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聚焦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 品牌力量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

时间:2024-04-15 17:04:25 来源: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作者:何晴 通讯员 郭晓敏 点击:365

“象山青”出口到泰国4500盒、出口到加拿大4000盒;“黄美人”出口到新加坡2000盒……春暖花开,正是“象山青”“黄美人”等柑橘上市的季节,“晓橘嫂”顾莹这两天忙得不可开交。

“‘晓橘嫂’品牌的打造,不仅解决了橘农缺技术、缺门路的难题,还为晓塘柑橘打响了名声。”顾莹感慨,自从有了“晓橘嫂”,柑橘的销路更广了。

蔬菜棚里话生产,田间地头谈增收。近年来,基于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宁波创建了“晓橘嫂”“姚江巧姐”“鄞农优学”“三门湾甜瓜学院”等农民培训品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村产业振兴。

一场场“微课堂”在宁波农村展开,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逐步建立起来。在“一县一品牌,县县有特色”培训格局下,全市已建成省级农民培训促富品牌6个、区域农民培训促富品牌20余个。

A

专家来了,农技培训干货满满

“我种了200多亩甜瓜,最担心遇上病虫害,耽误了第一茬甜瓜上市的好时机。”正值甜瓜管理关键期,“三门湾甜瓜学院”邀请市农科院专家,深入宁海县长街镇优农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永其的瓜田,对瓜苗管理进行现场指导,给陈永其吃了一颗“定心丸”。

“以前我种的是爬地甜瓜,亩产在1000公斤左右,现在专家指导我种吊甜瓜,亩产窜到了2000公斤。”成就“甜蜜事业”,“三门湾甜瓜学院”对陈永其的帮助不止于此。

他告诉记者,“三门湾甜瓜学院”的“坐诊式”服务,帮他建立起科学的种植模式,使其成功掌握“冠军25号”哈密瓜种苗的培育和高产方法,形成一年两茬的春秋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种苗的成活率,还提升了哈密瓜的肉质和产量。

把小甜瓜种成富民大产业。通过打造“三门湾甜瓜学院”培训品牌,为瓜农提供新品种种植示范、产品销售、网上云培训等全方位培训服务,宁海县甜瓜种植户数、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逐年提升,甜瓜种植成为该县主导产业之一,全县甜瓜年产量达2.97万吨、产值1.4亿元。

农民培训品牌精准发力,把先进的经验带给农民,因地制宜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在鄞州,给农民开设“充电班”已成为常态。

近日,鄞州区农田建设与田间管理专项培训火热开班,这次集中“充电”吸引了120名农业负责人和种植大户参加。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副主任迟美丽分享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学员们还到慈溪市现场参观,听取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介绍。


 

“浙江稻作第一镇”——鄞州区姜山镇。(余璐 供图)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不少农业政策和技术,回去后我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提高生产效益。”塘溪红丰粮机合作社负责人罗红丰说。

把农民“带出去”,把专家“请进来”。鄞州区致力于打造“鄞农优学”农民培训品牌,2021年以来先后组织粮油稳产保供、乡村创业创新、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等培训82个班次。

为更好适应农民培训品牌建设需要,我市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通过聘请高校科研机构专家、产业技术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乡土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全市已建立1051人的培训师资库,涵盖种养殖技术、乡村建设、农田建设、农村电商等方方面面,其中副高职称以上395人。

同时,根据产业实际,相关单位编写适合宁波学员的各类教材,如《西瓜甜瓜轮间套作高效栽培》《阳光玫瑰栽培技术与精准化生产管理》《浙东白鹅生产技术规范》《乡村振兴实务手记》等。

B

品牌赋能,农产品销售“集体触网”

作为中国“红美人”柑橘品种的发源地,象山县晓塘乡“家家户户有橘田,家家户户有橘嫂”,“晓橘嫂”创业联盟理事长顾莹,正是该乡的“橘嫂”标兵。


 

“红美人”柑橘丰收场景。(象山县晓塘乡供图)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善于‘自省’,发现优势,查找不足,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渔则渔……”近年来,借助晓塘乡“中国第一棵‘红美人’”的品牌效应,顾莹帮助橘农销售自家种植的“红美人”柑橘,跑展会、开辟电商销售渠道,为更多“橘嫂”提供技术培训和专业指导。

象山县打造“晓橘嫂”农民培训品牌,通过引入专家和技术,带动“橘嫂”念好种植经、销售经、产业经。“‘晓橘嫂’重点开设了品牌塑造、短视频直播引流、短视频账号打造及团队搭建、爆款视频拍摄实操等相关专业课程。开展‘红美人’直播带货培训52场次,培养训练‘新农人’电商2000人次。”顾莹介绍,如今“晓橘嫂”农创品牌已带动1000余名妇女就业。

无独有偶,宁海县也推出了“农村电商学堂”培训品牌,开设“网上淘宝创业培训”“农产品网上营销”等培训课,为当地农渔民和小微企业从业者量身定制系列微电商培训和创业指导等课程。

“老师,请问怎样才能提高短视频的播放量?”在强蛟镇成人学校开设的农产品网上营销技能培训班上,经营着一家渔货特产店的峡山村村民郑女士向授课老师提问。

这样的场景,在强蛟镇成人学校开设的“农村电商学堂”不时上演。

强蛟镇浅海滩涂资源丰富,盛产海苔、大黄鱼等海产品和风鳗、鱼鲞等加工品。通过开展“网上淘宝创业培训”“农产品网上营销”等多种农民培训班,当地海岛乡村村民的收入逐年提高。

“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和重大机遇,我们依托‘农村电商学堂’开展了30多期培训,受训学员达2000人次,指导学员开设网店1000多家。”强蛟镇成人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农民培训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紧贴底层农民需求。奉化区开展了“‘侬’播好物 数推共富”农村电商直播大赛,以赛带训,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网上营销水蜜桃等地产农副产品3000余单,销售额210多万元。

C

就业就在家门口,幸福生活有奔头

草帽、提篮、手绣布艺、针织挂件……行走在余姚市河姆渡镇芦山寺村浪墅桥自然村的石板路上,一间门前挂着“巧手坊”木质标识的小屋格外吸睛。

赵毓华是这间“巧手坊”的主理人,坊内陈列的很多编织品和刺绣作品,都出自她这双巧手,她也是“姚江巧姐”团队的核心成员。

“一开始,我的想法只是把自己做的小东西拿过来和大家分享。”赵毓华说,加入“姚江巧姐”团队后,她萌生了带动村里妇女一起创业的想法,把“巧手坊”打造成了一个展示、体验、分享手工编织与刺绣技艺的场所。

2021年以来,余姚市挖掘有种养殖技能、手工技艺的农妇组建“姚江巧姐”团队,开展以农业、食品、特色手工为主的各类农村妇女培训,提升特色技能水平,搭建展销推广平台,助推农村妇女创业致富。

完善农民居家增收推进机制,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样的故事也在奉化发生。在西坞街道居民叶勇家中,两间杂物间被改造得有模有样,成了临时仓库和包装间。

“政府做‘红娘’牵线,把企业部分产品加工环节直接交到我们手中,让我们在家就有合适的活干。”叶勇是“来料加工”的首批承接员,他14岁时被诊断确诊为Kanagener综合征,成年后无法外出参加工作,每年还要支出不菲的医疗费用。

加入“来料加工”项目后,叶勇的年收入达9万元,不需要再靠低保度日。从负债累累到靠着自己的劳动赚钱改善生活,叶勇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与此同时,这个来料加工点还吸纳了困难户、残疾人员、居家留守等28名村民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帮助村民年增收60余万元。

2021年以来,奉化做深做精来料生产加工培训,构建完善“企业+经纪人+农户”的“居家增收”机制,有效纾解农民就业难、增收难、富裕难困境,实现农民灵活就业、增收致富。

目前,奉化区已有在册经纪人122人,组织开展经纪人培训3次,220余人次接受培训;建设来料生产加工培训点131个,为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近两年,该区共培训来料加工人员4000余人次,每人每月新增收入超过1500元,整体收入增加5900万元以上。

“未来,我们力求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乡村人才发展现状,系统排摸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分类组织培训对象,精准开展课程设计,促进政策扶持从‘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成色。宁波坚持因地制宜,将农民培训工作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发展,突出品牌效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构建现代“新农人”培育体系,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将农民培训打造为品牌固定下来,既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依托农民培训品牌,种植技能、品牌塑造、产品销售等一系列帮扶指导和服务培训得以开展,农业生产与农业科学、农产品销售与市场化需求得以精准对接,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