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依托地标品牌效应 擦亮武义农业“金名片”
时间:2020-12-09 17:12:30 来源:武义发布 作者:应佳丽 点击:291次

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具有区域性生产特点、品质优良、名气响亮的农产品,它们从田间走上餐桌,不仅满足了老百姓对吃得好的需求,也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户和企业增收。
我县是农业大县,拥有大量的农业资源,秉承了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形成了不可复制的区域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截至目前,我县农产品地理标志有4个,涵盖药材、茶叶、莲子、蜜梨等多个品类,涌现出武义铁皮石斛、武阳春雨、武义宣莲、桐琴蜜梨等当地的“金字招牌”。
武义掌握铁皮石斛行业话语权
金名片
1997年,寿仙谷药业作为铁皮石斛的先行者,率先开展“仿野生有机种植”,并成功选育品种纯正、有效成分含量高的铁皮石斛新品种,2008年通过新品种认定,命名为“仙斛1号”。该品种不仅填补国内空白,也为后续开发高质量的成品奠定了基础。2011年,武义铁皮石斛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名单。如今,寿仙谷牌“武义铁皮石斛”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公司也成为铁皮石斛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者。
目前,我县已形成以“有机国药养生园”和现代农业“石斛精品园”等为主体的铁皮石斛标准化高效生态农业种植园区,种植面积近2000亩。
助农增收
“武义铁皮石斛”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后,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致富路。武义海兴生物科技公司15年坚持走“公司+农户”之路,带领贫困农户种植铁皮石斛,让百余户村民实现脱贫。来自福建贫困山区的孙茂才曾经在武义打工,得知老家山地适宜种植铁皮石斛的信息后,他通过“海兴”提供种苗,回家乡租了30亩抛荒山地,在海兴公司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下种植铁皮石斛,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标兵。
武阳春雨在“绿”的底色上创新
金名片
作为我县地理标志农产品,“武阳春雨”已成为武义的一张金名片。目前,“武阳春雨”品牌加盟企业达到20家。
助农增收
从高空俯瞰武义广袤茶园,在青山绿水中,“春雨一号”“春雨二号”“鸠坑群体种”等茶叶品种划块穿插,错落有致,呈现出独有的面貌。
近年来,我县茶产业以绿茶为主、黑茶为辅,茶类不仅有针形、扁形、卷曲形的名优绿茶,还有香茶、蒸青、碾茶、抹茶、茉莉花茶等,茶园一年四季可产茶,茶树综合利用率大大提升,且强化了市场抗风险能力。数据显示,2019年我县茶叶产值达10.82亿元,茶叶亩均收益超万元。
从大宗茶到抹茶,我县绿茶产品20多年持续创新,技术不断突破。“这里,年底将建成智慧茶园,可年产抹茶50吨。”昨日,站在百姆乡金坛村的高坡上,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祝凌平望着正在施工的抹茶园充满信心。
宣莲走“农业+旅游”新路
金名片
自2017年起,我县开始实施万亩宣莲基地计划,对宣莲生产基地重点扶持,还安排300万元资金扶持宣莲产业发展,新发展宣莲每亩给予补助500元,有效提高农户种植宣莲的积极性。3年来,全县新增宣莲种植面积3687.23亩,种植面积翻了一番。2019年,武义宣莲列入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名单
助农增收
“在刚刚出炉的浙江省特色产品伴手礼中,武义宣莲作为金华6款产品之一入选,这对于今后宣莲的市场推广是一大利好。”在我县十里荷花物种园负责人王核的心中,一直有个武义宣莲的品牌梦。
近年来,我县不断推进宣莲生产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开展种植—旅游—康养产业链建设。其中,投资对武义十里荷花物种园进行景观改造、引进800多种荷花品种进行展示;投资建设西联乡马口村100多亩莲子基地观光长廊和宣莲发源地标志建筑。同时,我县还通过举办宣莲节、畲乡文化节、户外旅游活动等,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桐琴蜜梨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金名片
作为我县地理标志农产品,很多尝过武义桐琴蜜梨的人都啧啧称赞。桐琴蜜梨是我县一大特产,也是浙江省三大出口梨之一,目前全县种植面积1.2万亩,2020年产量2.15万吨,产值超7000万元。
助农增收
眼下,市场上早已不见蜜梨的身影,但用桐琴蜜梨制成的梨膏走俏全国各地。立秋过后,“桐琴梨膏”品牌的创始人楼刚强、徐丽琴夫妇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将从农户那里收购来的桐琴蜜梨,通过古法熬制成梨膏,一小瓶梨膏能卖到100元左右。
“今年我们开始线上直播销售,向全国各地推介‘桐琴梨膏’。”徐丽琴说,“桐琴梨膏”除了畅销本地及周边县市外,还销往温州、杭州、上海、北京等地,预计今年销量将超过1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