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山地特色农业走规模化品牌化新路
时间:2020-11-03 14:11:36 来源:人民网 作者:谌晗 顾冰洁 点击:279次

六盘水抢抓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历史机遇,打造山地特色经济发展示范区,拉长产业链的同时,注重创新链的激活,利益链的紧实。
进厂、冲果、筛选、破碎、压榨……这段时间,盘州刺梨产研中心生产车间内的机器嗡嗡作响,刺梨鲜果经多道工序,精深加工成不同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刺梨鲜果收获后卖给谁?深加工后制成什么产品?怎么卖?
对于刺梨种植面积达120.48万亩的六盘水而言,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答题”。
盘州刺梨产研中心的建成,为这一发展“必答题”写出高分答案——依托刺梨产研中心的“金纽带”,一端连接刺梨鲜果生产,一端连接刺梨产品精深加工闯市场。这个中心于2017年开始建设,总投资规模15.77亿元,占地面积750亩,是全国最大的刺梨研发、生产基地,下设博士站1个、硕士站1个、专家实验室5个。依托科研院所,深耕产品研发,重构价值链。“我们现在上市销售的产品达8款以上,这都是产研中心的产出成果。”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邹雷说。以产业链思维运营农业,让刺梨身价倍增。通过测算,从刺梨鲜果到低端的饮品、果脯等,刺梨的附加值可增长5至6倍,如果提纯后制成中高端的保健品、化妆品等,刺梨附加值增长达20至30倍。
在水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里设置气候观测站,扫码即可获得工区施肥方案,坐在监控中心一键远程浇灌……从“靠经验”到“靠数据”,科技赋能让猕猴桃种植的技术含量大大提高。
猕猴桃产业落户凉都20年以来,最初种植户单打独斗,导致果品品质良莠不齐,对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影响。如今,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变“零敲碎打”为“通盘考量”,整合各猕猴桃企业、合作社、大户等,以“六个统一”模式对猕猴桃产业全面整合。
“‘六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市场、统一销售。”公司总经理左文武介绍,此举旨在“抱团”发展,提升“弥你红”公共品牌影响力。
在农业转型升级关键期,在规模化、品牌化上躬身实践的不只是猕猴桃企业,还有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公司总经理王金涛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16年返乡创业,紧盯细分市场、瞄准消费需求,在海拔1650米的高山上,从无到有,养殖起万头生态跑山土猪。
“我们注册了‘凉都跑山猪’等品牌,在沿海城市开辟档口专营土猪肉,现在我们正在深加工方面布局,只有延长产业链才能提升附加值。”王金涛说。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短短五年内已成长为贵州省最大的土猪养殖企业之一。
从种养殖到深加工,不同企业的实践路径选择虽有差异,发展逻辑却如出一辙——探索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