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品牌+农业”让洛阳特色农业香飘万里
时间:2021-04-29 11:04:24 来源:洛阳日报 作者:白云飞 点击:176次

“五千年河洛味道,十三朝首膳之选”。前不久,随着“洛阳源耕”冠名高铁动车组列车从北京西站首发,洛阳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搭乘”高铁驰骋大江南北、走向全国。
“列车上,乘客扫一扫座位旁边的二维码、线上下单,洛阳源耕旗舰店即刻打包发货,让河洛味道第一时间抵达餐桌。”“洛阳源耕”品牌推广负责人裴佳说。
置身“洛阳源耕”品牌旗舰店,林果山珍琳琅满目、色彩斑斓,宛如一幅丰收的水彩画。拿富硒小米、高山杂粮来说,经过一番“梳妆打扮”之后,粗犷的“麻袋装”变成了精致的小包装,价格拉高了一大截,也更受消费者青睐。
审视洛阳农业,在“五山四岭一分川”的广袤山区沟域,日照时间长、水资源充沛、生物物种多样,由此孕育了高山杂粮、时令小杂果、道地中药材等地域特色鲜明的丰富物产。截至 2020 年底,作为闯市场的“金字招牌”,全市以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总数达到 263 个。比如,上戈苹果、新安樱桃、偃师葡萄、孟津梨、汝阳杜仲等在省内外都颇有名气。
不过,有好产品并不等于拥有高效益。在很长一段时间,农业发展面临着“品种丰富,但多而不优;品牌众多,但杂而不亮;盘子很大,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每到丰收季节,在马路边推着车、提着篮、摆着摊卖的状况还较为普遍。
“当前,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品牌建设是农产品抢占价值链高端和扩大市场话语权的关键。” 洛阳农发集团董事长郅书安坦言。市委、市政府倾力培育“洛阳源耕”区域公用品牌,第一次全面整合河洛地区特色农产品,真正实现了品牌建设由县域“单打独斗”到全域“握指成拳”的转变。
“品牌价值融入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升值,是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枢纽和平台,以龙头企业品牌为支撑,以特色农产品品牌为基础,实现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联动发展。”郅书安表示,目前,“洛阳源耕”已汇聚全市 147 家优秀农业企业,整合 1023 款产品,产品平均溢价率超过 30%,基本构筑了特色农业品牌的生态链。
当前,大宗农产品供给总量相对宽松,特色化、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更能打动市场、打动消费者,而品牌“开疆拓土”的背后,必然是品质、是标准、是龙头。
以上戈苹果为例,从小农经营的精耕细作,到龙头企业的标准引领,苹果生产加速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方式绿色化。同时,以市场消费为导向,海升、众森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布局加工、分级、包装、冷链物流等产业链,让果子实现了从“论斤卖”到“论个卖”的价值飞跃。
“优质农产离不开品牌赋能,品牌建设也离不开质量保障。”市农业局局长裴万赢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行动,统筹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集中力量培育壮大“洛阳源耕”市级农产品公共品牌,提升县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打品牌、创特色、扩影响、增效益,让河洛味道“香飘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