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找准赛道拼“门道” ——看浙江永康小农机如何焕发大生机
时间:2024-09-13 18:09:1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朱海洋 方堃 点击:379次
浙江省永康市古山镇开展丘陵山区水田耕种机械演示活动。 资料图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加之劳动力成本高,通过机械化来提升劳动效率势在必行。在永康市,当地农机产业早已将目光精准锁定丘陵山区的小农机赛道,并最终站稳脚跟,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数据显示,永康市现有农机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65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4家,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1家,从业人员2万余名,去年实现产值232亿元,出口额超6.16亿美元。
永康是如何一步步嵌入市场空白,又是如何抓住机遇,在国内外农机“巨头”的环伺之下,抢得一席之地?近日,记者来到该市,一探其中门道。
消痛点——解决“无机可用”
“这款插秧机只有130斤,即使没有机耕路,两人一抬就进田了。别看它小,一机能顶五六个人力,关键是价格便宜还省油。”一进门,浙江挺能胜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挺能胜公司”)副总经理应振通,便指着一款迷你插秧机向记者娓娓道来。
这么小的插秧机能有市场?应振通直言,丝毫不担心销售,因为早在开发产品之前,已有翔实的市场调研表明,在国内,梯田占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很多山区丘陵的田块,大型插秧机难有用武之地,而这一痛点无疑是小插秧机的巨大舞台。
公司的另一考量是,小插秧机市场容量可观,但更关键的是行业“巨头”介入不深,这是很好的突围口。理念通步步通,找准市场空白,解决“无机可用”,在这一过程中,小型插秧机只是其中一环。在该公司的展示厅内,块茎类旱粮采收机、微耕割晒机、三轮割捆机、智能山地运输车、蔬菜移植机等产品琳琅满目。瞧着个头都不大,可作用皆不小,上山下坡如履平地,下地进田尽显本领。
在永康市,找准市场空白做大小农机产业的,远不止挺能胜公司一家。星月集团是老牌摩托车企业,最近十几年,却掀起了“拖拉机革命”。“拖拉机原有的产业格局很有特点,基本上是国内几家大牌企业主导,产品对准地域辽阔的北方平原市场,以‘马力至上’为主要卖点,但没充分考虑南方丘陵山区痛点。”集团旗下子公司、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莱和公司”)办公室主任朱巧姬分析道。
该公司产业基础扎实,在充分研究南方丘陵山区的小农机需求后,很快研制出了一款名为“星月神”的T系列轮式拖拉机,配置25~50马力机型,以泵带动转向机,从而驱动油缸等工作装置,能够实现55°大转角的一体化转向功能,具有灵活、小巧、稳定、持久等优势,不仅更适应南方小田块地形,还能在大棚灵活作业,一举填补了国内小地块拖拉机行业的空白。未及上市,公司便接到了2000台订单。
目前永康市的农机产业形成了水稻机械、园林工具、丘陵耕种、智能林草装备四大品类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有效解决了部分南方丘陵山区“无机可用”的现状。去年,浙江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4%,在12个丘陵山区省份中处于首位;而永康市的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3%、92%,这些数据的背后小农机功不可没。
重科研——推进多方协同
有方向还要有方法,星莱和公司如何能在短短时间内,就研制出抢手的农机?朱巧姬说,为提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集团设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有科研人员近300人。同时还和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动力机械及工程技术中心,并建立了博士生科研基地。
内有技术团队,外有名校支援,这让公司不仅能见缝插针,填补市场空白,甚至有了与世界农机“巨头”比肩的勇气与实力。2022年,“星月神”高速插秧机超越久保田、洋马等日资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第一。
同样,“借智”角逐技术,挺能胜公司深知单打独斗的局限,协同多方力量,建立了浙江省技术研发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如此一来,局面得以迅速打开。初秋时节,永康市维哲家庭农场毛芋茎叶开始焦黄,意味着一年一度的采收季即将来临。在农机手的操作下,一摞摞毛芋经过采收机的铲挖、传送、抖动,立马“一”字形排列在地垄中间。效率之高,令人啧啧称奇。
“这款挺能胜块茎类旱粮采收机,是院里与挺能胜公司的合力之作,先后经历了4个版本的迭代更新,可适应南方丘陵山区田块面积小、土壤湿度大、易板结的情况,防止秸秆、藤脉缠绕,且一机多用,能采收马铃薯、番薯、毛芋、生姜、中草药等块茎类农作物。”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检验检测与数字农业中心主任黄赟介绍。
当然,农机企业自身努力是一方面,政府在背后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同样十分关键。据介绍,近年来,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现代农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相继在永康市落成。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引人才,永康市帮助农机企业实现科技突破。
“我们十分注重政产学研协同,建立了‘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的机制,先后举办了8次‘百榜进高校’专场活动,发布农机装备相关技术难题50余项,推动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9项。”永康农业农村局局长胡俊杰说,浙江省推出18个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永康市独占了6个。
记者从永康市委组织部也了解到,从2013年起,通过连续11年开展海外引才,永康市有效带动传统农机装备创新升级,人才团队集聚农机研发人员400多人,形成多项标志性成果。同时充分融合企业、高校和人才资源,建立实训平台,培育产业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实用性人才,目前已有12家高校科研院所与10家著名农机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兴产业——形成品牌集群
小农机如何焕发大生机?永康市许多农机从业者在谈及策略时不约而同地表示:大企业大而强,小企业小而专。具体来说,龙头企业的产业规模大,产业结构更完整,产品更有竞争力;中小企业则在某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力争成为“隐形冠军”。
比如浙江四方集团有限公司,以南方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设备为主导产品,具有手扶拖拉机、单缸柴油机、联合收割机及配套变速箱、田园管理机及植保机械四大系列,不仅产品链长,而且每一项都颇具实力,在行业竞争中丝毫不落下风。
永康威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聚焦园林机械,一做就是20年。该公司生产的电动果园修枝剪、高枝剪、高枝锯、链锯、草坪机等产品,价格不高,但省力耐用,很具市场竞争力。“这款是我们新研制的便携式锄草机,含6项专利,仅6公斤重,机动灵活,不缠草,1台顶上10个人。”谈及自家产品,公司董事长李峰颇为自豪。
由于扎根深,该公司规模上虽不及市内龙头,但在细分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成为行业标准主导制定单位。当然,随着实力壮大,近些年,其产品在不断扩面,微耕机、旋耕机等农机也开始争夺市场一杯羹。
在壮大产业的同时,永康市还抢占品牌制高点,从标准输出入手,累计主导或参与农林草国际国家标准41项、行业标准64项、“浙江制造”标准28项,两度主办国际农林装备博览会,为农机企业搭建行业平台。今年,该博览会汇聚600多家参展企业,实现成交额3530万元,意向成交额2.3亿元。
在星莱和公司所处的古山镇,眼下,当地正紧锣密鼓建设党建融合万亩农田“十里乡耕”项目。不久后,这里将担起永康市农机展销、培训、比赛的重任,成为永康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产业集群发展的展示窗口。届时,将在这里看到全市高精农机聚集、全国经销商云集、各地游客汇集的盛况。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