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美丽经济绽放:杭州打开的N种方式

时间:2023-12-20 09:12:55 来源:东莞日报 作者:记者 林朝丰 点击:422

今年是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下称“千万工程”)20周年。20年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

来到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走进永安村、小古城村和塘栖村、新宇村,村庄如画,城乡和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文旅融合,既富村庄也富村民。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杭州的乡村颜值与产值齐飞,绘出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乡村运营

乡村CEO将“副班长”带到“领头羊”

走进永安村沈家头,干净的村道边,家家住着小别墅,户户院里种花草。文化礼堂附近的“数智稻乡 共富未来”,向大家述说了永安村最鲜明的特色。

一条苕溪将余杭街道分为南北。南岸城区深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腹地,拥有人工智能小镇、5G创新园、菜鸟网络总部等数字经济创新引擎。永安村位于北岸,属于非常滞洪区,全村97%都是永久基本农田。种田是村里最重要的经济收入,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只有73万元,在余杭街道8个农村片区中排名倒数第一。

大面积的农保地,意味着永安村不能进行大规模城市开发。如何做好“稻”文章,成为永安村美丽经济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而解锁“稻”文章的钥匙,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永安村成立了“稻香小镇公司”实现共富

2019年,永安村集体成立强村公司——杭州稻香小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稻香小镇公司”),由村党委书记任董事长。当时,浙江省很多乡村都成立了强村公司,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很多村干部并不擅长经营,强村公司的发展之路曲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2019年余杭区率先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进行乡村运营。

永安村饮上“头啖汤”。浙江大学毕业的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松来到永安村,组建起一支专业团队,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旅游、乡村社区三大业态。

稻香小镇公司项目管理经理、“乡村造梦师”江峰是刘松团队的一员。他说,以稻香小镇公司为平台,永安村一方面将流转的土地大部分承包给种粮大户,围绕“禹上稻乡”品牌,开发开春节赏油菜花、开镰节收割稻谷等农文旅项目,吸引大量人员前来旅游、参观、研学;另一方面,推出“稻田认养”“共享菜园”等项目,推广新研发的水稻品种种植,与高校合作提供试种场地,开展直播、入驻网上店铺等方式卖农产品,让稻田产出更高经济效益。2020年“双十一”期间,永安大米在天猫渠道完成预售350多万斤。2022年“永安大米”销售额达1905万元。

其中,“稻田认养”主要与商会合作,推动企业进行认养,每亩每年的认养费8万元,是承包给种粮大户租金的40多倍。认养公司可以收获几千斤稻米,以及其他农产品,还可以在永安村的“共享小院”举办团建活动。目前,有68家企业在永安村认养了560多亩稻田。


 

12月是农闲时节,永安村与阿里云合作的数字灌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建成之后系统通过大数据计算,智能决策灌溉用水量,自动进行灌溉任务。永安村的高效生态农业散发着浓厚的科技味道。

江峰说,围绕未来乡村建设,永安村实施了数字化项目,让数字化赋能农业。消费者可以通过APP进行稻田认养、共享菜园认种,实时在手机端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同时还能通过农安码对农产品进行溯源。农作物种植者除了可以远程查看作物生长情况,还能远程接收田间的智能虫情测报系统、土壤气象传感系统、水稻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信息。“现在我们将这两套系统进行整合,开发‘稻梦空间’数字管理平台,通过‘浙里办’就能登录。”江峰说。

在乡村职业经理人的运营下,永安村走出一条通过品牌化引领、数字化支撑、组织化创新,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稻”路。2022年,永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5万元,在余杭街道8个村中排名第一。

目前,余杭区已累计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30名。而在整个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则有更多的农村职业经理人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开创新局。今年9月,浙江启动了“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招收学员进行系统化培养。稻香小镇公司则在今年与浙江芒种品牌管理机构合作成立专注乡村运营的市场化主体——浙江千村运营有限公司,将永安村的乡村运营模式向全国复制推广。

 

 

■新宇村过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高效生态农业

整治黑臭养殖塘变身美丽荷花村

从杭州西郊的永安村来到杭州东北角的临平区运河街道新宇村。谈起高效生态农业,新宇村党总支书记奚如良感受最深刻。

新宇村的南侧就是京杭大运河,全村水系丰富。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时任村书记外出考察后,带头开始搞黑鱼养殖。“最高峰时,600多户农户有137户农户直接从事养殖;全村1693亩耕地,超过1600亩搞养殖。”奚如良说。新宇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鱼鳖水产养殖之乡”。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11元,比杭州市平均水平还高,在浙江省处于领先水平。

但黑鱼是肉食性鱼类,喂养的残饵和排出的尾水都有严重污染性,养殖废水直排旁边的京杭大运河,对水系生态健康产生了威胁。随着“千万工程”的实施,新宇村的养殖业必须转型,开始走上高效生态农业之路。

2015年,新宇村下定决心彻底关停黑鱼养殖和温室甲鱼养殖,转而发展莲藕产业。但不少村民对种植莲藕究竟能带来多少收益心里没底。对此,新宇村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村干部带头关停养殖基地,并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各自承包2030亩荷塘,大力发展莲藕产业。“2016年第一批莲藕种下去,养黑鱼时的腥臭味没有了,荷花盛开时也很好看,水质得到很大改善。”奚如良说。到了2017年,全省小微水体整治现场会在新宇村召开。

围绕荷花,新宇村探索出“藕鳖套养”种养新模式。在荷塘里养殖甲鱼,并且降低养殖密度,从原来的亩均2000只降为亩均200只,不需要额外投喂。生态养殖的“新宇荷花鳖”市场价约200/斤。藕鳖套养后,亩产值从原来的最高1.5万元/亩,增长到3万元/亩。

落户新宇村的杭州莲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则种植适合鲜食的水果莲子,并与“盒马鲜生”对接,实现线上销售,成为网红莲子。公司还在新宇村设立“奶奶工坊”,召集村里100多位赋闲在家的老人剥莲子,平均每人每年增收过万元。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水质常年维持在Ⅲ—Ⅳ类水,空气质量也绝大多数是优良。”奚如良说,与养殖黑鱼相比,效益更高了,生态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的千亩荷塘成为网红打卡点。农创客将田头的工具房改造成“麦田咖啡·有风小屋”,成为小红书上的热门。

如何将流量变成效益?“我们围绕农田做文章,一方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另一方面就是做研学。”奚如良说。

现在平均每天有3批次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到新宇村参观学习,每年大概有6万人次。临平区有中小学生13万人,而以新宇村为中心的方圆15公里内有30万学生,研学市场巨大。同时,新宇村还是浙江省村社干部教育培养基地之一,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校外培训基地。今年该村的研学接待收费预计能达到30万元。

围绕研学,新宇村与高校合作研发研学课程,目前又在建设共富学习中心,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村里的接待能力。

“这段时间,我们在开展百日攻坚,打造更好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让外面的人愿意来,来多几次,所以环境的提升永远摆在我们工作的第一位。”奚如良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7年的22万元,预计今年将达到300万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预计达到5.3万元。


 

农文旅融合

“枇杷之乡”成为乡村旅游网红点

距离新宇村约40分钟车程的临平区塘栖镇塘栖村被称为“中国枇杷之乡”。20多年前,塘栖村是镇里出名的穷村,10年前村里的道路大部分是田埂小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塘栖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塘栖村深入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将生态资源融入乡村建设。漫步在塘超小径,往北是千年古镇塘栖古镇,往南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超山及原生态湿地丁山湖漾。沿水而修的小径,串联起多个景点,一路游览江南水乡的水韵风情,两个小时的路程也不会觉得累。

如果说新宇村发展农文旅主攻方向是研学,那么塘栖村更侧重乡村旅游。

每年5月中旬的“枇杷节”,吸引大量周边的市民、村民前来采摘。但枇杷采摘就半个多月时间,没有枇杷可摘的日子里,怎么继续吸引流量?

“在村庄运营中,我们倡导策划先行,运营前置,需求定制。”临平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在乡村旅游、乡村建设的前期就介入,在设计阶段把运营管理需求的问题考虑进去,围绕产业发展和村庄经营需要,配套安排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避免设计、建设、运营三者脱节,为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奠定基础。

“现在村里有三个共富项目,分别是共富乐园、共富果园和共富研学中心。”塘栖村宣传文化员庞佳玲说。

去年10月,共富乐园的卡丁车项目“一开跑”便成为网红打卡地。在这个项目背后,是独特的“商会+村民+村集体”众筹模式,其中村集体占股20%,村民占股40%,商会占股40%。在实际出资中,村民并不支持资金,而是由商会为村民垫资,等项目获得收益进行分红后,村民再用分红所得偿还商会,亏损风险由商会承担,营业收益由村民共享。目前,运用该模式已引入成人卡丁车、儿童卡丁车、丛林穿越、水上游船、露营基地、蓝龙垂钓等20多个产业项目,节假日期间每日客流量多达上万人次,运营收入每日多达4万元。

塘栖村还建设“四季果园”,与塘栖枇杷专业合作社、草莓君等知名企业共同打造未来乡村“共富果园”,种植精品枇杷、草莓、蓝莓、脆柿等高端水果。一年下来,除了枇杷季,每季都有水果可采摘。

“四季果园”内“草莓君”农场让人看到不一样的草莓种植。大家常见的是在草莓地里弯下腰摘草莓,而在“草莓君”农场,人们可以站着摘草莓,甚至抬头伸手摘草莓。

“我们采用‘空中种植’模式。”农场负责人顾晓明从事草莓种植行业18年。他以每亩100万元的投入,在塘栖镇建起了无土栽培草莓大棚。大棚内的草莓由技术人员负责看护,自动化实施浇水施肥,种出来的草莓品种更优、口感更好,市场售价也更高。而在特有的设计下,草莓栽种台可以升降,升到半空之后,大家可以在草莓的下方喝茶聊天。草莓成熟的季节,空中草莓又会成为打卡点。草莓季节结束后,还可以种植西瓜,又会是另外一番情景。

如今的塘栖村,观光有景点,游玩有设施,采摘有多种水果,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网红点,逐渐走出了一条集“美丽环境”“美丽产业”“美丽经济”于一体的未来乡村发展之路。

游客络绎不绝,塘栖村甚至吸引外村人以每年30余万元的租金租房开设农家乐。塘栖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也从2003年的5.7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8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0.7万元增长到5.9万元。

组团抱团发展

从一村富到村村富

余杭区径山镇是杭州西北最美的生态屏障,是一村一精品的全域4A级旅游景区。该镇的小古城村上榜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2021年径山镇开启了以“乡村新社区”探索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新尝试,按照“核心村+成员村”模式,在全镇成立3个“乡村新社区”。其中,以小古城村为核心、联合周边31社区成立了“小古城乡村新社区”,通过村村合伙、村企携手、村民共建,探索以“乡村新社区”建设推动共同富裕新路径,着力构建治理与发展统筹协调、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生态与经济相融共生、农村与城镇互补融合、先富与后富有效衔接的共同富裕“乡村样板”。

片区组团、“飞地”抱团,已经成为杭州深化“千万工程”、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又一典型做法。

余杭街道从2018年就开始谋划苕溪北岸的8个村的抱团发展。包括永安村在内的这8个村都处于农保地、非常滞洪区,3万亩土地只能做“稻”文章。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8个村的优势逐渐显现:最远的村距离余杭区中心约20分钟车程,要素整合后3万亩农田以规模流转到村集体,美丽乡村系列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环境进一步优化。

根据这些优势,余杭街道于2018年将8个村联片打造“禹上稻乡”区域品牌,以都市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同时提炼了8个村差异化、互补化的主题定位。

今年8个村的强村公司联合成立了杭州禹上稻乡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对8个村的资源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运营、统一销售。

在临平区,也在推进组团式片区化发展,将丁山湖区块的4个村作为一个项目进行策划,以提高资源的互补性,提升整体运营实力。而在运河街道北片的新宇村、双桥村等4个以农业为基础的村则重点发展研学产业。

2021年,余杭区又首创“8+1”九村联合模式,由苕溪北岸8个村出资,沈家店社区出地,建设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综合体,来承接未来科技城溢出的高新企业。这一“飞地”抱团的项目建成后,沈家店社区可获3.7亿元资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1000万元;苕溪以北8村可各获1亿元资产,每年分别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300万元。

这种“飞地”抱团以资源禀赋不足、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为重点,将村级扶持资金和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集中配置到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采取异地共建项目、联合发展物业经济等方式,增强“造血功能”。这样既促进了产业联姻空间,又促进了资源最大化整合、要素最优化配置。

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家家富才是真富。组团、抱团发展,共同做大“蛋糕”,最终实现从一村富到村村富、家家富。

 

记者手记

村社消薄进位可学习杭州“飞地”抱团

在杭州的采访中,乡村运营、农村职业经理人、强村公司等新名词高频率出现。透过这些新名词,可以看到当地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探索。

乡村运营与农村职业经理人紧密相连。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的最大资源是永久基本农田,曾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农村职业经理人围绕稻田做文章,通过品牌化引领、数字化赋能、组织化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擦亮“禹上稻乡”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职业经理人,不但补上了村干部不擅长经营的短板,而且懂农村、善经营、会管理,通过策划运营,打响乡村品牌,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在永安村,农村职业经理人的运营平台是村里成立的强村公司。在浙江,强村公司不同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浙江省《关于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强村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以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投资、参股组建公司实体或入股县、乡级联合发展平台等,以项目联建等形式统筹辖区内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公司化运营兼顾社会效益的企业。强村公司有村集体独资、多村联合投资、村企合作等多种组建方式,经营内容包括种养业、休闲旅游业、农产品加工等多种业态。

而说到强村公司,还必须提到当地的片区组团、“飞地”抱团。片区组团打破地域界限,进行跨村联动,整合资源进行抱团发展。如小古城村与周边3个村1个社区组团,并由各村社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杭州古城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一体化运营实体。古城控股通过全资、控股、参股等形式组建经营性子公司,业务涉及文旅、农业、研学、物业服务、营销策划等板块。“飞地”抱团则采取异地共建项目、联合发展物业经济等方式,增强薄弱村的“造血功能”,如余杭区首创的“8+1”九村联合模式,由8个村出钱,1个社区出地,建设综合体承接高新企业,增加9个村社的集体收入。

东莞GDP超万亿元且集体经济发达,但也存在镇街之间、村社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东莞农田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优质的镇街可以考虑引进农村职业经理人,对乡村发展进行整体策划运营,实施片区组团,整合资源,打造IP,推动绿水青山更好变成金山银山。围绕村社集体经济发展,可以学习借鉴成立强村公司,通过片区组团、“飞地”抱团,推动进位、消薄,促进协调发展。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