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贺州紫茶发展路程纪实:紫花盛开十里外 茶香飘入千万家
时间:2025-03-06 17:03:52 来源:贺州市新闻网 作者:陈健悦 点击:395次

早春时节,在昭平县五将镇万宝山紫茶基地,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潇贺古道特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应莲就带着她的团队在茶园里忙碌了起来。
这片茶园与别处不同,茶树的新芽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紫色。随着阳光渐渐升起,穿透薄雾,晨露凝结在淡紫或深绛的嫩芽上,像是撒了一层细碎的紫水晶。山坡上,紫色的茶垄顺着地势起伏,与晨雾交织在一起,仿佛一片紫色的海洋。偶尔有微风拂过,带来一阵独特的清香,这香气不似普通绿茶那般清冽,而是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甘甜。
楼应莲告诉记者,茶园中种植的紫茶,是贺州本地特有的一种珍贵优质茶树资源,原产自贺州境内海拔800米以上的高海拔林地。这种紫茶制成的茶汤口感好,香气高扬,汤色紫红,滋味甜醇,回甘绵长,甚至可让人在饮后数小时内仍然齿颊生香。
唐代陆羽《茶经》云:“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紫茶茶园常年气温低,云雾缭绕,生态优越,没有污染,保留了珍品紫茶应有的品质和香味;又因其内含物丰富,叶质肥厚,口感好,适合加工制作成高端绿茶,红茶,六堡茶,尤其是由紫茶产制的六堡茶,具有耐泡,耐贮存,口感更滑、润的优点,产品售价为普通茶树品种茶产品的几十倍。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科技力量的支撑,贺州并没有在原生种紫茶的基础上培育出产量高、适应性更强的优良品种。而且,曾经茶农所种植的原生种紫茶均采用茶籽育苗,实行有性繁殖,以致茶树的性状不稳定,茶株还会出现变异,甚至出现绿芽茶株。产量不高,茶株品质参差不齐,会使茶园收入低,群众不愿种,难于推广。
如今提到昭平茶,内行人首先想到的是福云6号、黄金茶1号等在昭平广泛种植的茶叶品种,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茶种在昭平落地生根,支撑着昭平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就如同提起龙井会想到杭州,提起正山小种、大红袍会想到武夷山一般,要想贺州茶产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打造一张属于贺州自己的茶名片成为关键。这时,楼应莲和她的桂紫1号闯入了大众的视野。2024年5月20日,纪录片《茶乡沁茶香》系列首篇《神奇紫叶》在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共富经》栏目首播,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贺州紫茶的独特魅力与产业发展之路。
楼应莲是培育贺州紫茶新品种的第一推手。作为昭平人,她祖上以种茶为业,房前屋后到处种有茶树。小时候她曾跟着爷爷采摘这些艳丽的紫茶鲜叶回来制成红茶、绿茶、六堡茶,好看又好喝。乐观善良的爷爷每天必备一壶紫茶,在茶汤的保健下,一直到101岁,爷爷都没有去过医院。但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村民都把卖相不好的紫茶树砍掉了,换种其它作物,她家茶地里也只剩下几十株。直到爷爷去世后,楼应莲回家时看到,房前屋后的紫茶正茁壮冒芽,颜色紫中带红。风中摇曳的茶株突然勾起了她对爷爷的回忆,开发紫茶的想法突然跳入她的脑海。
2025广西春茶促销活动现场 客人在购买紫茶
“记得小时候我每天早上经过客厅,都会闻到爷爷的茶香味,一出房门就能闻到香气。”楼应莲说,“2010年爷爷走了之后,我一直在希望能够通过什么方式来永久性地纪念他,于是就想到了紫茶。”
培育新的茶种是一项冗长繁杂的工作,通常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努力。整个过程从明确目标开始,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茶树作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进行杂交育种;播种后经过精心育苗管理,初步筛选出符合目标性状的植株,并对其生长特性、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进行详细评估;再通过扦插或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扩大优良单株的规模,并在不同环境下进行田间试验,以验证其适应性和稳定性。直到经过大小各种规模试验后,向农业部门提交品种审定申请,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评估,最终获得新品种认定。整个培育过程不仅需要先进的育种技术和充足的资源支持,更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耐心与坚持。成功培育一个新茶品种,既是对科学方法的运用,也是对时间与毅力的考验。
“福建、云南、浙江,全国各地的茶种都种在这里,我们的品种在哪里?别人的品种好,但是我们没有自己的特色。”楼应莲说道。
从2011年到2017年间,她频繁走访贺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深山老林,四处探寻古茶树种;到与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和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开展合作,对野生茶籽进行选育、性状观察、茶样评比、内含物检测、扩繁育苗等,个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更不用说这些年来陆续花费的1800万科研费用。楼应莲在培育紫茶新品种上的坚持,令人惊叹。
“其实身边很多人都不支持我继续干下去,一路走来受到各种压力、阻力数不胜数,现在都不敢回头去看。”楼应莲感慨道,“但爷爷从小教育我,一个人要专心做一件事,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唯一的目标就是把紫茶做出来,为贺州争一口气。”
从2011年到2025年,经过不懈努力,楼应莲终于培植出了桂紫1号至16号等系列新品种。今年,新品种完成了最后的测试,即将取得国家最终认证。新品种花青素含量比原生种更高;抗寒、耐旱、产芽量、茶叶品质等方面的前期测试表现优异;适制性强,可用于制作绿茶、红茶、生普、六堡、乌龙茶等多种茶制品。15载辛勤付出,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3月1日至4日,“壮乡春早 桂茶飘香”2025早春茶大会、广西春茶促销系列活动在昭平举办,国内茶界的行家里手齐聚贺州共襄盛举,贺州紫茶也在大会上闯出了“名堂”。
“桂紫1号是贺州独有的特异茶树品种,花青素含量高,在制作红茶、六堡茶上极具优势,会有很大前途。”广西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韦克英对桂紫1号赞不绝口,他认为,桂紫1号是贺州茶产业的闪光点,发展前景广阔,可以打造成贺州茶产业名片。
中国茶叶学会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刘栩说:“桂紫1号作为本土优质茶种,对贺州的土地本身就有最优的适应性,品种是制茶的基础,今后要长其所长,把茶种的优势最终反映到茶产品上,并积极面向全区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谈及未来,楼应莲有些激动:“我觉得很高兴,不仅是这么多年了终于把这件事做成,还是贺州今后将会有属于自己的茶名片,五湖四海的茶产业从业者主动到贺州取经,我作为贺州人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楼应莲下一步的计划是进一步提升公司接待研学团队的能力,她预感在不久的将来,学习紫茶种植经验的访客会络绎不绝,贺州紫茶也做好了面向世界的准备。
近年来,贺州也愈发重视古茶树、野生茶资源保护及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持续加强与茶叶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开展古茶树及野生茶资源的保护及新品种选育研究,支持桂青种、白毛茶、紫茶等贺州原生茶种群的筛选、品种改良及苗木繁育。同时对新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登记品种和积极繁育贺州原生优良茶树品种的育苗基地都会给予相应奖励,争取再创造安吉白茶和英德英红九号“一棵单株育成一个品种,继而培育形成一个特色产业”的发展历程。
2024年,贺州新增茶叶种植面积1.82万亩,新增SC茶企3家。扩充茶叶检测资质425项,永辉、鹊鸣春等13家企业入驻广西昭平现代茶产业园,多家企业获得“广西六堡茶”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
2024年,全市茶产业从业人员超13万人,生产干毛茶达2.47万吨,同比增长10.61%,一产产值13.15亿元,同比增长14.2%。通过持续抓好种苗培育、茶园建设、茶叶加工、茶企培育、品牌推介等重点工作,贺州茶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歌曲《爷爷泡的茶》中唱到:“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叫做家,没法挑剔它,口感味觉还不差。”贺州紫茶从爷爷的茶杯走向全国人民的茶杯,完成了“桂紫”到“贺茶”的突围。它的成功不仅是品质的胜利,更是匠心与创新的结合,承载了家乡的温情和记忆。未来,贺州将继续以茶为媒,讲述贺州茶的故事,让更多人通过这一杯茶,感受到贺州味道与文化的魅力,也让贺州紫茶的香气飘得更远、更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