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新昌小吃——孕育舌尖上的富民产业

时间:2021-12-21 16:12:32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周雪妮 点击:771

杭州大关路上的老李靠着一碗新昌炒年糕,一年收入20多万元;开在桐乡的新昌炒年糕店日均营业额3500元,今年正式升级了首家县外旗舰店……一碗炒年糕,不仅慰藉了新昌人的“胃”,还“香飘全国”,俘获了众多顾客的“心”。

小吃如何做成大产业?年糕如何炒出金饭碗?新昌巧用资源、深入挖掘、打造IP,走出了一条美食产业的富民之路。

“家门口”到“往外走”

年糕炒出“金饭碗”

炒年糕,是新昌人饭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新昌人常说,“宁可不吃饭,也离不开年糕”,足以看出对年糕深沉的爱意。

其实,新昌人对年糕的偏爱自古有之。新昌古属会稽剡县,生产稻谷历史悠久,又因其地处剡溪上游,水流湍急,沿溪建有大量水碓房。水碓为古时制作年糕的主要设备,随着水碓增多,年糕在新昌得到普及,到了明清时期,年糕已经是新昌人过年必备的食物,无论贫穷富贵,不可或缺。

在新昌,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五星级酒店,年糕的身影随处可见,其做法更是五花八门,要说最为常见的当属炒年糕了。

新昌炒年糕与别处的年糕有何不同?一名新昌年糕店的老板娘给出了答案。

“新昌炒年糕最大的特色在于‘带汤’。炒完后加很多水,用高火煮开,年糕吸饱了汤汁,配上滑嫩的豆腐和时鲜食材,再撒上鸡蛋丝,香气简直深入灵魂。”老板娘还透露,新昌的年糕通常是用本地粳米或者籼米做的,嚼劲很好,越嚼越香,“有种其它地方炒年糕无法复制的香味。”

新昌人对年糕爱得深切,打造以年糕为龙头的美食产业链,新昌是认真的。从2017年开始,新昌县委、县政府便每年专门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以“新昌炒年糕”为主打品牌的传统特色小吃产业发展。同时,成立新昌特色小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新昌县小吃行业协会,举办炒年糕技能大赛,并培训了上千名炒年糕师傅,按照“统一培训内容、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制作工艺、统一经营标准、统一门店标准、统一原料标准”等的“六统一”标准发展“新昌炒年糕”示范店。

如今的新昌炒年糕,已经从“养在深闺”到“扬名四海”,在先后荣获“2017浙江省十大农家特色小吃”和“省农家乐金牌小吃”等称号后,2018年,“新昌炒年糕”又荣登“最受欢迎的旅游美食TOP10”榜单,2020年成功注册“新昌炒年糕”集体商标和新昌年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新昌炒年糕荣获首届浙江省农家特色小吃组金奖,成为大众眼中的新晋网红美食。

新昌为什么要把这碗小小的炒年糕做大?这个看似零散的产业,到底能迸发出怎样的活力?

位于城区文体路上的新昌炒年糕金山店内,老板娘石美萍正在忙碌地准备晚上的配菜。据石美萍介绍,每天中午和晚上的用餐点,店里都是满客状态。自从在2017年的新昌炒年糕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石美萍的营业额从创业之初300/日到现在日超5000元。“自从升级为示范店,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卖出150多公斤,销售额上涨了30%。现在我们还进驻了多家外卖平台。”石美萍说,“县政府打造新昌炒年糕产业,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我们就是要培养、打造更多的石美萍,让更多新昌的老百姓实现增收致富。”新昌乡村振兴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发展新昌炒年糕产业,是打造城乡居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一个新平台,也是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富的有效路径。

像金山店一样的新昌炒年糕标准化门店,截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497家。此外,新昌紧盯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县外3A及以上景区等特定区域,提高开店补助标准。截至目前,新昌县内外炒年糕标准化门店遍及全国22个省份的160个高速服务区,建设标准化年糕企业2家,创建特色小吃村3个、小吃一条街3条、特色小吃馆2个,发展粳米基地1个。

在打响“新昌炒年糕”品牌的同时,新昌还建立起专用稻谷的基地种植、工厂加工,年糕保鲜运输等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一个以“新昌炒年糕”为龙头的富民小吃产业。浸泡、碾磨、蒸米、成形,在新昌县儒岙镇乡味美食品有限公司,4条生产线火力全开。这里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年糕加工基地,平均每天生产18吨年糕。但这样的生产量,依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四成年糕销往新昌本地门店,六成销往电商卖家和超市。”公司负责人王利富曾在新昌县东茗乡开了一家小小的年糕加工厂,每年农历九月到春节才开工,一年只忙碌4个月。“以前大多只是本地村民买,很少销往外地。”

据悉,目前以新昌炒年糕为代表的新昌小吃产业成功带动1.5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全产业链产值今年预计可达10.2亿元,其中单是新昌炒年糕就达到5亿元。

“接地气”变“更洋气”

品牌加持“赚人气”

春饼的皮擀得薄如蝉翼,过油里炸得酥脆金黄;芋饺用新鲜的芋艿蒸熟,碾碎后拌上番薯粉,吃起来既糯又柔;汤包的皮薄而透明,透到能看到汤汁和馅料在皮里面滚动……每一位来过新昌的食客都会忍不住感慨:新昌,是当之无愧的江南美食天堂。

若翻开历史,你会发现,在新昌地方史上,有东晋、南宋、南明三次北方士族南移,民族的融合带来了风俗与文化的碰撞,亦带来了美食与风味的融合。除了“天赋异禀”的美食渊源,近年来,新昌以年糕产业为切入口,在它的引领和示范下,接连带动了芋饺、小京生、榨面等二十多种新昌传统小吃协同发展。

“我们以培训的形式,传承了以炒年糕为龙头的新昌十多种特色小吃制作技艺。”新昌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比如民众在外开新昌炒年糕店,他卖的不只是炒年糕这个单一品种,而是以“炒年糕+小吃”模式,将新昌其他特色小吃、农特产品一并带入。

20173月,新昌县农办在全县范围内推出“新昌十大特色小吃”投票活动。酥脆金黄的春饼、既糯又软的芋饺、馅料十足的镬拉头、嚼劲爽滑的麦花汤、香脆可口的麦饼、蘸满酱料的麦糕、松软香甜的状元糕……“十大特色小吃”票选结果一经出炉,网上却“吵”得“热火朝天”。“我豆腐生煎包不配拥有姓名吗?”“薄皮小馄饨应该拥有一席之地”“我最爱的清水煮螺蛳竟然落榜了”……

的确,对于生在“美食天堂”的新昌人来说,“十大特色小吃”远不能囊括新昌的美食品类。也正因为如此,在新昌,随便走进某条巷子的小吃店,都会获得味蕾的惊艳。梅渚村小吃一条街、新昌特色小吃培训基地、标准化年糕生产企业、新昌特色小吃馆……据悉,目前共有县内外新昌特色小吃门店900多家,小吃生产加工企业50多家,已经初步形成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图:新昌炒年糕店

“接下来,新昌将继续保持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保障新昌小吃产业发展,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推动更多新昌炒年糕门店在全国‘落地生根’,同时,在县内创建一批特色小吃村、小吃街、乡村蒸菜馆、经典茶食馆、特色小吃馆。”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道。

酒香也要勤吆喝。美食丰富的新昌,如今越来越注重产品品牌的打造。如,新昌形成了以小京生花生协会为依托、“小京生一条街”为中心、50多家企业组成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同时,给市场注入消费信心,收购价格也翻了一番;由水蜜桃、蓝莓、猕猴桃等各类果子制成的“果子烧”,光生产酒厂在新昌就有18家之多。为此,政府为诸多小酒厂进入市场进行品牌背书,打造“剡东果子烧”品牌,目前部分果子烧价格达到了800/斤;新昌还为众多的农产品进行量身定制,打造了“天姥农味”区域公共品牌。这是一个多品类品牌,标志着新昌本土绝大部分农产品及其衍生产品都有了自己响亮的“招牌”。

2021年,新昌在品牌营销上再度发力,县供销社开始打造本土农特文创品牌——“新昌优选”。

“新昌炒年糕终于来了”“听说是浙江十大特色小吃,好想尝尝!”鲁迅故里,一家约145平方米的新昌炒年糕门店正在热火朝天的装修中,预计202211日正式开业。区别于其他新昌炒年糕店,鲁迅故里店分为“炒年糕”和“新昌优选”两块区域。

据了解,“新昌优选”以整合新昌优选农特产为基础,涵盖“农产品+文创品+旅游创意产品+N”等产品,着力搭建“产品有品牌、品牌建基地、基地可溯源”营销格局。在产品选择上,严选生态绿色放心农产品,挖掘产品内核,形成农户、生产商直线供货,通过增强产品间联动和互补,培育发展“高精尖”农特文创产品。目前,“新昌优选”馆线下实体店已有4家开始试运营。

在澄潭街道梅渚村的“新昌优选”馆,大佛龙井、新昌年糕、新昌果子烧、玉米饼等新昌农特产品种类齐全。此外,丝绸制品、帆布袋等文创产品做工精细、风格独特。一旁的品鉴区内设有小桌与椅子,方便游客在游玩之余坐下休息,品尝农特产品。“虽然是工作日,还是有不少客人来买榨面、糟鸡等土特产品,双休日游客更多。”馆内负责人说道。

“新昌拥有优质的农特产资源,我们致力于将这些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持续提升农特产品市场影响力,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新昌县供销社主任俞志仁说,“接下来,我们将陆续入驻新昌各大景点;前往高校食堂和酒店进行宣传,争取入驻;设立专柜与专卖店,在全国开展大范围的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加盟商进行合作,延长产品产业链;紧跟6·18、双11、双12等电商重大促销节点,结合新昌的旅游资源优势策划相应活动,助力品牌推广,让新昌的农产品打出大品牌,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