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区域公用品牌探索之旅(10)▏四轮驱动,引爆中国农业品牌

时间:2024-08-02 09:08:48 来源: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 作者:蒋文龙 点击:583


导语

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之路蜿蜒曲折。从理论空白的填补,到落地团队的组建,从不被认可,到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之中,探索者的笃定前行,终为中国农业、乡村的品牌化发展引出一条宽阔大道。

本书集结了蒋文龙会长20多年来的见闻和思考,其中不乏极具参考意义的经验总结,透过他平实而洞见的文字,我们将一窥区域公用品牌的过去、现在,以及可以期待的将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一片蛮荒的原野上,向着终点不知在何方的未来,我们跋涉而去。”

 

 

四轮驱动,引爆中国农业品牌

在农业品牌化推进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四轮驱动”模式:理论研究、社会活动、价值评估、规划实践。相互之间紧密相关,互动赋能。

第一轮:理论研究。由浙江大学CARD 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担当,每年把脉发展进程,研究重大问题,引领农业品牌化发展,至今由胡晓云领衔出版各种专著、论文、研究报告近 800 万字,填补了大量空白。其中专著:

2007 年,《农产品的品牌化——中国体征与中国方略》(独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年,《品牌代言传播研究——信源 . 符号 . 适用性》( 独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11年,《品牌传播智慧——20个农产品品牌典范的专业解读》( 合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2 年,《符号的力量——中国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集》( 合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3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报告 (20092012)(合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3 年,《模式制胜 1——中国农业龙头企业群像解析》,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3 年,《品牌价值评估研究——理论模型及其开发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14 年,《模式制胜 2——中国农业龙头企业群像解析》,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5 年,《模式制胜 3——中国农业龙头企业群像解析》,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5 年,《价值再造——中国农业品牌战略规划选本精要》,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译著《品牌的诞生—实现区域品牌化之路》,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 年,《价值决胜——中国茶叶品牌价值成长报告》,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 年,《品牌赋能——“丽水山耕”营造法式》,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9 年, 《价值再造》(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 年,《价值升维——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化个案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 年,《中国农业品牌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 年,《行走的意义》《创造的魅力》,浙江大学出版社。

 

虽无智库之名,但具智库之实。

自从进入区域公用品牌研究与实践领域,

我们每年基本都有专著问世,

引领着前行的方向。

第二轮:活动推广。理论研究成果需要通过各种办法进行推广,才能为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才能引起社会关注,最后发挥作用。而最佳的推广渠道无疑就是社会活动和公益培训。因此,我们每年都不间断地策划举办论坛、培训和活动,并且坚持公益性质,不向参会者收取任何费用:

茶叶产业因为文化底蕴深厚、产品附加值较高,因此在中国农业品牌化进程之中率先发力。


图为《价值决胜中国茶叶品牌价值成长报告》一书发布会现场合影。

2009年,“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高峰论坛”(农业部农业信息中心、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主办);

2011 年,“首届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农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农业厅等单位联合承办);

2011 年始,“中国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与农业部优农中心联合举办);

2016年始,“中国农业品牌百县大会”(与“中国农业新闻网”等联合主办);

2019 年始,“中国茶叶包装与视频大赛”(“中华茶奥会”主办);

2019 年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闭门会”(独立主办)。

举办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活动,而是借助活动营销我们的理论和方法。而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内容是否有料,也即是否具有引领发展的真知灼见。因此,每次活动尽管都是由我策划,但胡老师却耗费大量心血进行总结、研究、创新,力求每次都有新的突破,给参会嘉宾奉上“饕餮大餐”。

推广活动的连续举办,让我们凸显出与众不同的品牌优势,这就是以研究为引领的专业、权威形象。

包装是品牌形象的直接体现。长期以来,农产品给人的印象是“地摊货”,质次价廉。为了切实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联合农业部优农中心,连续多年举办“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

 

 

图为农业部优农中心主任张华荣(图1)、梅高国际广告总裁高峻(图 2)在2012 年第一届大赛评审现场。

部党组成员、优农协会会长朱保成出席发布会期间,与胡晓云进行交流(图3)。

评选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并借国际农交会舞台,隆重召开“成果发布会(图 4)。

第三轮:价值评估。理论研究和活动推广尽管开创性地普及了品牌理论,唤起了地方政府对品牌的重视,但仍然若即若离,无法构建起与地方政府的紧密关联。因此,我们依托胡晓云老师日本访学期间对品牌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决定推出农业品牌价值评估。

品牌价值不仅是品牌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更可以借此对发展中问题进行预警和分析,为品牌发展提供依据。因此从表现形式上看,更直观,更能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但是,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只有对工业品牌的评估,而缺乏对农业品牌的评估。

农产品作为一个生命体,受到生长环境、加工工艺、历史文化传承的影响显然更为显著,因此,在胡老师主持下,我们研发出第一个专门针对农业品牌的价值评估模型,建成CARD 模型”,对区域公用品牌进行价值评估。并且一开始我们就将该模型公之于众,接受社会评判。

2009 年发表第一个综合性榜单至今,我们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品牌价值评估,并发布评估报告。比如茶叶,从 2010 年开始,已经在浙江新昌连续发布 12 轮价值榜单,在《中国茶叶》杂志连续刊发 12 年“价值评估报告”;中国果业品牌价值评估则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合作,至今也已举办多届,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品牌价值评估是一件专业的、严肃的、认真的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评估自始至终坚持公益特性,从不向参评品牌收取任何费用。

 

 

品牌知识对农业领域而言,是如此重要而又如此短缺。为了普及知识、传播理念,“芒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益巡讲。

第四轮:规划实践。不管是做研究、做推广,还是做评估,作为一个应用型成果,最终必须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而要达成这一最终目的,必须得依靠市场化运作,在市场中找到转化的源动力。可以说,转化得越快,推广得越广,你的成果价值就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大。这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不断地调整、完善、优化、升级,如今,我们不仅有单品类的,也有多品类的,还有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的针对性品牌规划方案,并且已经服务200 余个地方政府。这其中,有一类属于新创品牌,如省级的重庆的“巴味渝珍”、江西的“赣鄱珍品”、山西的“山西药茶”等,地市级的“丽水山耕”“天赋河套”“济宁礼飨”“一座保山”等;更多的一类则属于老品牌重塑,赋予其新的个性内涵,如“长白山人参”“烟台苹果”“户县葡萄”“武功猕猴桃”“公主岭玉米”等。

筚路蓝缕,甘苦自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提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一概念,到如何完善丰富这一理论概念,到如何推广普及,如何设计产品让市场接受,如何落地推动市场营销、产生溢价,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是在前无古人、一片空白的基础上,从一砖一瓦开始原创而成。期间许多的创造都具有开创性的“全国第一”印记。

 

“四轮驱动”战术,让我们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站上了巅峰。图为芒种团队为全国各地地方政府量身定制的部分品牌 LOGO

俗话说,只要站在风口上,哪怕是头猪都会飞。在某种意义上,通过“四轮驱动”战略的实施,我们引爆了这阵风、加剧了这阵风,而这场风,也让我们成为了风口上高飞的一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