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蒋文龙丨政府项目也要品牌意识——“绿领”培训计划破土而出的思考

时间:2022-06-29 15:06:41 来源: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 作者: 点击:616

导语

近日,在全省乡村人才工作会议上,浙江首次提出实施“浙江绿领培育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顺应时代趋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乡村人才。

特转发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顾问、农民日报高级记者蒋文龙的文章《政府项目也要品牌意识——“绿领”培训计划破土而出的思考》,明晰政府培训“绿领”人才的重要意义

 

许多人以为,品牌的存在只是为了产品营销:

有了品牌,产品才好卖;有了品牌,产品才有溢价。

实际上,品牌是产品整体实力的体现,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总体印象。而这个产品的外延却十分广泛,不仅有物理性产品,也有地域文化等精神性产品。可以说林林总总、包罗万象。

问题随之而来:政府工作是否也需要打造品牌?

长期以来,在工作载体的设计上,我们习惯于简洁明了、一览无遗的概括。认为只要把工作内容表达清楚就万事大吉,而很少去思考如何让受众更深刻地理解、更方便地接受、更有效地传播推广?有的甚至斩钉截铁:政府工作是民生工程,不需要考虑形式问题!似乎一讲品牌,就是华而不实。

事实上,品牌化思维十分有利于推动工作,取得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

最近跟省农广校校长王仲淼探讨浙江农民培训工作的下一步思路。王校长告知,现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培训,资金投入不少,创新举措不少,培训亮点不少,但总体感觉,离厅领导要求、离社会认可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言及深处,开始倒起“苦水”:尽管财政全额出资,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升反降,以致原来奇货可居的“中专”文凭变成烫手山芋。王校长告知,浙江省人社厅在评定“浙江工匠”,农业农村厅也准备推出“浙江乡村农匠”,计划评定名额3000名。

王仲淼是个认真敬业的好校长,但他所谓的“距离”究竟因何产生,又如何弥补?我想,这个“距离”并不取决于培训资金的多少,也不取决于培训项目的多少,甚至也不取决于培训人数的多少,而是缺乏社会认可的“存在感”、“价值感”。它不是按部就班可以解决的。

对农民培训,我并不陌生,2005年起就关注报道“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如今时过境迁,变化已经很大:

一是时代翻天覆地,从工业化城市化时代进入到了生态文明新时代,意味着培训内容也得与时俱进;二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5G、互联网、大数据等十分普及,为培训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三是农办和农业厅合并之后,培训项目、培训资金都增加了,意味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应该重新出发。

因此我们深感,浙江的农民培训工作已经走到了新的阶段,应该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系统的重塑,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总体谋划,作出新的部署。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命名这个新设计的“抓手”?

通常而言,大家会从转型或者升级的角度去定义,比如“‘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升级方案”。但这种描述实在流于表象化,无法让人眼前一亮,引起社会关注。

这里的关键在于,引进品牌化理念,将“农民培训”作为一个品牌打造。其命名不仅要涵盖林林总总所有的培训项目,又能体现培训升级的含义,对培训工作起到引领作用。

“绿领”的概念由此浮出水面:

我们有“白领”,代表着写字楼里的智力阶层;我们有“蓝领”,代表着车间里的劳动工人。那么,我们难道不应该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着农村劳动力的“绿领”?

所谓“绿领”,是区别于“白领”、“蓝领”的一个全新的阶层。其劳作空间在广阔的田野,劳动对象是具有生命的动植物,工作性质是解决人们“口腹之欲”。当然,这一阶层也可以延展至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特定人群。他们的领子不是白色的,不是蓝色的,而是绿色的。因为他们还是大地生态的守护者!

如果将“绿领”视作一个胎儿,它的诞生是如此的顺利。似乎十月的怀胎,已经早早完成,只等着这一天破土而出。

“绿领”是如此贴切而不可替代。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具有丰富的理念;不仅将所有的培训项目一网打尽、囊括其中,而且充分体现出了历史的继承性和未来的开启意义:中国农民经过多年培训,已经成长为一个崭新的阶层。他们具有新的面貌、新的使命、新的内涵。这正是我们农民培训工作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啊!

524日,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推进会,以“绿领”作为理念支撑的培训计划由省委副书记黄建发正式对外发布,立即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新闻点击量每天大幅攀升。

工作还是那些工作,任务也还是那些任务,但有了品牌赋能,浙江的农民培训工作站上了新的高度。他们不再是事务性工作,而具有了神圣意义、深层价值。

品牌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它不需要更多的投入,作为一种要素的聚合平台,它可以让你的工作具有巨大的穿透力、辐射力、传播力。它不仅改变了你的外在形象,也让你的内涵得以无限扩展和丰富。

政府工作尽管是民生工程,而非市场化行为,但仍然存在着如何脱颖而出,让受众更快地接受,让领导更多关注的问题。以培训而言,各个部门都在做、全国各地都在做,如何做出特色、做出差异、做出个性,争取到更多资源,就成为我们必须考量的问题。

就此而言,品牌化何尝不是我们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