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商标品牌赋能云南昭通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品牌“活水” 造“富”一方百姓
时间:2023-12-15 16:12:57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范芳钰 刘东 点击:366次

种植规模达85万亩,实现产量100万吨、综合产值超120亿元,引进80余家龙头企业从事苹果种植、加工、营销,建成目前全国最大的苹果产业冷链物流园,创建250多个规范管理的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带动22个乡镇(街道)近14万户果农52万余人实现增收……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依托“昭通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高原苹果区域品牌,建立优质高效安全的苹果产业品牌体系,不断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名片,将“小苹果”打造成为富民大产业。
小苹果托起大产业
在洒渔镇的苹果交易集散中心,果农夏维国把一筐筐苹果装上车。“家里苹果的种植面积在4亩左右,平常是父母照看,每年大概能收入五六万元,是家里主要的收入之一。”夏维国说,种植苹果比以前收入高,随着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如今,自家苹果的产量有所提升,收入也不断增加。
“洒渔镇苹果种植面积达13.1万亩,全镇约有2万户农户,90%以上的农户都在种植苹果。”洒渔镇党委副书记赵世东介绍,洒渔镇是昭通苹果发源地、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交易集散中心。2020年至2022年,洒渔镇连续3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称号。
为全面构建产供销全链条发展体系,带领果农增收致富,洒渔镇实施科技兴果、抱团发展、产镇融合等工作措施,促进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
“村里会给我们有机肥,每年请专业人员教授种植技术。”果农王治城说,自家种了8亩苹果,收益好的时候能卖10万元左右,种植苹果以后,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据统计,苹果上市期间,洒渔镇日均交易量达3000吨。赵世东说,销售时节,可解决季节性就业人员8000余人,带动农民年均增收1.2万元,苹果产业促进了餐饮、住宿、物流、电商、仓储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强品牌拓宽发展路
昭通市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低纬高原气候地区,生态良好、光热适度,区域优势和自然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经过80余年的引种、培育和发展,昭通苹果形成了天然富硒、早甜香脆的独特品质。
“我们地处南方地区,气温回升比北方早,因此,土壤地温回升就要早,这造就了昭通苹果具有比其他产区早25天到30天成熟的优势。”昭阳区苹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龙江说,要突出昭通苹果早、甜、香、脆、艳的特点,建立优质、高效、安全的苹果产业品牌体系,让高端品牌和其他企业的自主品牌同时蓬勃发展,做强苹果产业发展名片。
“昭通市还要做大做强苹果产业的精深加工,延伸苹果产业链,提升苹果产品附加值。”杨龙江指出,第一产业要做大做强,第二产业要做优做好,第三产业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做全苹果全产业链。“现在昭通有苹果脆片、苹果汁等产品,未来还将引进苹果高端企业,制作苹果啤酒。”杨龙江说。
在线下,昭通市积极组织参加相关展会平台推广营销,与10余个大中型超市和专业市场建立长期供货关系,连续4年举办以苹果产业、苹果品牌相关内容为主题的推介会。线上,昭通市着力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与线上平台对接协作力度,加强与新型销售主体合作,拓宽线上销售渠道,目前网络店铺已上线1500余家,2022年昭通苹果线上销售量超1200万件。
如今,“昭阳红”“沁果昭红”“满园鲜”等一大批苹果品牌已成为广大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公认名片。2021年和2022年,昭通苹果连续两年出口量排名全国第二,出口单价稳居全国第一;2022年,昭通苹果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3年,昭通超越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商标品牌的助力下,昭通苹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范芳钰 刘东)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