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四川成都现代都市农业扩面提质

时间:2025-02-14 16:02:58 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王继发 蒋俊伟 点击:378

初春,四川省成都市农业农村发展的热潮持续涌动。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的四川如珍食用菌种植基地,出菇车间宛如“菌菇森林”,3米多高的菌架上,菌包整齐排列,杏鲍菇簇拥而生;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167个数字农场、10个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粮油生产示范基地,凸显数字技术在园区落地应用走深走实;西南食药同源植物资源利用公共研发中心,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正在试验田里茁壮成长……

近年来,成都市农业农村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蓬勃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在扩面提质的征程上大步迈进。

主体培育与园区建设:筑牢农业发展根基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已成为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指引,该局制定的工作方案及“三个超常”创新举措12条,彰显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度重视。

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古建桥看来,市县两级工作人员如同农业发展的使者,带着热忱与专业知识,穿梭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他们走进一家家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与经营者促膝长谈。在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果园里,奋战于“三农”一线的工作人员和果农们一同查看果树的生长情况,耐心倾听果农们对于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销售的担忧;在现代化的养殖基地中,他们仔细了解牲畜的养殖环境和饲料供应问题,认真记录企业对于扩大规模所面临的资金和政策困扰。

20249月以来,成都市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人员累计走访农业经营主体2644家。在贴心服务与强力扶持下,成都市农业企业活力尽显——新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总数达34家。这些企业,有的建立起了完善的农产品追溯体系,“从田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查,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有的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成都的特色农产品推向了世界;有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进,构建起了坚实且富有活力的农业产业生态,为成都现代都市农业的稳健前行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成都以“立园满园”行动为契机,通过园区“集聚产业提能级攻坚”行动,科学规划与布局一批产业集中集约、资源要素集聚、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个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成都市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以优质粮食和生猪为主导产业,水稻种植面积约12.2万亩,生猪年出栏量约30万余头,立足大邑、服务全川、面向全国的数字农业服务体系已覆盖全国1226600余万亩,园区年增收达到2000万余元。

值得关注的是,园区的辐射效应显著,周边农户纷纷融入产业发展浪潮。参加了园区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课程后,农户们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法,他们按照标准化要求种植蔬菜、水果,定期接受园区技术人员的上门指导。到了收获季节,农户们将自家种植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园区,收入显著提高。也有的选择进入园区务工,他们在包装车间里仔细地将加工好的农产品包装成精美的礼盒,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科技引领与装备升级:激活农业内生动力

“科技创新是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积极探索“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创新模式,实施100个农业科研项目,带动79个成果在区(市)县落地转化。

西南食药同源植物资源利用公共研发中心的建成投运,为当地农业科技创新再添羽翼。走进研发中心,一间间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先进的科研仪器,科研人员们身着白大褂,专注地进行着各项实验。在种植技术研发实验室,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具有更强抗病虫害能力和更高产量的农作物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试验田里茁壮成长,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中摇曳,饱满的麦穗预示着丰收将至。此外,科研人员们还深入山区和田野采集珍稀植物样本进行深入研究,研发出的多元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向医药、保健等领域跨界拓展,极大丰富了农业产业内涵,显著提升了成都农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成都环城生态区、崇州市、大邑县等传统的小麦主产区每年春夏之交都是一派繁忙景象。一台台大型收割机穿梭于金黄的麦浪中,成熟的麦子经过内部脱粒装置后落入粮仓,而麦秸秆则被整齐地粉碎还田。播种机也在田地里缓缓前行,按照预先设定的间距和深度,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土地里。农业无人机在空中盘旋,搭载着先进的遥感设备,对农田的土壤肥力、水分含量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精准监测,一旦发现哪里的作物出现病虫害或者缺水等情况,就会及时“通知”农户进行处理……

2024年以来,成都持续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等政策,促进农机具更新换代、优化结构。据统计,2024年,成都投入约2亿元财政资金,拉动约4.5亿元投资。自20246月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提档升级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已补贴更新机具7192台(套),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128%;购机总金额1.83亿元,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54%

以成都市西南郊的蒲江县为例,2024年,该县各类果园土壤耕作机械、水果田间运输机械、水果储藏保鲜机械、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得到普遍应用,农机化率达80.7%,植保机械化率达98%,灌溉机械化率达95%,夏秋茶机采率达90%……

品牌塑造与项目招引:拓展农业产业版图

品牌是成都农业走向高端市场的金色名片。成都市聚力农业品牌培育,成果斐然——33个农业品牌纳入省级农业品牌目录,25个农业品牌跻身“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名单,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这些品牌背后,是对品质的坚守。比如,成都蒲江知名茶企嘉竹创建“统防统治茶园管理模式”,将以成佳镇同心村为中心的2万亩茶园基地纳入“茶叶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对茶园实行标准化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追溯,同时树立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理念,维护茶园生物种群平衡。其产品风格独特,质量稳定,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品牌宣传推广上,成都借助农产品展销会、电商直播等多元推广渠道,让优质农业品牌驰名全国乃至全球。在热闹非凡的农产品展销会上,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游客和采购商介绍成都农产品的独特之处,邀请他们品尝美味的水果和香醇的茶。在电商直播平台上,网红主播们在果园里、茶园中现场直播,向网友们展示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赢得消费者青睐的成都农业品牌,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擦亮农业品牌“金字招牌”的同时,重大项目招引促建是成都拓展农业产业版图的关键战略。围绕智慧农业、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成都发布投资机会清单70条,成功签约31个,协议投资额116.4亿元。

这些项目如繁星落地,为成都市农业产业带来了全新活力与无限可能。比如,智慧农业项目引入前沿科技,实现智能化精细管理。在智慧农场里,传感器遍布每一寸土地,实时监测着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系统根据数据分析,自动启动灌溉、施肥等设备。农场主只需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电脑屏幕,就能清晰地了解农场每个角落的情况,如同掌控着一个农业的“智慧王国”。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称,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在扩面提质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每一项政策举措、每一个建设成果都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成都将继续深耕细作,让现代都市农业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乡村振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