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区域公用品牌探索之旅 ▏农业品牌化与农业品牌、品牌农业

时间:2024-07-24 14:07:45 来源: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 作者:蒋文龙 点击:578


导语

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之路蜿蜒曲折。从理论空白的填补,到落地团队的组建,从不被认可,到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之中,探索者的笃定前行,终为中国农业、乡村的品牌化发展引出一条宽阔大道。

本书集结了蒋文龙会长20多年来的见闻和思考,其中不乏极具参考意义的经验总结,透过他平实而洞见的文字,我们将一窥区域公用品牌的过去、现在,以及可以期待的将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一片蛮荒的原野上,向着终点不知在何方的未来,我们跋涉而去。”

 

 

农业品牌化与农业品牌、品牌农业

 

有关这方面的概念比较多,也显得相对混乱。有必要做一个界定和梳理:

作者以为,农业品牌化指的是品牌带给农业发展的影响,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农业品牌是给具体的农业产品所进行的形象设计,是一种结果的静态呈现;而品牌农业的描述对象针对的是农业产业,只不过,这种农业不是普通的农业,而是具有品牌的,以市场需求指导引导而来的农业。

农业品牌化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指的是从消费端出发,来指导、安排农业生产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对传统意义上先生产后营销,只知道我有什么,而不知道市场要什么的反叛。

在种什么和怎么种的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都是自己能种什么就种什么,按照传统习惯来;或者别人种什么跟着种什么、什么好卖种什么、政府让种什么就种什么。

而农业品牌化思维的考量是,我种什么、怎么种才能体现自身个性特色,才能形成差别,才能为市场和消费者所接受、所欢迎。只有从消费者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才能有效地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那么品牌农业又有哪些具体内涵呢?

一是从产品特征上看,具有差异化的个性特征

物质匮乏时代,人们只要填饱肚子,无所谓品质,更无所谓文化;供给过剩时代,消费者可以随心所欲挑选,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有文化、吃得有品位。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大路货”,转而开始追求“小而美”。而那些具有独特品种、独特加工工艺、独特生产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如今已经“奇货可居”。

林清玄说,喝茶有三种境界:第一种为物欲的,第二种为文化的、文明的,第三种为灵性的、宗教的、精神的。

也许,茶还是那杯茶,茶的分量也没有改变,但因了器皿、因了包装、因了仪式、因了文化,它被赋予了全然不同的价值,身价百倍。今天,许多人选择茶叶的标准,不再仅仅是价格,而是能够给人不同的价值满足,与他的学识、身份、地位相匹配。


图为大佛龙井辅助图形的设计

这引领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品牌农业的第一个特征:

品牌农业与产业规模并不成正比,与物质资源占有的多少也不呈正相关;品牌农业的核心要素是差异化的个性特征;只有拥有与众不同的禀赋,才能拥有消费市场的“通行证”。

品牌经济的形成,也并不完全决定于物质资源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是否形成了与消费者稳定的关系,拥有消费者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品牌经济的形成,更不取决于单纯的价格优势,而是取决于是否创造了品牌的价值与价值感,达到充分溢价。

二是从消费行为上看,具有重复购买的表现

对品牌农业的理解,尽管不同行业的人有不同的视角。比如,农业系统的干部常常认为,品牌农业的关键在于品质,而品质决定于品种和管理,因此他们往往将品种和管理看做一切;技术部门的同志则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认为只有技术作用下的品牌才能获得消费者青睐;而广告设计部门总是偏重于文案创作与视觉设计,认为没有了文创化的形象包装,再好的产品也卖不起价格。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发现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

如果今天中意于你,而明天就移情别恋,缺乏对该产品的忠诚,那就不能称之为品牌。

那么,消费者根据什么判定所需要购买的是你而不是别人家的产品?或者反过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才能让产品具有让消费者不断购买的魅力?

答案再明确不过:除了价格、外形、口感等指标外,品牌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价值。这就回到了我们前述第一个内涵:消费者不可能选择毫无个性特征的产品。你必须给消费者一个选择的理由!

 

 

图为“户县葡萄”差异化价值定位在设计上的体现

消费者既聪明又盲目。所谓的聪明,自然指的是不会随便上当受骗;所谓的盲目,指的是只要他信任你,就会为你买单。这时候,无论你产业链如何延伸,价格如何确定,消费者都会跟着你走。这就是品牌的特征,品牌的内涵表现。

而非品牌产品,消费者在进行选择时,通常会纠结于产品的价格、外形,因此,他们的购买往往是随机的,可能随时转移目标对象的。这就是“客户”和“用户”的关系,“一夜情”和“明媒正娶”的关系。

三是从形象设计看,必须具有价值观主导

品牌是有灵魂、有思想的,否则就是行尸走肉,对社会来讲毫无价值。那品牌的灵魂和思想来自哪里?当然是创意设计者的赋予。

当今时代,传统与现代并行,保守与开放共存,如何与时代发展的步伐保持同频共振,是所有创意人面临的“大考”。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随波逐流、失去主见的人,能够给予品牌以真正的价值。尽管我们不应该给品牌赋予过多的责任,但历史表明,所有伟大的品牌,无不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最后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一种消费现象的象征。他们所倡导的价值观,会成为大众共同坚守的信条。

 

 

品牌化是以创意激活生产力的过程,因此每次都将烧死不少脑细胞。

图为芒种创意团队在进行头脑风暴。

前些年大火的“褚橙柳桃潘苹果”充分证明着这一论断:

在果品竞争血流成河的时代里,为何这几个品牌独树一帜?有人认为是名人效应。但假如再加追问,世上名人千千万,为何这三个人获得成功?我以为,背后,是他们所奉行的价值观在起作用。当一个代言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价值气息,被赋予到产品品牌之上,最后得到消费者认同、与消费者产生了共鸣之时,就建立起牢固的消费关系。

那些靠“口头禅”走红的品牌创意,当你再加审视,会发现他其实内里空空如也,缺乏价值的支撑。这种创意可能迷惑人一时,但最终将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