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即将拉开序幕

时间:2017-04-14 14:04:5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房宁 陈艺娇 点击:589

清明节刚过,在黄河“几”字湾最北端的河套平原上,内蒙古五原县电子商务产业园里火热异常——226户电商品牌创业团队将“河套雪花粉”“巴美羊肉” “河套番茄”等地方名特优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通过网络营销与“母子品牌”运作,“提篮小卖”、1颗1元的土鸡蛋在电商平台上价格翻了3倍。

在千里之外的浙江省丽水市,由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共建的“丽水山耕”这一公共区域品牌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截至2016年底,230多家农业主体加入“母子品牌”运作,经“丽水山耕”背书的农产品销售额超20亿元,平均溢价33%。

以市场需求为原点,带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保障质量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十数年来,品牌建设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中彰显力量。不止于此,当前,品牌建设已经上升为我国农业参与全球农业竞争的国家战略,被视作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征途上释放新动能。



重谋划、强监管、搭平台,品牌农业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的消费理念开始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趋势不断显现,发展品牌农业是提升农业供给质量的重要战略,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品牌农业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表示,“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让品牌来保障人民对质量安全的信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提出,“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培育国产优质品牌”“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强化品牌保护”。

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品牌化发展的精神,按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挖掘农业品牌的文化价值,加快培育特色突出、类型多样、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

系统规划,指导农业品牌科学发展。多年来,农业部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在生产层面,为农产品品牌化发展集聚了资源优势。近年来,农业部更加重视品牌发展的规划性,2014年发布了《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报告》,剖析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及问题,借鉴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国际经验,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制度设计。

积极培育,夯实农业品牌基础。规范生产过程,打造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培育一批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搭建推介平台,推进农产品流通和营销,这是各级农业门多年来一以贯之的追求。为此,农业部出台了促进“三品一标”、农业产业化、农业展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各地也不遗余力提供配套支持,农业品牌的产业基础日益坚实。

着力保护,净化农产品品牌市场环境。会同其他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市场执法力度,例如加强商标行政执法、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市场上农产品的侵权和冒用问题,维护了品牌形象和利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农业部还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业品牌建设。除了积极促成《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外,还在农交会上举办信息化高峰论坛农业电子商务分会场、在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评选中加入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示范合作社等,引导地方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强化品牌意识、营销意识,使农业品牌建设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环境优、成长快、方式新,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

位于山东省海阳市的津成泰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拥有烟台苹果十大品牌之一的 “王山津成泰”牌苹果,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2016年公司营业额达到2亿元。“我们自企业成立后就重视品牌建设,收购中严格把关,保证果品质量。”公司总经理崔广忠说。在烟台,维护“烟台苹果”品牌美

誉度已经成为不少果农和企业的自觉行动,这有赖于政府部门的引导,更是市场的理性选择。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在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农业经营主体等顺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农产品品牌发展路径,不仅涌现出一批农业品牌产品,而且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农业品牌、各地区各部门推进品牌工作的局面,“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农业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日渐清晰。

农业品牌发展政策环境优化。继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效应”、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提出“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中专门提到,“大力推动品牌建设。支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打造一批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和食品品牌”,并明确了部门分工,加大了支持力度。这些都为品牌创建、品牌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各地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湖北省全面实施“一县一标”品牌培育工程,争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百强”;贵州省设立4000万元的宣传推广基金,着力打造包括绿宝石、湄潭翠芽、都匀毛尖以及遵义红在内的“三绿一红”贵茶品牌……思想上重视,行为上加大扶持力度,为农业品牌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农业品牌培育方式不断创新。多年来,农口初步形成了以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为基础、以产销促进和品牌推介为抓手的农业品牌工作机制。一些地方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开创了不少独具特色的农业品牌建设工作方式。广东在已有的3000多个农业品牌中,认定一批承载岭南文化、体现广东特色的名特优新农产品,以“广东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为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展销推介。浙江省2015年11月召开浙江农业品牌大会,推出30个最具影响力的浙江农博品牌农产品,宣传推广浙江优质农产品。

农业品牌增长速度持续加快。根据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公布,2008~2012年间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数从60万件增长到125.15万件,4年间翻了一番。截至2016年底,全国“三品一标”总数接近10.8万个,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篮里的“常客”。一大批品牌农产品得到了稳步发展,逐渐成长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

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赣南脐橙、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均超过600亿元。

农业品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农产品很早就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更以品牌化方式拓展之路。WTO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的出口额是370亿美元,2014年则达到了713亿美元。河南西峡香菇成为河南“卖全球”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占据了日本70%的香菇市场,全县有近20万人从事相关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近50%来自于此。作为“中国名牌”的贵州“老干妈”系列调味品已经成了海外热销的产品。



机遇好、思路清、措施实,农业品牌发展未来可期

诚然,我国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很快,成绩斐然,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品牌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例如还缺乏顶层设计、促进农业品牌发展的手段还比较单一,政策环境还有待改善等。

时不我待。“十三五”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作为其重要抓手的农业品牌化被寄予厚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举措,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渠道,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路径。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要求,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推动供给总量、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总量、需求结构的发展变化,为新时期推动农业品牌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此,农业部已经在着手制定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发展的指导意见,初步明确了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结合农业品牌发展规律和特点,计划力争5年内,我国农业品牌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形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业品牌集群,建立规模化种养、集约化经营、多元化营销的现代农业品牌发展格局。

针对现阶段农业品牌建设的实际情况,农业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一是加强农业品牌的顶层设计,不断丰富创新工作体制和实现形式,构建农业品牌建设新格局;二是抓好农业品牌的营销渠道建设,充分利用农业展会、农产品营销促销活动等平台,对各地十八大以来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经验

进行集中展示。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召开好 “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农民创业创新博览会。此外,还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以加快品牌创建。



  

“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即将拉开序幕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品牌创建的要求,为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部定于2017年4月17-1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


届时,各地农业大咖将参会总结经验和做法,帮您缕清农产品品牌之路究竟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