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钱文荣:乡村应走“个性化振兴”之路

时间:2022-04-19 17:04:29 来源:天地农大 作者:钱文荣 点击:786

导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中国有近60万个乡村,村与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必须走个性化振兴之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持续振兴。个性化即差异化、品牌化,乡村要通过品牌建设,挖掘优势资源,创造独特价值,走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化道路。今日网站分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钱文荣的文章《乡村应走“个性化振兴”之路》,与诸君共同学习乡村个性化振兴的相关内容。

 

 

钱文荣,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指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路径。

需要关注的是,在广大农村无法忽视的巨大差异性和难以回避的不平衡性面前,什么样的振兴模式,可以将参差多态转化为共同富裕的炬火、持续变革的活力?

遍历中国东中西部的实地调研,一个关键词在我们眼前浮现——个性化振兴。

一、为什么要“个性化振兴”

中国乡村地理环境与资源禀赋千差万别,人群生活方式与生计模式也就千差万别。

五千年文明史留下的烙印多样多变,文化传统与风气习俗也就多样多变。这就决定了我国现存近60万个村庄的复杂异质性。没有一个模子刻出的两个村庄。

这样的五光十色,本身就是乡土中国重要的遗产,就是面向未来的可贵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站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启程时刻,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逐步落实,诸多新理念赋能的农业现代化不断铺开,是乡村个性化振兴的历史方位,也是乡村个性化振兴探索前路光明的底气所在。

二、个性化振兴的途径应该是怎样

1、个性化振兴应是自主化振兴。

乡村振兴走向个性化,要激活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令广大农村群众可以按照其自身愿景探求乡村发展方式,挖掘家园的能量与价值。

在乡土上,农民生长于斯,发荣于斯,他们对乡村的了解、体验和认同都是外人无法比拟的,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更是乡村个性化振兴最需要重视和依恃的力量。

2、个性化振兴应是创新式振兴。

无创新,即无个性。一个村庄与其他村庄采用雷同的发展模式、套路化的治理方式,难言个性化振兴。

在提倡差异化发展的思维下,需要认识到,差异的活性需要以创新的水准来维持,而创新的水准又取决于人的素养的提升。个性化振兴在此就需要接通乡土中国的知识转型,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好、更充分的机会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拥抱当下创新潮流。只有个性化振兴的实践者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始终保有向世界开放的眼界,个性化的未来,才不至于无以为继;个性化的方向,才不至于发生根本偏差。

3、个性化振兴应是合力式振兴。

乡村振兴虽曰“个性”,但不能“独”,不能单打独斗。

从村庄内部说,村集体与党组织应有效配合,共同动员起村庄合力,动态吸纳意见,形成合理的谋划平台;从村庄外部看,可善用形势政策,可依托市场力量,更可兼收并蓄多元治理力量,实现经济要素合理重组,治理资源尽其可用。百姓有心气,能支持;政策有余地,能鼓劲;外部力量既专业,又确实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方合力之下,必然形成共赢局面。

三、个性化振兴之路如何走稳走实

从乡村的个性特点出发找准自己的发展路径,是个性化振兴的“起手式”。不过,这条道路要走稳走实,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求个性化发展,不是不能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家的好经验好思路往往可激活自家想法、打开自家视野,只是简单照搬则不可取。

据了解,仅在陕西,试图学习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特色村袁家村模式的村庄就有近60个,但真正复制这一模式获得成功的乡村寥寥无几,原因在于这些乡村停留于表面复制,未能耐心学到其精髓,更未能将新项目与当地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2、一些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急于求成、刮风搞运动。

有的强行推进村庄撤并、赶农民上楼;有的在规划和建设中追求整齐划一、集中建房,乡村失去了独特的味道和特色;有的在产业布局上出现重复、雷同现象……个性化振兴任何时候都不能搞“大水漫灌”,施政者需要给基层多一点空间,自己多一些耐心。

四、个性化振兴,施政者这样做

要实现乡村个性化振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施政者何为?目前看来,可能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保持足够的定力。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杜绝形象工程,更不能越过改革底线,犯颠覆性错误。

二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注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特别是各地在编制省市县层面乡村振兴规划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编制乡村层面的振兴规划或实施方案,突出乡村的特点、体现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突出乡村内部功能的多重性、乡村之间功能的互补性。防止在缺少科学规划或方案的情况下就盲目推进、随意推动,防止忽视乡村差异性多样性盲目模仿、千篇一律,防止脱离实际盲目攀比、功能雷同。

三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鼓励各地探求符合乡情村情实际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项目,善用市场力量实现乡村个性化的“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