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多模式融合,撬动常山胡柚从“0瓶”到“1亿瓶”

时间:2023-08-07 16:08:25 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水莹臻 张恒金 点击:320

“外裹黄金内溢香,酸甜爽口性微凉。春华秋实数百载,水果之王独姓常。”这首诗说的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浙江衢州常山县的常山胡柚。常山胡柚有600多年的栽种历史,似橙非橙、似橘非橘,吃上去酸甜里还带着苦,其果肉营养丰富,兼具药食两用。

近两年,常山县引进常山恒寿堂柚果股份有限公司等30家精深加工企业,建设了万亩高标准香柚基地,开发出“柚香谷”等70多种深加工柚产品,创出双柚汁年销量从“0瓶”到“1亿瓶”的销售奇迹。近日,常山县与浙江大学校地合作,践行“政产研学会用”协同,打造科技创新助力共同富裕的“常山模式”,全方位撬动胡柚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在常山县芳村镇,一条古朴的老街中间屹立着一棵胡柚树,这棵古树据传已存活200余年。老街的石板路为它而曲折开去,来往的行人也绕着它走。据该镇老人们说,过去家家户户都是在房前屋后闲置的地方栽几棵胡柚树,镇上的人都是吃胡柚长大的,但从未把种植胡柚当成营生。后来公路修好了,才开始有人把胡柚运出去卖,但是行情时好时坏,有人按捺不住,砍了胡柚树,种起了庄稼。

“常山胡柚真正进入全国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末,市场各类农产品需求量急增,胡柚踩着这个时间点为全国人民所接受。但好景不长,到了本世纪初,随着全国柑橘产业大面积井喷式发展,脐橙、丑柑、沃柑等新品轮番登台,常山胡柚遭到市场冷落,原来可以卖到2元一个,后来价格一落千丈,只有几毛一斤,还很少人买。”回忆起这段经历,常山胡柚产销行业协会会长汪明土仍黯然神伤,而更让他焦虑的是“常山胡柚”这块招牌的贬值,这让刚尝到甜头的果农们信心全无。

一只胡柚,当鲜果卖可能只有0.5元,但是深加工后效益可达二三十元。人们逐渐意识到,唯有深加工胡柚才是王道,这也成了撬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为此,常山先后引进艾佳、恒寿堂等龙头企业,组建了近30余家精深加工企业队伍,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动能。

如何让微苦的胡柚叫好又叫座?恒寿堂公司从2019年便着手研发双柚汁饮料,但产品在初投市场时局面几近尴尬,消费者认可度不高,加之大多数人不太适应胡柚的苦涩口感,产品根本卖不出去,甚至免费送都没人要。经过多次市场摸索和多方考察,2021年,公司将常山胡柚与日本香柚结合,研制了香苦兼具的特色饮品,为常山胡柚打开了一个全新市场。

在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过程中,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一般会受到“风险大”“经营难”的困扰。曾经,柚香谷在种植香柚的前5年几乎没有任何收益,资金周转成了最大难题。为补资金链这个短板,常山探索创新“两山银行”作用,以2500万元收购柚香谷公司3600亩基地(含30万株香柚树),再返租给他们经营,为其注入了资金“活水”。

“正是有了政府这样灵活有力的支持,之后,我们规划打造的‘万亩香柚共富果园’得以顺利进行。”柚香谷品牌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在常山5个乡镇(街道)26个村打造“六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设施化、机械化、数字化)香柚基地,基地总面积达1万余亩,培育香柚苗85余万株,定植香柚苗木1万余亩,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香柚种植基地。此外,该公司还打造了以常山胡柚和香柚为特色的高端民宿度假区、特色餐饮和新零售购物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

目前,常山已开发了胡柚鲜榨汁、胡柚膏等70多种深加工产品,一些企业还通过科技创新研发了胡柚咖啡固体饮料、胡柚精油面膜、胡柚宝(黄酮素)等果脯类、固体饮料、日化三大类10多个产品,全方位提升了胡柚的价值。

胡柚深加工的兴起,产业链的延伸,不仅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也推动了胡柚收购价格的稳步提升,带动村民增收,解决就业问题。目前当地有近10万人参与胡柚的种植、生产与销售,甘甜的清香再次飘满常山的每个角落。

如今,常山的胡柚加工企业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等院校、科研机构携手,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数字化农业装备研发中心”“科学实验基地”等,为胡柚深加工可持续创新发展架起了坚实的桥梁。(水莹臻 张恒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