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丽水“点绿成金”,“丽水山耕”功不可没!
时间:2018-12-04 15:12:48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作者:农业品牌研究院 点击:483次

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国办发〔2018〕108号),其中丽水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实现“点绿成金”被作为经典经验做法点名表扬。
——丽水发改委
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
2018年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而开展的专项督查。
大督查重点督查六个方 面内容。一是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四是持续扩大内需,五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8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其中第49条对“浙江省丽水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实现‘点绿成金’”这一经验做法给予了肯定。
“点绿成金”
多年来,丽水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2003年,丽水市就把“生态立市”作为发展定位之一。2006年7月2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丽水调研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叮嘱“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千万不能搞一些破坏性的开发,把自己的金饭碗”丢了”。从此,“两山”理念被确立为全市根本性的战略指导思想——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生态资产建设,提升生态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丽水市的生态资产存量持续增加,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显著增长。
从2006年至2017年,丽水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增加了2576.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幅为86.7%,表明丽水在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取得显著成效,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变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
“丽水山耕”模式功不可没
“丽水山耕”是丽水市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典型模型。
与全国许多山区城市类似,丽水市农产品品类多而散、主体多而小,形形色色的农业品牌难以在市场形成影响力和竞争力。
为形成一个覆盖全市的公用农业品牌,引领农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丽水市政府依托芒种品牌管理机构打造了“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了“丽水山耕”品牌引领下的“1+N”全产业链公共服务体系,“1”为“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引领,“N”为品牌背后标准化、金融化、电商化的服务,通过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品质,通过创新金融破解融资难题,通过发展电商提升线上营销力度。
“丽水山耕”通过品牌带动服务的模式整合丽水市优质的农业资源,形成母品牌与子品牌、政府与市场、生产者与服务商等各方面的合力,推动了丽水市生态精品农业的发展。
“丽水山耕”,这个全国首个含有地级市名的集体商标,已成为农业版“浙江制造”和浙江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价值高达26亿元。“丽水山耕”品牌的建设推动了优质农产品的销售额,2017年实现年销售额41.8亿元;同时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提升,自2014年9月品牌发布之日起农产品销售平均溢价33%,绿水青山的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丽水市的绿色发展之路
丽水多年来始终以“护绿”为本,通过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探索生态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路径; “革绿”出新,通过联动推进农村产权、金融、扶贫工作,探索“绿水青山”型制度供给的有效路径;“点绿”成金,通过生态+、品牌+、互联网+,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
“丽水山耕”是以政府所有、协会注册、国资公司运营模式创立全国首个覆盖全市区域、全产业、全品类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丽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做大“丽水山耕”、做精“丽水山居”,并以打造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市为目标,做强“丽水赶街”(全国首创乡镇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赶街”模式),将是丽水市在实现通过生态+、品牌+、互联网+,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