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百县大会 | 黄祖辉:农业强国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3-11-07 17:11:33 来源: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 作者:黄祖辉 点击:610

  

近日,第四届中国农业品牌百县大会暨2023畜牧品牌嘉年华顺利召开。本届大会以“地标强农 振兴乡村”为主题,旨在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土特产”,尤其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化进程,提高畜牧地标品牌的品牌化水平。

中心网站将陆续为大家推出本次大会上专家学者、一线品牌运营者、企业代表的精彩发言与重要观点,敬请关注。

今日分享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黄祖辉的主旨演讲《农业强国的几个关键问题》。


 

非常高兴来参加第四届中国农业品牌百县大会,今天上午我看了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的成果展,感到非常激动,因为中心是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下属专设研究农业品牌的一个机构,现在回想起来,20年了,时间真的很快。我刚才讲与他们:“你们真是跟习书记的‘千万工程’是同步的,也是20年。”10年、20年,甚至百年磨一剑,非常不易。

在二十年前,中国品牌只有工业领域,非农领域也有一部分,农业很少,这些少有的品牌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如黄岩蜜桔、安徽砀山梨,虽然我们在吃不饱饭的时候也打造了一些品牌,但现在已然进入品牌的时代了。在中国,消费要讲品牌了,产业也要讲品牌了,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因此,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农业强国的几个关键问题。

农业品牌与我们国家的现代农业、与中央一直强调的高质量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一个产品有品牌引领,消费者吃穿用度都与品牌有关,这个产业本身质量是不同的。品牌仅仅是个符号,需要不断发展它的规模、标准化体系、声誉体系,这样品牌才能整体得到发展。我希望品牌中心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因为我们国家的产业发展、农业发展,在品牌化道路上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为什么要强调农业强国?农业强国是在党的二十大中提出的,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首先,中国虽然有14亿人口,但农业比重不高,仅为7%,在GDP当中呈现下降趋势。越是现代化的国家,农业比重越小。干农业的千万不要没有信心,它的重要性非常高,关系到每个人的温饱与健康,中国不像别的一些国家那样农业比重低,人口也不多;此外,中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吃好问题,从目前形势来主要要靠自己,而不是依靠全世界,这一点在最近愈发凸显。因此农业强国提到了议事日程非常靠前的位置。

第二个问题,中国农业现在到底怎么样?

在座各位都是搞农业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我们的农业跟过去相比,经过改革开放的45年,发展速度举世公认。中国国土面积辽阔,资源总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但在人均资源上呈现出匮乏的状态,水资源、耕地资源、能源,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最重要的几项资源,我国人均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但现在,我们能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温饱,甚至比温饱水平略高,也是一种奇迹。

中国的确是农业大国,体量很大,世界影响力也比较大,我们咳嗽一下,人家要感冒的。但是我们真的很强吗?强国农业至少有以下几个指标:

一、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农业在国际竞争力上不够强,无论是大宗农产品,还是蔬菜、水果、畜禽、茶叶之类,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部分品类目前仍依赖进口。

二、掌控关键技术。我国目前饲养的羊、奶牛、猪等,很多并非中国本土品种,大多数都是从国外引进,蔬菜、花卉引进品种也很多。不是不可以引进外国种质资源,但是从国家强大、安全的角度讲,存在种子种苗风险,国家目前非常重视这一方面,多项政策提出要攻坚该问题,防止被“卡脖子”。

三、守住安全底线,又较能满足百姓高水平食物消费需求。强国农业必须要解决安全问题,把风险降到最低,尤其是粮食安全,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有了一定水准,但还不够。目前我国人均每年粮食安全线400公斤,但400公斤早在中国80年代就已实现,当时约8~9亿人,8000亿斤粮食总量。但现在我国14亿人口,还是人均400公斤粮食,在国际上仍处于初级水平阶段。中央政府指出农业要现代化,但农业现代化对老百姓来说并非是饭越吃越多,而是肉禽蛋奶这种要增多,所以对粮食的转化用粮要增加,当前提出人均粮食安全线要达到600公斤,这个提升是存在挑战性的。再一个就是能够满足老百姓各种各样高质量的、有品牌的消费。这就是国家现在提出农业强国的意义所在。

真正要实现农业强国,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现代化农业发展是农业强国最基本、最有说服力的指标,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中也提出过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现代农业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要符合当前中国现代农业的特点。遵循一般规律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认为中国特色就是自己说了算。生产力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决定着农业现代化水平,比如科技贡献度、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商品率等等,不管搞什么农业,这些指标都具有普适性,需要认同和遵循。

除了这些以外的13大指标,我们都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仍要坚持体现总书记讲的五大特点:

第一,依靠自己力量牢牢端稳“饭碗”。这里习总书记指的就是粮食安全,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人均600公斤的目标既是中国特色,又是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约束。

第二,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现代农业。双层体制并不是中国特色,农业双层体制是世界普适的。当前我国小农数量众多,许多都是家庭经营,可以称为家庭农场,此外,还有一个服务体系,就是合作社。双层体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将集体的优越性和农民的积极性有效结合,有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我相信习总书记是有心得的,过去他在浙江时就强调服务体系问题,数量庞大的小农构成中国农业的基础,服务体系必须要适配,这正是我国需要重视的。

第三,要依附生态资源发展绿色低碳农业。既要减少污染排放,还要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第四,依承农耕文明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农业品牌里面蕴含着文化,文化可以转化为品牌价值,当前需要思考的是能否将技术、文化、生态都在现代化里体现出来,在我看来,农业品牌事业大有前途。

第五,以共同富裕促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共富”大家应该清楚,共同富裕的现代农业。

农业强国要解决诸多问题,要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难点在哪里?除了技术、投资等等问题,我认为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难点是小农问题。习总书记讲的五个特点,其中四个特点都跟小农有关系。

粮食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小农,农业建立在小农基础上,小规模基础上的粮食安全是不稳定的,代际很大。很少听说美国人种粮食没有积极性,没有效益,欧美国家都可以,为什么中国粮食安全就这么难?核心就在于小农效益低、劳动生产率低。此外,小农的行为改变也非常快,对个人损失不大,但是对国家的影响非常大。

双层体制的问题根本还是小农问题,总书记曾经在十九大报告里面讲了小农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前面还有一句批示:小农在中国是长期现象,我们不能排除它们,要想办法研究一下如何把小农融入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为什么小农在中国就是长期现象?现代农业究竟能不能建立在小农基础上?我们该怎么走出这条路子来?所以双层体制中的另外一条路径,就是通过服务体系来解决。

低碳绿色,在我看来难点也在于小农,小农并非是单纯的规模小,“小农在中国是长期现象”,这里的小农指的是文化程度低,年龄又较大,没有资金和技术,生产规模很小的农民,农业现代化推进所需的低碳绿色,对他们来说实在困难。

“共富”又是小农问题,小农太穷了。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要想实现,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农问题。我认为小农不应该都在农业体系当中解决,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仅占7%,“蛋糕”很小,让如此多的劳动力分这块“蛋糕”,怎么可以?解决小农问题的出路很多,非农化、城市化等等;还要给农民建立好跟城市居民平等的、有一定水准的公共体系,尤其是社会保障;此外,农业本身发展应当跳出第一产业的限制,打造多功能、全产业链的农业,其比重、GDP可以远超过7%,以浙江为样板,产后延伸、多功能,比如休闲产业、农文旅结合,可以吸纳大量的小农、老农就业;再就是小农自我提升,加强培训。

当然最重要的,从长远看还是教育、医疗、社保问题,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素质,要重视利用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