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预计产值60亿元!浙江杨梅有颜值更有价值
时间:2023-06-16 17:06:48 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戴鼎威 点击:322次

浙江是杨梅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品种技术领先,产业优势突出,面积、产量、产值稳居全国首位。为进一步促进杨梅品牌营销,帮助梅农增收致富,浙江省于6月6日和8日分别在兰溪市、仙居县启动2023浙江“六月杨梅红”系列活动。
在6月6日举行的2023浙江“六月杨梅红”系列活动暨“梅”好兰溪“八婺同心 助农共富”启动仪式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唐冬寿说:“举办‘六月杨梅红’系列活动是展示宣传浙江杨梅产业发展成果,推动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杨梅品牌营销,推进农旅结合、休闲观光的重要举措。欢迎广大消费者前住杨梅产区旅游观光,品尝精美果品,体验农耕文化,共享杨梅产业发展成果。”
多年来,浙江省围绕打造“精品果业”总体目标,创建“精品果园”,优化品种布局,不断创新集成“杨梅避雨栽培”等高品质栽培技术,果品品质与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功能持续拓展,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日益显著,产业水平全面提升。杨梅产业进一步成为浙江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据浙江省相关部门近期调查,浙江全省杨梅种植面积132万亩,投产面积基本稳定,且设施栽培面积增长较快,全省设施杨梅1.2万亩,比上年增20%。由于前期天气情况总体较适宜,座果较好,预计今年浙江全省杨梅产量71万吨,比上年增15%,已恢复至常年水平,从品种上看,“东魁”杨梅40万吨、“荸荠种”杨梅22万;主产区中,台州28万吨,宁波、温州12万吨,丽水8万吨,金华5万吨;预计杨梅鲜果产值近60亿元。
今年由于结果量大,部分疏果不到位的果园可能出现果形偏小现象,但随着避雨栽培、矮化整形、绿色防控、肥药双减等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的大力推广,杨梅品质整体好于往年。受生长期温度偏低影响,今年杨梅上市时间整体较去年推迟2—3天,与常年基本一致。温州市龙湾区的大棚促早杨梅在4月底开摘,三门县、兰溪市、余姚市等主产区大棚杨梅5月陆续上市。露地杨梅中,丁岙梅和“荸荠种”杨梅开采期在6月初,“荸荠种”杨梅集中上市期为6月10—20日;“东魁”杨梅开采期预计在6月15日,集中上市期为6月18—25日;舟山“晚稻杨梅”和高山杨梅将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杨梅之乡”,兰溪市聚焦管好一颗放心梅、生产一颗精品梅,组建了杨梅兰溪综合指数研发团队,实施杨梅“一品一策”全产业链安全管控,扎实推进“梅”好兰溪产业大脑和“梅”好农场建设。通过AI识别和大数据比对,推动杨梅从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变,实现杨梅品质安全“一码管控”。
目前,兰溪种植杨梅近7万亩,产量达4.2万吨,年产值超4亿元,形成独具特色的“五十里杨梅长廊”。同时,通过大棚技术的创新升级,兰溪杨梅成熟期提前至5月中旬,比露地栽培提早20天左右。兰溪全市拥有大棚杨梅面积约2500亩,规模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为山地杨梅园建设提供“兰溪样板”。
唐冬寿说:“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杨梅产区,兰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杨梅产业发展,率先在全省探索山地杨梅设施化建设,三化融合,数字赋能,院地合作,多跨协同,树立了浙江省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原先只能销售到长三角的鲜果,通过先进的冷链技术浙产西进,横跨4800公里,2022年终于去到了遥远的新疆。今年,兰溪市梅农汤友贵、倪晓明又获得了出口备案基地的资质,兰溪杨梅即将迈向世界。储藏运输技术的破冰,终让梦想照进现实。
兰溪市委书记戴翀介绍:“兰溪先后引育了陶奉源、日远等一批杨梅汁深加工企业,带动杨梅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今年,杨梅深加工企业收购杨梅鲜果有望从去年7400吨提高至1.2万吨,增幅达62.2%,杨梅二产产值将达到5亿元。同时,我们致力于加快地标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农旅经济。马涧精品杨梅风情园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带动农家乐和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兰溪杨梅正深耕现代农业,鼓足百姓钱袋,成为兰溪乃至金华的‘共富果’。”
目前,浙江省杨梅逐渐进入成熟上市期,从大棚杨梅销售情况看,各地价格在200—250元/公斤,比去年略有提高。预计浙江省今年杨梅销售形势总体良好,价格将保持平稳,品质佳、品牌认可度较高的精品杨梅销售顺畅,中低档鲜果在上市集中阶段,或有一定的销售压力。
据悉,接下来,浙江省各地将组织开展2023浙江“六月杨梅红”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发布产销信息,促进农旅结合,开展产销对接,支持产地直销,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杨梅鲜果采摘和销售,促进梅农增收致富。(戴鼎威)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