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上海沧海桑田:沼泽成宝盆 滩涂变良田

时间:2016-02-17 17:02:15 来源: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 作者:品牌中心 点击:1202

农业品牌的建设要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产品品牌的联动发展。区域公用品牌是企业/产品品牌的母亲、背景、平台,在市场上冲锋陷阵的,则是企业/产品品牌。国家农业龙头企业是中国农业企业品牌的排头兵,他们如何创建品牌?在创建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从2012年开始,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受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委托,持续三年对近百个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研究,并已分别于2013年、2014年出版《模式制胜1——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像解析》、《模式制胜2——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像解析》。

2015年12月,《模式制胜3——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像解析》出版。《模式制胜3——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像解析》的视角选择在“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范畴。通过对进入农业领域工商资本典型个案的调查研究,希望作为未来提出相关政策、引导企业经营的参考,也为更多有意愿或即将进入农业领域发展的工商资本提供启示。

项目负责人

胡晓云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8月,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滨海5万亩滩涂区域内。公司承接了浦东新区5万亩滩涂的复垦和开发,是“浦东新区5万亩滩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经营主体,是一家集水稻生产、畜禽养殖、加工销售、科技研发及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业企业。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投资者张正权先生是中国最早一批民营企业家,早先从事的行业与农业丝毫不沾边,他为什么想到要投资农业,又为什么要将投资重心转移到农业中来?

一、公司创立

(一)多种行业,跨行经营

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正权先生是一个眼光独到、做事果断的人。1956年,张正权先生出生于上海浦东郊区的一个贫苦农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少年时代的他,早早地干起了放牛、种田的农活,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20世纪80年代,他从事过箱包、皮具、装潢、建筑、地产等多个行业,先后创建过多家公司,并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家。他创办的上海卫星皮件厂生产的“卫星”牌箱包成为上海地区知名的箱包品牌,专柜遍及上海各大百货商店。在投资农业之前,张正权已经是他人眼中功成名就的商人,跨行业经营多类商品,并获得了成功。

张正权的经历,是多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经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他具备了极强的应变能力。这些创业经历为张正权在农业领域的转型与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这也是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能成立并顺利发展的基础之一,同样重要的是,过去的工商业经营获利,让张正权获得了投入农业的基础资本,因此,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资本来源包括了箱包、皮具、装潢、建筑和地产等行业资金。

(二)张正权眼中的农业未来

1、政府出台系列政策,发出农业利好信号

张正权看到了政府政策对农业的倾钭。中共中央曾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时隔18年,也就是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回归到了农业。同年3月,国务院宣布5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同时,国内制造业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货币政策紧缩。出于一个商人敏锐的嗅觉,张正权觉得今后农业将有大发展。

2、市场经济发展带来农业发展机遇

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轨迹来看,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都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促进了农产品的多样化。但张正权认为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市场的需求。消费者对健康绿色农产品的渴望,对农产品品类多样化的渴望,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农产品需求市场。有需求就会有投资的机会,正是看到了这一机会,张正权大胆地跨出了投资农业的第一步。

3、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独特优势

张正权认为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可投入大量资金,带来现代化的工商管理理念和管理人才,优化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二是能实现农业一体化经营和规模经济效应,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资源,改变土地碎片化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三是促进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科技人才在资本流动过程中也随之向农村流动,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

(三)投资滩涂——他人眼中疯狂的第一步

2004年,张正权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诧不已的决定:投资江苏射阳4万亩滩涂荒地,开垦种粮。这个在当时看来近乎张狂和荒唐的想法,几乎招来了周围所有人的一致反对。反对的理由也几乎如出一辙:那是一片荒无人烟、寸草不长、无人问津的废地,你一个有笃厚产业、拥有着多家良好业绩公司的大老板根本不值得为其冒险。

但张正权答道:“看着土地成片地变成城市高楼,我的第一直觉就是土地将越来越珍贵,农业将迎来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时代。”“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紧缩银根,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我感觉到我的事业有必要转型。正在考虑下一步做什么的时候,无意中知道了江苏射阳沿海滩涂对外公开发包的消息。我是个农民的儿子,对农业很熟悉、很有感情。当时我就想,如果我能拿下那4万亩地,就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生产出优质的名牌农产品。”

经过7个月的考察、谈判,200410月,张正权正式得到了江苏射阳4万亩滩涂的50年使用权。他迅速成立了盐城汇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所有的原始积累资金为基础,开始了滩涂开发的漫漫长路。他亲自操刀,以高标准规划了这块“处女地”。开河引淡水,兴建路、沟、桥、闸、涵,整理土地,测试土壤,所有的基础设施全部自己投资。

经过一年多的设施建设,基地面貌焕然一新。在做基础设施的一年多时间里,张正权也不忘研究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他亲自去周边讨教经验,学习、研究、试验。2006年,基地试种5000亩水稻并获得成功。几年下来,张正权及他带领的团队已摸索出了一套盐碱地种水稻的技术,水稻产量也由一开始的每亩不足800斤提高到现在的每亩1000多斤。

(四)新公司成立——沧海桑田的宏愿

20088月,张正权安排好江苏射阳基地的工作,受邀回家乡上海浦东发展。浦东的东滩也有一片草长莺飞、面积达5万亩的滩涂。张正权随即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即作为浦东5万亩滩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经营主体,负责对5万亩东滩进行开发垦复和经营管理。

20091015日,浦东东滩万亩粮田举行开镰仪式。当时的上海市市长、现任的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亲赴滨海东滩实地调研了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上海沧海桑田就把一片芦苇荡变成了稻浪滚滚的金色粮田。

截止201411,上海沧海桑田公司已经完成了基地内所有的农田水利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并将5万亩滩涂垦复成了生态粮田。

浦东东滩工程是上海沧海桑田的新起点,它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目标发展,正在努力地成为中国知名的生态农业企业。

(五)国际融资,扩大规模

2012年,张正权和泰国的正大集团合作,组建正大桑田(上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滩涂农业。泰国正大集团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国际开发经验,在种质领域具有科技优势,已建立完整的现代农牧产业链;中国的滩涂地恰恰是一片还未充分开发的试验田,双方的合作很好地实现了优势互补。

张正权与正大集团合作,双方的理念一拍即合是一大因素。重要的是,张正权在种植业形成规模后认识到了企业进入瓶颈,就是无法快速实现产业化、品牌化。因为他的产品主要是大米、小麦、玉米等食品和饲料源头产品。要延伸到加工业、销售终端,形成完速的产业链,必须要有所依托,他需要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而正大集团在泰国的食品连锁店有7000多个,正大产品在全球已形成一个供应链,因此,可以借此力量做大沧海桑田。

而在正大方面,因为所从事的主业是以食品为主,要维护好正大的品牌,首先要从源头把握好质量安全的关,把基地纳入正大的品质链之中,所以,正大需要规模化有潜力的种植业合作对象。

目前,双方已合作开发浙江慈溪滩涂2.1万亩,山东东营滩涂8万亩。另外,黑龙江项目、俄罗斯项目等也已提上日程。张正权正带着他的滩涂改良技术走南闯北,稳步阔进,一个个基地的搭建拼成了他完整的滩涂农业梦想。

沧海桑田1.jpg 

 1 上海沧海桑田与泰国正大的签约仪式

二、沧海变桑田的成功模式

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到现在仅6年时间,但已拥有5项盐碱滩涂种植等相关专利,完成了上海市科委《盐碱滩涂水稻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滩涂盐碱地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等多个重大项目。他们实现了将沧海变桑田,将废地变聚宝盆的奇迹。研究其成立到今天的经历可见,成功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脉可循的。

(一)专注于滩涂,以尖端技术取得成功

张正权并不是学农业科技出身,在江苏射阳做基础设施的两年时间里,他除了用工业化的理念严格布局以外,还会到在盐碱地上做实验的农民那里偷技术。“再忙,我都两天去一次,观察试验田里水稻生长的各个细节。”细心观察加上大胆实验,张正权攻克了盐碱地垦复的技术难关。

上海沧海桑田成立以后,张正权先生并没有迅速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他将投资重点集中在浦东东滩的垦复和经营管理上。经过近两年的开发,公司先后突破了如互花米草、土地淤陷、盐碱度高等多个技术难关,分期促淤围垦,将东滩这一滩涂土地改造成了生态粮田,实现了“当年垦复、当年种植、当年丰收”的历史性突破,为全市新增耕地面积3万余亩,东滩基地每年生产粮食近1.5万吨。经营过程中,公司不仅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而且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公司自创了适合盐碱滩涂农业的灌溉系统,积极探索水淹法灭虫害、立体种养等新方法、新模式。公司先后承担了上海市科委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盐碱滩涂改造与水稻种植技术综合集成示范》(20096—20126月)以及《滩涂盐碱地水稻生产标准化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20111—201312月);公司通过了绿色大米认证,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先后获得《盐碱地滩涂综合快速治理方法》、《农田高水位灌溉系统》、《进、排、路一体化农田灌溉系统》等五项发明、实用专利,浦东东滩基地是浦东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公司攻克的难题中,有的属于世界级难题。比如互花米草清除。互花米草属于禾本科米草属植物,由于具有耐水淹、耐盐碱、繁殖能力强等特性,具有极强的入侵能力,所到之处能严重影响其他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素有“食人草”和“绿色杀手”之称。尽管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花巨资积极开展互花米草综合治理的研究,但收效甚微。张正权和他的上海沧海桑田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攻克了这一难题,成功地让上海沧海桑田成为中国种粮大户。

(二)基于种植业成功之后的连续扩张模式

1、脚踏实地做农业,立足种植业

张正权先生投资农业,并非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真真正正、脚踏实地进入了农业种植生产实践中。他常年累月出现在滩涂,甚至累得病倒。公司的每一项新技术都有他的身影,公司的每一项决策都源于他亲自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调研实验结果。在公司领导者的带领下,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从上到下,都强调实地实践,下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研究更好的方法和技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迅速地解决问题。正是这种在农业领域肯干、实干的精神,让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种植业迅速站稳了脚跟,短时间内取得了成功。

2、向其他领域扩张,进入畜禽养殖、生态旅游等领域

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种植业,成为上海都市绿色粮仓;配套发展养殖业,统一筹建畜禽养殖场,建造与水稻种植规模和面积相配套的养殖场;实施集成创新战略,建造大米加工厂、饲料厂等配套设施,实现粮食生产、稻米加工、饲料生产、繁养畜禽及沼气发电等一条龙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引领浦东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借助湿地资源,科学规划,打造以湿地观鸟、滨海嬉戏、滩涂野趣、农耕文化展示为主要旅游内容的湿地旅游公园,为久居都市的人们提供放松身心的特色旅游。

(三)实行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意见,要求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促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上海沧海桑田在浦东东滩基地的经营就是采取了这种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浦东东滩基地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为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而启动的项目。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投资,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土地租赁的方式获得浦东东滩基地的经营管理权。项目建设之初,政府已充分考虑到企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的需要,为东滩基地配备兼具仓储和加工功能的大米加工厂。配套大米加工厂日加工能力300吨,可同时满足3万吨稻谷的储存,采用全套日本佐竹的先进加工设备,为公司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基础。公司的运作模式为产加销一体化的租赁经营型公司。生产方面,以水稻种植为主,蔬菜、瓜果平行种植,依托配套大米加工厂生产出精度高、纯度好、品质佳的品牌大米;销售方面,公司大部分的水稻直接以原粮进入国家储备粮仓库,小部分加工成大米进入超市大卖场等销售渠道。

沧海桑田2.jpg 

2  产销一体化流程

(四)借鉴现代工商企业的公司制管理模式

上海沧海桑田公司借鉴现代工商企业的公司制管理模式,集中土地统一种植,实行分片包干、绩效管理、统一指导、标准化生产。首先,基地内地块被划分成11大块,每一大块为一个大队部,每个大队部所辖土地为2500-3000亩不等。大队部归公司种植部管理,大队长由周边失地农民竞聘上岗。公司与大队长签订土地托管管理合同,合同约定了大队长绩效工资的考核细则,实行绩效工资和目标产量利润挂钩管理。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指导,施肥、打药等农事,种植大队严格按照公司种植部的技术标准贯彻实施;公司负责配备所有的农资,包括稻种、农药、化肥等并提供农机服务;大队长负责招募大队部劳力。所有的成本分别计入各大队台账,作为年末绩效工资的考核数据。大队部负责地块日常管理,如除草、水浆管理等。年末,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对11个大队长进行利润排名,根据合同约定的目标产量利润和公司进行利润分成,并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未,完成目标产量利润且排名最后的大队长被淘汰。另外,为实现机械化种植,公司购置了2000多万元的各类机械,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下设7个农机作业大队,对基地内外的土地进行机械化耕作服务。农机作业大队也实行绩效考核制,年末,根据作业订单量进行利润分成。

公司除种植大队及农机大队人员外,有各类管理人员80余人。大队长及大队部人员基本为周边农户,种植大队长11人,每个种植大队部配备10人左右(不包括季节性用工);农机作业大队长7人,每个作业大队配备5名机手,一共吸收周边农户约150名左右。农户的收入结构为工资加绩效。特别是绩效部分,公司让农户与公司的利益趋同度保持高度一致,以此来提高农户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对种植大队长的奖励方法,对目标地块指定目标利润,超额利润农户和公司进行利润分成,超过越多,农户的分成比例越大。2013年,大队长工资最高的一位达到了30多万元,最少的也有6万。与此方法相似,除了种植大队以外,还有农机作业大队、米厂加工员工等均采用类似绩效方法,做的多,拿的多,做得好,也拿的多。

公司管理框架图详见下图:

沧海桑田3.jpg 

3  上海沧海桑田的组织架构图

从管理框架图可以看出,在农业生产中,沧海桑田公司采取了公司制形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的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符合优质、标准、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要求。

三、不与农民争利,垦复滩涂

(一)开垦滩涂创造奇迹

土地一直是农业最基础的要素,是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一般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或者农业公司的经营,是通过土地流转取得土地资源的。沧海桑田公司有别于其他公司的是,公司不占用原有的耕地资源,不涉及流转土地,所以和村集体或农户之间不存在土地上的租赁关系。公司所利用的土地,都是未被利用的滩涂土地。通过垦复开发,把滩涂未利用土地变成了耕地,缓解了地区之间土地占补平衡的矛盾,同时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一定贡献,得到了政府、农民和公司三赢甚至多赢的结果。沧海桑田公司通过土地垦复得到了土地资源,政府则通过土地置换得到了建设用地指标。也正因为这一点,沧海桑田公司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推进和扶持,其中包括一些政策红利。土地开发之初,政府出面协调各类事宜,共同推进项目进程。水稻种植期间,相关技术部门也经常到基地做各种技术指导。另外,政府每年给上海沧海桑田1万吨左右的储备粮指标减轻公司的水稻销售压力。2014年,由上海市农委牵头,沧海桑田公司还与上海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进一步加强了公司技术力量。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公司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力量不断加强,现已成为上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董事长张正权于2011年获得国家基本农田保护者先进称号,成为国家种粮大户,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二)借政府之力降成本,让利于民

政府对农业的政策倾向是上海沧海桑田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上海沧海桑田能让利于民的重要原因。政府给予企业支持和补贴,企业在保障利润的同时将一部份利润转给农民。以上海浦东为例,东滩基地水稻产量由最初的每亩800斤到2013年每亩950斤,2014年产量达1000多斤,东滩基地实现水稻销售收入约4800万元。但粮食生产毕竟经济效益提升有限,且通过围垦开发的土地因为盐碱成分高,每年在水稻种植前都要进行淋盐洗碱来降低土壤盐分,导致种植成本高,再加上滩涂土地的水稻产量不如常规土地的种植产量高,因此,其经济效益提升不明显。但公司利用规模效应且有了政府的水稻种植补贴,能够弥补企业经济效益的不足。比如2013年,水稻种植亩均成本700元左右(不包括520元的土地租金),亩收入为1370元。可以看出,加上土地租赁费用的话,每亩水稻种植的效益少的可怜,毛利只有150/亩左右,这还不包括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等。但上海对水稻种植的补贴力度较大,中央、市、区三级政府各类水稻补贴有420/亩,再加上农资、种子、农机购置、秸秆还田、有机肥等其他相关方面的补助,补贴总额差不多能把土地租赁费用抵掉,公司每年的利润在700-800万之间。公司能赢利,就存在了让利于民的可能。公司让绿色有机食品的“平民化”成为可能,一方面,牵头成立大型农业合作社开始直供直销,以低于市场价20%左右的价格配送新鲜农产品;另一方面,成立自己的直营店,配置专业的物流车,把基地生产的农产品以高效方式投向市场,让普通市民享受到廉价的有机农产品。

四、投资农业的独特经验与体会

(一)投资农业的成功经验 

如今,各路资本大鳄争先恐后进军农业,农业投资的热潮此起彼伏,也有盲目跟风进入农业领域的倾向。其实,农业虽然前景广阔,但仍然存在诸多风险,例如农企管理能力的不强,劳动力的素质有待提升,劳动力的科学知识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环境、气候因素的风险,价格波动大,投资资金大、周期长,利润低等等。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要成功运作资源、技术、渠道、资金等各种因素才能获得经营的成功。沧海桑田公司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投资农业之路。

沧海桑田公司有别于其他投资农业的工商资本,公司选择的是经济效益和附加值较低,回报周期长的粮食作物种植,而一般的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可能会选择附加值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其他产业,或者是科技含量更高的产业。在粮食经济效益有限的前提下,沧海桑田公司能够生存、发展,主要是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能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跟风选择附加值更高的项目。对沧海桑田公司而言,做自己最擅长的、最专业的事情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利用原始的工商资本,牢牢抓住并且充分运用其掌握的滩涂改良技术,得到了政府的信任,创造了更多的土地资源。虽然粮食经济效益低,但成片集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的规模效应也能够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

公司的成功还要归功于它有别于传统农业经营者的运行管理模式。和一般农业企业相比,公司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传统农业生产要素一般为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生产要素的内涵日益丰富,不断的产生了新的生产要素如科技、技术、管理、信息、资源、品牌等等,而这些正是沧海桑田公司为现代农业注入活力的体现,也是工商资本企业有别于传统农业企业的表现。首先,工商资本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积累,而传统农业企业利润低,资本积累有限。现代农业为实现机械化的高效农业,必定要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机械等大量固定资产的投入,没有强大的资金积累就很难做到。沧海桑田公司在农业机械方面投资了2000多万元。其次,工商资本企业深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公司不仅有尖端的技术团队,还有行走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验团队。传统农业企业一般在科研方面力量都比较薄弱。沧海桑田公司在进入滩涂农业领域后,不仅使滩涂改造技术不断走向成熟,而且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进取,形成了多项专利技术。公司还斥资在蔬菜机械化的研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农业科技方面,沧海桑田公司从来没有停下过研究的脚步,未来还会出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公司管理模式上,采取公司制管理,以经济效益为先。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沧海桑田公司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传统农业从业者基本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现代农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现代农业也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新青年的加入,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2013年,沧海桑田公司开始了人才储备和培养计划,公司招募储备干部10名,全部为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学以上学历,计划用2-3年时间培养成才,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公司今后中高层管理人员。除了这些要素,工商资本企业在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质量安全等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上海沧海桑田公司在农业领域成功立足、不断拓展,还与公司创始人的多年来探索与投入密不可分。可以说,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初期,需要有一位热爱农业、了解农业、扎根农业的企业家默默地付出。上海沧海桑田公司带着强烈的张正权的个人烙印,没有他就没有上海沧海桑田。张正权出生于上海南汇祝桥镇一个贫苦的农家,少年时弃农从商,48岁重新回到农业领域,2004年带着妻子和大学毕业的女儿女婿奔赴江苏射阳,开渠筑路,洗碱改土。当地的农民称张正权为“上海来的傻瓜”,但当他在2006年成功复垦2万亩盐碱滩涂之后,当年嘲笑过他的那些人都惊呆了。

没有成功是侥幸的。张正权的努力恰恰证明了这一点。表面的荣光背后,是他付出的无数心血。一路走来,张正权获得了许多荣誉:2010年,被评上海市劳动模范;201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称号,并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20102012年间,被评为上海市农村科普带头人;2012年,当选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但当人们问起他的身份,他经常说:“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成功的商人有很多,但能成功之后投资农业并获得巨大成功的商人并不多。张正权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有钱投资农业,而是在于他用心血投资了农业。张正权对家乡的热爱,对土地的感情,是他不断地攻克农业技术难关,不断地寻找投资机会的真正动因,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二)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仍需支持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这一难题包括两层意思:人才和年青劳动力。人才引进难,留住人才也难。由于做农业较辛苦,地处偏远,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投入的成本比一般行业更高。二是农业项目的前期基础设施的投入消耗了大量企业资本,企业需要依靠融资来解决现金流或生产再投入的问题。但是,国内银行的贷款政策比较死比较严,基本上都需要抵押贷款,而农业生产的可抵押物较少,因此企业融资困难。三是农业生产的基地范围甚广,对企业的管理监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基于此,未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需要更多支持,对愿意投身农业的专业人才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如户口、住房补贴等;对于从事粮食种植企业,在税收、补贴、贴息、补助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银行出台针对农业生产的融资政策等等。

(课题协作人:张玲玲,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整理撰写人:杨小竹,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讲师)

专家点评

滩涂,待开发的处女地。如今,在张正权带领的上海沧海桑田公司手中,它变成了聚宝盆。从长满杂草的荒地到产粮黄金地,上海沧海桑田创造了奇迹。为了实现这个奇迹,张正权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依然成功地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运用到了农业企业管理之中,导入了一体化经营的公司制管理模式、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商业化的品牌推广手段,利用先进的滩涂垦复技术,增加了耕地面积,不与农民争利,实现了政府、企业与农民的三赢。(杨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