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合”字号品牌

时间:2020-12-16 11:12:56 来源:金台资讯 作者: 点击:277

 

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是合肥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城乡融合一体化的应有之义。如今,合肥市已经拿出了“施工线路图”。未来几年,合肥市各县()区至少重点培育1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市建立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合”字号绿色农产品品牌。

生产

各县()至少打造 1~2个叫得响的品牌

龙虾、草莓、樱桃、杭椒……如今,合肥市各类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知名度也“水涨船高”。接下来,合肥市将依托农产品优势主导板块,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绿色化发展。

在蔬菜瓜果上,以长丰草莓、吴山南瓜、肥东牌坊杭椒、包公无私藕、八斗响导桃、庐江柳风荸荠、同大葡萄、巢湖中垾番茄、包河大圩葡萄等为重点,在全市建立优质果蔬基地30万亩;在畜禽生产方面,以肥东现代牧业、长丰伊利牧业、长丰立华畜禽、肥西温氏畜牧等为重点,建设一批生态畜禽基地;在水产品生产方面,以肥东长临河、肥西山南、长丰造甲、庐江泥河、巢湖烔炀等乡镇为重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在特色产业上,大力发展庐江白云春毫、巢湖都督翠茗等名优茶,巢湖瓜蒌、芍药,庐江金丝黄菊,肥西苗木花卉、蚕桑,肥东润枝甜樱桃,包河石斛等特色农产品。在粮油生产方面, 2025年全市计划建成优质粮食基地60万亩、优质油料基地30万亩。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面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重点培育“合”字号知名品牌,每个县()至少打造1~2个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农业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推进合肥市农产品在沪苏浙市场率先实行带标带码上市。

加工

至少打造2个加工主营业务超50亿元的企业

为了能让更多的优质绿色农产品“抢滩”长三角,除了在生产基地方面有所突破,今后,合肥市还将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发力,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工业开发区,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强企、强园、强县。

一方面,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积极发展符合城乡居民需求的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壮大创业创新型农业企业。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打造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2个以上,力争超100亿元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另一方面,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行动,按照“一县()一园、一乡()一业”的思路,优化农产品加工园区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功能、突出特色、优化分工,改善提升园区环境条件和承载力。

围绕产业集聚,重点打造7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粮油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冷冻食品、健康食品加工和中央厨房,培育农产品加工业新的增长点。力争到2025年,建设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园区2个以上。

今后,农产品加工业将被列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围绕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支持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力争到2025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的县()区、开发区1个以上。

物流

重点发展2~3家大型冷链物流配送企业

今年7月,全国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出炉,合肥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合肥市将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势农产品产地为依托,高起点培育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物流企业,快速融入长三角物流配送体系。”

按计划,合肥市将重点发展2~3家大型冷链物流配送企业,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等,建设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

同时,支持运销企业和经纪人配套建设冷藏冷冻、物流配送、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加强与沪苏浙电商企业合作,完善冷链物流、直销配送体系,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此外,合肥市还将积极探索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市联合举办农交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介会,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到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举办产销对接会,不断提升合肥名优农产品在沪苏浙地区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