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念好“山海经” 走好“共富路”

时间:2023-12-06 16:12:2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孙诺亚 点击:366

山海共生、绿蓝泼墨,大自然赋予之江大地生态之美。如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如何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走好共同富裕的山海协作路?

20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积极推进山海协作工程,之江大地的“山”与“海”双向奔赴,协力书写共同富裕新图景。

为助力深化山海协作工程,省政协围绕“推进山海协作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主题,组织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省政协相关专委会、省供销社以及部分设区市政协,联动开展调研,通过数字政协“协商在线”开展网络议政,并举行专题协商会,积极建言献策、凝聚广泛共识。

产业强县——

推进“一县一策”落地见效

浙江山区26县,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不同,赋能路径也不尽相同。随着山海协作工程的不断推进,我省逐步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协同化、不断更新完善的政策体系。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周维亮代表调研组发言时认为,要精准谋划“一县一策”帮扶举措,在优化山海协作产业帮扶机制、大力发展山区生态产业园、拓宽产业飞地要素保障渠道等多方面持续发力。

在义乌金融商务区,167米高的莲都大厦尤为醒目。它紧邻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把生意做到了“世界超市”门口。

像莲都大厦一样的飞地经济,是我省山海协作中的一道亮点。从最初的“消薄飞地”,再到“科创飞地”“产业飞地”,飞地经济不断蝶变,为山海协作带来强劲动力。丽水市政协主席任淑女建议,实行“飞地”人才互认,在对“飞地”项目招引、挂职等人才“考核双认定”的基础上,为入驻企业员工提供市民同城待遇及奖励性政策,激活人才动能。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市场经济的发源地之一,温州已连续四年在山海协作中综合考核优秀。“优化‘产业飞地’考核机制,补充山海协作结对帮扶关系,拓宽‘产业飞地’要素保障渠道,建立‘产业飞地’反哺机制。”温州市政协主席陈作荣建议,加强山区生态产业招引项目省域统筹,实现飞地与产业园“双翅齐飞”共赢发展。

在省政协委员吴道涛看来,县域内的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和县域外的三类“飞地”已成为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的重要载体。要准确把握功能定位,推动平台和“飞地”联动发展,“比如,发展水平较高、区位条件较好、内部空间较大的山区县可重点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和‘科创飞地’;发展水平较低、区位条件较差、内部空间较小的地区更需要统筹好内外平台,通过县域内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集聚县域人口、扩大县城就业,通过县域外‘产业飞地’建设培育新兴产业。”

生态富民——

拓宽“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近年来,浙江加快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丽水山耕”“三衢味”等“山里货”打出品牌和特色,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然而,特色农产品市场规模不大、利益联结不紧、要素保障不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营主体与山区农产品订单的对接。

湖州市政协主席李上葵建议,健全产业联动、主体激励、订单约束机制,通过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管理、品牌化打造,筑牢“一体化”抱团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山区农产品市场认可度。

“开展山区‘标准园’示范区土地连片整治,统筹推进田水林河综合整治及村内存量建设用地、低效用地、未利用地等综合开发利用,提升山区‘标准园’地块集中连片度。”省政协委员毛伟民提议,完善“标准园”体系建设,打造产值高、规模适度的“标准园”示范区,推动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冷链仓储是农产品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衢州市政协副主席朱政认为要完善全省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网络,以共建共享理念突破多方要素限制。例如,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共享用地指标等方式,多村联建标准化冷藏设施,同时引进农产品冷藏冷链链主型企业,发展第三方专业型社会组织,发挥省内农产品集中生产区冷藏设施建设在均衡供应、稳定价格、联农共富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磐安,全国首创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加工一体化共享车间,使加工成本降低15%;在衢州,衢枳壳入药用,每年带动农民增收约3亿元……中医药产业助力共同富裕,在浙江省内已遍地开花,并结出硕果。

省政协委员刘净非将关注点放在钱塘江流域中医药生态产业发展上。她认为,要在道地中药材基数名录化、中药材品种鉴评标准化、中医药生态文化遗存数智化上下功夫,挖掘生态文化资源,做好生态康养文章,助力中医药生产产业区域协调发展。

省政协调研组建议,要加快乡镇微型生态产业园建设,大力招引强村公司和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组织化市场化水平,提高土地综合整治与流转效率,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产业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合力兴业——

推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浙江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社会资本、公益组织开放式共同帮促机制,深化新型帮共体建设,释放“共富工坊”优势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增强山区26县内生动力。

科技特派员坚持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是山海协作的一支重要力量。省政协委员薛鸿翔提议,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优化科技特派员专业结构,增派文化卫生、人文地理、规划设计、经济管理等二三产业专业人才,进一步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走深走实。

20217月,浙江启动新型帮共体建设,构建由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济强县(市)以及民营企业共同组成,与山区26县全域结对帮扶的新模式。通过争取省级项目资金支持、开展企业引资推介、加强文旅产业合作、借助帮扶单位力量销售农特产品等方式,积极助力农民增收。

为更好发挥新型帮共体作用,进一步精准配置帮扶力量,省政协委员王磊提议,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资源禀赋、问题短板、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等,将帮促对象划分为若干类型,按照供需匹配的原则,由一个帮扶小组与一类帮促对象结对,推进统筹规划、集群式发展。

202210月以来,省工商联牵头开展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通过设立车间、生产线、岗位,定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运行一年来,省工商联通过实地调研、书面访谈等形式了解到,这一模式在工作机制、岗位匹配、生产效益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省政协委员冯仁强表示,要明确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的公益性,强化统筹协调、技能培训、政策保障、示范带动,精准衔接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布局、村情民情、企业需求等,积极营造支持“共富工坊”建设的良好氛围。

如何让好山好水有好“价”,让绿水青山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完善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也是深化山海协作的重要抓手。

省政协委员方敏认为,要全面系统谋划,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权属保障;系统治理保护,筑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屏障;深化机制改革,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化通道;做好融合文章,激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潜能。

念好“山海经”,走好“共富路”,山海协作必将孕育出更加秀美、更加灿烂的发展之花。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