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三色”背后看“两高” ——浙江丽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成果显著
时间:2020-10-22 09:10:5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朱海洋 点击:320次

由于地处偏僻,“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其经济发展一度被称作“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浙江各地市中长年垫底。20年前,当地农民人均收入2590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0%。
今天,再观丽水绿水青山,“含金量”令人刮目相看:走进一幢黄泥土坯房,里头可能是一家精品民宿,也有可能是一间咖啡屋、音乐吧;红色老区焕新姿,在绿色生态中,与文创、研学、体育等业态发生着化学反应;冷不丁地,就能与设计师、作家、律师等撞个满怀,他们如今都是村里的创客……这些共同构成了“两山”转化的盎然图景。
数据显示,去年,丽水农民人均收入21931元,增幅连续11年冠居全省;全市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超过3609万人,实现产值37.6亿元。在最近召开的市委全会上,丽水又明确了新的目标定位:努力打造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两方面成果和经验的重要窗口。
日前,记者再次深入丽水乡村,探寻“三色”背后的“两高”,令人回味无穷。
绿色:品牌筑就大花园
52岁的下岗工人马红艳,把民宿做成了事业的“第二春”。地处缙云县仙都街道的鼎湖村,有条轩辕文化街,一溜全是特色民宿,总共50多家。马红艳的店名叫“开心麻花”,共6间房间,暑假里几乎天天爆满。
鼎湖毗邻仙都景区,是个名副其实的景中村。除了民宿一条街,村里还有100多户农家乐。不少老百姓则配套开起了特产店、小吃店,有的老太太光靠卖鸡蛋、南瓜,一年就收入好几万元。如今,大伙儿的垃圾都不乱丢,生怕给游客留下坏印象。
鼎湖靠山吃山,莲都区的大港头村则靠水吃水,在古堰画乡的核心区规划了一个众创村。这里有160多家民宿,而且以画为魂,衍生出绘画艺术产业,俨然成了一个文创部落。
“一默家”业主雷雅莉,4年前来到古堰画乡经营烧窑工作室,小有所成后,便开了这家民宿。眼下,她既是老板娘,又是讲解员,还创建了布艺品牌,带动当地妇女就业。“土著”杨翔军的特长是木工,于是民宿主题就锁定木匠文创,一年营收约80万元。
“开心麻花”“一默家”……如今它们都有共同的名字——“丽水山居”,作为全市民宿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居”倡导回归田园、回归山水、回归自然的乡村生活。目前,丽水共有“丽水山居”农家乐民宿经营户3756户。
用品牌为“小而美”民宿连接大市场提供桥梁,这样的理念源于丽水一项更早的实践。2014年,针对“小而散”的农业生产现状,丽水创新性地推出了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由政府背书,让广大主体能够“借船出海”闯市场。
如今,在“丽水山耕”的领航下,越来越多的好产品卖出了好价钱。品牌旗下共有会员863家、合作基地1000多个,去年销售额达84.4亿元,平均溢价率超过30%。与“山耕”“山居”携手的,还有乡村旅游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景”。
丽水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力量告诉记者,多年来,丽水以“山”做文章,通过构建“山系”品牌,推动了丽水花园乡村“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走出了一条品牌融合下的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红色:红绿融合入佳境
在遂昌县王村口镇的许多村庄里,不少小学生身着红军服,头戴红军帽,唱着红歌,穿越红色山道。这样的经历,让很多学生直言毕生难忘。
几年间,借鉴井冈山模式,该镇开发红色研学和党员干部培训,打造集培训、研学、会务、旅居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成功跻身全省首批AAAAA级景区镇行列。去年,全镇接待各类培训2.1万人次,承接青少年研学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余万元。
庆元县斋郎村是浙江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同样是个革命老区村。去年4月底,村里“斋郎军旅小镇”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4000万元。据了解,目前,丽水共谋划100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的红色旅游项目21个,届时将形成10条红色之旅精品线路。
缙云县三溪乡地处括苍山交通要塞,在革命战争时就是浙西南的重要游击区,如今成了红色旅游大景区。
为了让游客更有体验感,近年来,三溪乡引入多个项目,包括猛峰尖山地越野、天门坪漂流、轩黄黄茶园、梵邨书院、丽金台温边境革命纪念馆、“康养600”等。“红+绿+体验”,可谓黄金搭档,让三溪的人气旺上加旺。
蓝色:处处迸发新生机
夜幕降临,云和县石塘镇长汀村华灯初上,沙滩、音乐、啤酒,燃起了一场狂欢。8月5日,村里举办沙滩音乐周,所有民宿早早被订购一空。停车场里满满当当的小轿车,其中不乏很多外省车辆。
“我们村原来是个‘空心村’,5年前利用荒废的滩涂和湖面资源,打造了这个淡水沙滩项目,还真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村党委书记蓝克明告诉记者,游客多了,民宿业态风生水起,“举办节庆的目的,一是引流,二是丰富内容。”
蓝克明坦言,现在做乡村旅游,不光要走走看看,也不光供游客休闲度假,更要接轨现代文明,提供一种乡村生活。这样的发展思路,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不谋而合。平田村在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如今被授予“中国乡村创客基地”。
在平田村,28幢老屋经过设计师的鬼斧神工,变成了特色民宿、变成了“云缬坊”扎染工作室、变成了美食研究室、变成了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很多作家、画家、教授远道而来,专门到这里寻找灵感,休憩心灵,体验生活。
丽水没有海,却到处迸发着“蓝色活力”:这里的乡村不再是落后、偏僻的代名词,反而因为有着无与伦比的原生态、有着纯真浓厚的风土人情,让乡村生活成为一种新风尚。
今天的丽水,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时期,用“丽水之干”,精彩书写着创新实践“两山”理念的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