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小小毛尖茶 致富“黄金叶”
时间:2024-03-15 17:03:50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李铎 罗婕 点击:362次

初春时节,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称黔南州)都匀市毛尖镇的茶山上,万物吐翠,新茶飘香。布依族的采茶姑娘们正一边唱着山歌,一边忙碌地采茶。
都匀市是都匀毛尖茶的核心产区,近年来,在贵州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黔南州委、州政府会同都匀市相关产业部门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为抓手,形成联手打造“都匀毛尖”区域公用品牌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我们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做长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为方向,充分发挥都匀毛尖核心产区茶园示范带动效应,以点带面促进都匀市茶园提质增效,提升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做大做强‘都匀毛尖’区域公用品牌,取得丰硕成果。”都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徐静表示。
多措并举塑品牌
加强品牌保护,是提升“都匀毛尖”商标品牌价值的重要抓手。
2002年6月18日与2010年11月23日,贵州都匀毛尖茶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提交了第3214853号“都匀毛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与第8872040号“都匀毛尖茶 Duyun Maojian Tea”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分别于2005年2月7日与2011年9月7日注册公告,均核定使用在第30类的茶商品上,现权利人为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
“近年来,黔南州委、州政府及都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都匀毛尖’品牌培育和保护,成立州茶产业领导小组及‘都匀毛尖’品牌管理委员会,持续推进‘都匀毛尖’品牌建设。”都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科负责人谢爽表示。
规范产品标准,引领品质提升,是黔南州强化“都匀毛尖”商标品牌工作的重要举措。在贵州省知识产权局、黔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都匀市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持续推进“都匀毛尖”地方标准建设,发布实施含25个子标准的标准体系。
在此基础上,黔南州建成贵州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都匀),进一步提升“都匀毛尖”检测水平。黔南州还积极引导企业建立从鲜茶叶生产、采收到茶叶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及售后服务全过程各环节的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
2022年,“都匀毛尖”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3年都匀毛尖荣获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品牌声誉百强榜单第四位、中国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指数榜第六位,贵州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十强。目前,“都匀毛尖”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8.93亿元。
茶旅融合强产业
“近年来,黔南州、都匀市积极推进茶文化园、生态茶园、茶企茶市旅游景点化,将茶民俗、茶文化、茶影视等打造成茶旅品牌。”谢爽介绍,目前,都匀市依托茶旅融合的发展路子,建成中国茶文化博览园、中国绿博园、“中国天眼”科普茶文化园等茶文化园,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发展格局,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居全省第一位。
同时,黔南州在亚洲最大茶叶集散地广州南方茶叶交易市场建立“都匀毛尖”南方运营中心,在上海核心商圈徐家汇建立“都匀毛尖”体验中心。黔南州还积极推动州内茶企与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中茶牌”都匀毛尖茶、“八马牌”都匀毛尖茶等系列产品,实现线上线下、省内省外融合发展。目前,黔南州茶叶省内销售点1022个,省外销售点227个,2023年,全州茶叶年销售量达6.08万吨、销售额119亿元,其中茶叶出口额达2476万元。
产业发展了,农民增收致富才更有盼头。连日来,在毛尖镇举办的“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培训班”场面火爆。“我们通过‘师带徒’的形式累计带动全市8万余人从事名优茶生产加工。”都匀市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都匀市以都匀毛尖技工培训为重要载体,聚焦茶企茶农等重点对象,开展毛尖技工培训20期,累计完成培训789人次,辐射带动各类培训活动29期2320人次,全面提高茶产业加工技术水平。
“为了持续拓宽茶农致富增收渠道,毛尖镇还采取‘村股份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推广‘社会化服务’托管生产,在毛尖镇6个村分别组建茶园机采管护专业队伍,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13.5万元。”毛尖镇镇长魏彪介绍。截至2023年底,黔南州茶园投产面积120.75万亩,茶叶产量6.35万吨,产值117.3亿元,茶叶经营主体868家,从业人员42.66万人,茶农年人均收1.75万元,都匀毛尖茶托起了茶农们增收致富的希望。
“细细毛尖挂金钩,都匀毛尖传九洲。”如今,在都匀市,小小的毛尖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叶”和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