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让安庆的茶香飘得更远

时间:2023-05-31 16:05:15 来源:安庆日报 作者:查灿华 梁月升 朱璇 点击:336

5月的安庆,春茶已进入尾声,夏秋茶初登场,空气中依然飘着茶香。

地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的安庆,自古就是重要产茶区。近十年来,安庆市借助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总面积从2012年的41.4万亩增长至2022年的56.67万亩,位居全省第三,但产量和产值都排在全省第四。

如何让茶产业提质增效?记者在近日的走访中发现,安庆市茶产区针对优质资源利用不足、公用品牌不响、龙头企业数量少、竞争力和带动力不强等现状,不断扬优势、补短板,积极探索茶产业发展新模式,着力做好“茶文章”、做活“茶经济”。

开发夏秋茶茶农增效益

5月,对于安庆的绝大多数茶农来说,茶季已经结束。“安庆茶区主要品类为绿茶,很多茶园一年只采一季春茶,从3月中下旬到4月中下旬。”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安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海说,2022年,安庆茶园总面积56.67万亩,干毛茶总产1.69万吨,亩均产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春茶采摘结束,茶农就剪去茶枝,之后的茶叶资源就白白浪费了。近两年安庆的各产茶县(市),也在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夏秋茶开发茶叶新品类,如今,红茶、伽玛茶、珠形绿茶、白茶、黄大茶等新品已纷纷上市。

523日,在岳西县古坊乡,茶农汪卫华拎着当天采摘的40斤茶青,又赶到了刘文兵的茶叶加工厂。“以前我只采春茶,大概到谷雨后就停采了,今年听说茶厂要收购夏茶,茶青价格在710元,我就继续采着。”汪卫华告诉记者。

“我们现在在做金翠兰,后期还将做红茶,茶季可以延长到7月。”刘文兵所在的古坊乡是岳西翠兰的核心产区之一,以前他的茶厂主要做高档礼品茶,春茶只采到4月下旬,茶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做大茶产业,带动茶农增收,去年,他与县里的茶企合作,引进精制茶生产及新型包装设备,建成全县首个数字化茶叶加工生产车间,并增加红茶和炒青绿茶两条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每天最多可处理7200斤茶青,一个茶季下来产能比以往提高了5倍。”刘文兵说,现在茶厂既能生产岳西翠兰和炒青,又能生产金翠兰、红茶和黄大茶。金翠兰是他家茶厂今年新开发的一款产品,介于岳西翠兰和炒青之间,用的是谷雨后的茶青,每斤售价在200元左右,今年已经做了3吨。等夏茶大量冒出时,刘文兵将开始制作红茶,今年计划做5吨,每斤售价在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新产品的开发,可将茶农采摘鲜叶的时间延长至7月,收入能翻一番。

开发利用夏茶,是否会影响来年春茶的生产,刘文兵特地咨询了茶叶专家。“专家们都说,在春茶采摘后,只需追施一次肥,就不会有影响。”他将专家的建议转达给前来卖茶的茶农,指导他们开展夏季茶园管护,合理采摘夏茶。

岳西县头陀镇头坨村一家茶企也正在开足马力加工夏茶,“我们主要是利用夏秋茶,制作一种叫作伽玛茶的功能茶,一般在5月到9月生产。”该茶企负责人许贻民介绍,伽玛茶是一款科技产品,采用厌氧设备对茶树鲜叶进行厌氧处理,以该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的绿茶,含有高γ﹣氨基丁酸,能够有效促进睡眠,消除神经紧张、抗焦虑等。这款茶对原料要求不高,可以直接用夏秋茶来制作,刚好与岳西翠兰采摘时期形成互补。公司不仅推出了散茶包装,还有袋泡茶包装,冲泡很方面,颇受消费者喜爱。该茶企的落户,让头陀茶产业链延长了3个月,为茶农增收12万元,带动5个村茶产业发展,涉及茶农180余户。

在桐城市龙眠街道康之源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崔高升在春茶结束后,又忙起了制作珠形绿茶。“现在的鲜叶很长,做小花茶不合适,以前都弃采了,今年我们尝试把它做成珠形绿茶,冲泡后香味持久耐泡,每斤能卖300元左右。”

在岳西县,还出现了一些茶叶的衍生品。“这是我们去年新研发出来的一款茶酒,它的配料除了高粱、大麦、豌豆、大米以外,还有茶叶。”岳西一家酒业的负责人刘鑫说,他们在全国跑了很多茶产区,最后选定了岳西翠兰作为茶酒底料。茶酒每斤售价300500元不等,提高了茶叶附加值。

通过建立产业链和技术研发,将茶叶的采摘周期延长到9月,不仅丰富了我市茶产品的结构,还大大提升了茶农种茶的亩均效益。岳西县和太湖县的一些茶企,还将开发的夏秋茶卖到了海外,去年出口3000吨,出口创汇1.7亿元。

唱响茶品牌茶乡写新篇

安庆产好茶,早在中国茶文化鼎盛期的唐宋时代,就以皖山茶而名满天下,如今已基本形成“一县一品”的格局,拥有岳西翠兰、桐城小花、天柱剑毫、天华谷尖、宿松香芽等名优茶区域品牌。但因为品牌建设及推广较为欠缺,又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公用品牌普遍不响,在全国茶叶市场中的品牌影响力较弱。今年茶季,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安庆各县(市)都在全力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通过培育龙头企业、举办各类茶事活动、参加各种茶博会等,唱响安庆茶品牌。

56日,岳西翠兰亮相第十六届安徽国际茶博会,并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宣传推介;57日,“云上好茶 岳西翠兰”高铁冠名列车在上海虹桥站首发,岳西翠兰品牌形象将高频次覆盖合肥、上海等江浙沪皖地区,并随着奔驰的列车广泛辐射北京、西安、武汉、深圳等全国市场……今年来,岳西县在打响岳西翠兰知名度上“大动作”不断,力促深山好茶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早在2021年,岳西县就在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茶产业发展,围绕标准加工、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等薄弱环节,持续发力推进补链、延链、强链,而今,老茶乡焕发出了新生机。

“我们从培育龙头企业着手,打造岳西翠兰‘领头羊’,带动全县茶产业链改造升级。”岳西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站长徐卫兵介绍,2021年,岳西县以皖岳集团为主体,与黄山徽畅集团共同注资1亿元,对原翠兰公司进行股权重组,控股成立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力争5年内将其培育成年产值超10亿元,集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包装销售、品牌营销和茶文化研究及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叶龙头企业。

“聚焦种好茶、制好茶,我们建设了两座茶叶有机肥料加工厂,推行生态种植;优化升级了五家茶叶生产加工厂,积极发展岳西红茶和精深加工项目;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岳西县茶产业研究院,在品种选育、成果转换、品牌宣传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营销负责人汪毅介绍,公司还充分挖掘岳西茶文化历史,创立“岳西翠兰·罗源场”品牌,打造高品质、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快速带动岳西翠兰商品化、品牌化升级。据记载,岳西境内的舒州罗源场是宋朝榷茶制度下设立的六榷货务十三山场之一,是宋代官茶交易中心之一。此外,公司还在筹建岳西翠兰茶叶产业园,规划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区、精制茶叶加工厂、茶叶深加工车间、茶叶产业研究中心、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体验馆、品茗文化休闲民宿等,通过“三产融合”,带动茶叶产业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2022年,岳西翠兰品牌价值上升至23.1亿元,较2020年提高了近4亿元;茶叶产量6850吨,一产产值9.15亿元,综合产值达27.5亿元。茶产业带动了15万茶农人均增收6000元。

创制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天柱剑毫,同样存在品牌影响有限的问题。2022年以来,潜山市通过组织开展“茶王大赛”“茶文化节”等大型茶事活动,不断做优“天柱剑毫”产品品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该市还制定了《潜山市茶产业振兴暨天柱剑毫品牌提升二年行动计划》,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茶产业发展。此外,潜山还在利用得天独厚的“三富”资源,开发富硒富锌茶,提升品牌价值。

茶香引客来茶旅火山乡

采茶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随着茶叶产量的增长,采茶工越来越难找,工资也在不断上涨。逐年上升的采茶成本,不断挤压茶叶生产的利润空间,仅靠采茶制茶,效益并不高。近年来,我市很多茶乡都在探索将茶与当地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相结合,在传统茶业基础上催生出茶园旅游新业态,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康养、茶乡研学游题材的“茶文旅康”日趋成为茶乡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512日,记者走进桐城市龙眠街道双溪村,只见峰岭是茶,山腰是茶,河谷也是茶。星罗棋布的茶园间,一幢两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它是今年3月开馆的桐城小花茶文化馆,也是双溪村的游客接待中心。走进茶文化馆,既能看到桐城小花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脉络,又能体验茶艺、茶文化,还能购买到当地茶叶和其他农产品。

“今年,依托桐城小花茶文化馆,我们做足‘小花茶’文章,打造了茶文化研学基地,发展起了茶文旅,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寻得了一条新路子。”双溪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徐斌介绍,双溪村地处龙眠山腹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明代大司马孙鲁山、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等均在此结庐而居,此外,双溪村还是桐城小花茶发源地和核心产区。双溪村将茶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建成观光茶园、体验茶园、手工制茶坊等,打造“双溪茶文化一日研学”活动,走出了一条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上午,学生们在媚笔泉下车后,沿着相爷岭,行进至赐金园,在茶园体验茶叶采摘,到手工制茶坊体验手工制茶,再步行到桐城小花茶文化馆参观;中午,在原双溪小学内吃帐篷大席;下午,去往文和园、张英墓、椒园古茶树、孙鲁山故居参观。”徐斌指着地图告诉记者,他们开发的这条桐城小花茶文化研学之旅线路,今年已接待四五千名学生来此开展研学活动。为了让更多游客走进来,深入了解桐城小花文化,双溪村还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了户外徒步探秘拓展之旅、龙眠山隐逸文化遗迹探寻之旅、龙眠户外帐篷营地等旅游路线。目前,该村正在引入专业公司,开发茶文旅项目,让双溪村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共融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518日下午,在岳西县黄尾村,悦溪茶谷负责人汪鸿波迎来了来自蚌埠的300名研学游学生,他们在参观完彩虹瀑布景区后,来到茶园体验茶叶采摘。汪鸿波跟学生们讲起了岳西翠兰的历史、获得的荣誉以及茶叶的采摘标准等,随后,他带着学生们进入茶园游览,体验采茶制茶。

俯瞰茶谷,层层叠叠的茶树生机盎然,彩虹步道遍布园间,园内还建有观景台和凉亭,就像一座大公园;在茶谷的最高处,还有诸多露营帐篷,游客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自助烧烤。“自今年317日开园以来,我们已经接待了1万多名来自全省各个学校的学生,2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汪鸿波说。

2020年,汪鸿波回到家乡跟着父亲经营茶厂,他发现单纯地采茶制茶出售,每亩收益仅在3000元左右,于是,他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变发展思路,在茶园建设中将茶园打造成景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增加茶园附加值。2021年春季,汪鸿波推出茶叶采摘体验、研学旅行,接待人数达1万余人。他通过茶旅融合的方式,每亩茶园增收60%

去年,汪鸿波又在茶园新增了露营地,游客不仅能来茶园踏青、体验采茶制茶,还能露营、烧烤。今年,他还在规划建设民宿,打造更多农耕体验项目,为学校定制农耕体验课程等,让茶园一年四季都能吸引来游客。附近的茶农,也通过茶叶销售、餐饮住宿等关联产品开发,实现了收入来源更加多元。

岳西县围绕茶产业、山水资源、红色文化等开发的“云上岳西·清凉茶乡”线路成功入选2022年“夏季避暑到茶乡”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今年,该县又荣获中国特色魅力茶乡,“云上岳西 多彩茶乡”被评为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接下来,该县将积极推动茶乡民宿提质升级,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强化茶乡旅游人才支撑,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等,真正实现以茶兴业、以茶富民。

茶旅融合既能培育茶产业,又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我市各产茶区在发展壮大茶产业时,也在积极探索“茶文旅康”融合发展之路,一个个茶旅融合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让茶农实现茶叶和旅游双重经济收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全媒体记者 查灿华 通讯员 梁月升 朱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