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让“豫农优品”叫响全国香飘世界

时间:2020-10-27 17:10:32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刘红涛 点击:288

 

   “一颗红枣”,从鲜枣、干枣、红枣粉扩展到红枣酵素等产品,闯出大品牌,实现年产值41亿元;“一个汤圆”,抢占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并出口到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一根火腿肠”,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布局最广、产业链最完善、最具竞争力的猪肉企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豫农优品”正让“国人粮仓”丰富“国人厨房”“世人餐桌”,这就是河南农业品牌的力量。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大省。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表示,深入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做大产业、建强主体、构建体系、提升品质、扩大影响,让“豫农优品”叫响全国、香飘世界。

    强化顶层设计

    加快农业转型

    1011日至13日,河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在上海农业展览馆举行。展会期间,“豫农优品馆”在拼多多上线,双汇、思念、三全、白象、伊赛、好想你等众多河南知名农产品品牌将实现线上销售,通过互联网销售平台走出河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当前,我国农业已由数量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农产品供给有足够能力向安全、优质的方向发展。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全国畜禽和绿色果蔬主产区,长期以来农产品面临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问题。

    “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不再取决于规模,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品牌优势。”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陈明星认为,加快农业品牌建设是推动现代农业强省的现实选择,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发展,加强农业品牌顶层设计,推动农业由数量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201711月,河南省政府发布《河南省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和《河南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明确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实现绿色食品数量快速增长。

    今年,河南省委1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实施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全年力争新增1000个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和申报创建50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明确了全省绿色食品发展的目标任务。

    调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近年来河南农业品牌建设呈现加速发展、稳步提升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全省培育创建省级农业品牌600个,信阳毛尖等7个产品主产区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正阳花生等16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数量位列全国第二;新乡小麦等4个产品入选中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

    与此同时,河南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食品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形成了以“三全”“思念”为主导的冷冻食品系列品牌,以“好想你”枣为主导的特色食品系列品牌,以“白象方便面”“一加一面粉”等为主导的面制品系列品牌等,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速冻水饺。

    品牌就是影响力,就是号召力,就是竞争力。通过农业品牌建设,河南这个传统农业大省正在实现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华丽转变。

    强化“三品一标”

    推进标准化建设

    “三品一标”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政府主导的质量边界清晰、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农业品牌的基础。绿色食品这一金字招牌身份也成为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型商超和各级各类展会的“身份证”与“准入证”。

    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大力推进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三品一标”认定、许可、认证和登记,扩大总量和规模,增加优质供给,提升市场占有率。引导品牌主体加快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三品一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积极抢占国内高端市场和走向国际市场。支持县(市、区)开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河南省“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建设。

    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河南坚持安全、优质、绿色的基本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将绿色生态融入品牌价值。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推进不同标准间的衔接配套。

    围绕“四优四化”和绿色发展,制订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健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国内外先进标准研究,加快先进标准转化,制订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推行“五有一追溯”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推进按标生产。积极参与制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适应的国际标准,支持河南农业品牌走出去。

    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质量安全监管。健全省、市、县、乡检测机制,完善以农业生产基地为核心的产地环境监测制度。落实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抓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推行条形码、二维码制度,逐步做到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

    “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三品一标’农业品牌建设,增加优质供给,提升了市场占有率,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余新华认为。

    截至目前,河南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4679个。其中,绿色食品1019个、无公害农产品3505个、有机农产品3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19个。延津、内黄等县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灵宝、汝阳已建成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44个生产主体已建成省级“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收集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16个,位列全国第一,占全国1/4

    推出“豫农优品”

    构建品牌发展体系

    今年9月,河南推出农业整体品牌“豫农优品”,打出“沃野中原 生态农业”宣传口号,提升河南农业整体形象和知名度,提高河南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1012日,在上海举办的河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展览会推介会上,延津小麦、永城面粉、正阳花生、西峡香菇、清丰食用菌、温县怀山药、灵宝苹果、郏县红牛、信阳毛尖等优质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

    加大品牌保护和宣传推介力度。深入挖掘产品内涵,促进人文与时代要素融合与创新,做好老工艺、老字号、老品种的保护与传承,讲好品牌故事,强化农业品牌注册保护与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农业品牌主体充分利用现有平台,采取专卖、直销、展示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品牌推介。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在主流媒体上宣传农业品牌,加强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搭建具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展示展销平台。

    建立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制订完善品牌征集、评选标准,建立定期审核和退出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各地也要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形成省、市、县梯次格局。设计推出河南省知名农业整体品牌形象,打造“豫农优品”,增强河南农产品知名度、竞争力,彰显河南大农业、大品牌。各地立足自身农业资源禀赋,以县域为重点,加强品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品牌优势。

    如今,河南正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产业,以传统优势品牌为基础,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强化品牌引领,加快推动由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实现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