅使消费者无所适从,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十堰茶产业重组后,集团公司改变了传统茶叶企业单一的业务范围,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超前的文化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用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向农工商服文旅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发展方向迈进。

         张歌莺说,市政府支持集团公司建设武当道茶城产业园区。按照市政府要求,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一个在十堰市主城区完整体现武当文化元素的建筑体系。业态功能辐射引领鄂豫陕渝周边城市,并按照“一城四区”进行布局,即茶产品贸易区、茶产品精深加工区、武当文化观光旅游区、茶叶综合服务区。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15亿元。

         张恋华说,通过建设武当道茶城、武当道茶肆,实现武当道茶城、茶肆与国内外茶城、茶肆之间互动、交流、交易,进一步巩固拓展武当道茶国内外销售通道,同时作为武当道茶流向市场的唯一出口,确保武当道茶流通规范。

         好茶叶从种植开始。茶园是武当道茶产业和品牌的根基。然而,整个茶叶产业薄弱环节往往是茶企规模偏小、茶园基地分散、面积太小。整合后的集团公司自己建设茶园基地,或者采取公司+茶叶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方式建设茶园。在茶叶综合服务方面,通过武当道茶服务中心,为广大茶农提供农资、为茶叶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为茶企和茶农提供贷款、保险、投资金融服务。此外,依托实力雄厚的的华中农大、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已形成“武当道茶”产业开发共同体,掌握了茶产业核心技术,构建了茶产业标准化体系。

        全产业链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张恋华说,每年集团都会从工业—商贸—综服—文旅产业上获取的利润拿出30%补贴给茶农,确保茶农每年都实现盈利,这样集团公司全产业链的基础才能稳定,培育武当道茶品牌价值多增长极的目标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