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胡晓云主任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 TOP5%”
时间:2025-04-12 11:04:25 来源: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 作者: 点击:697次

导语
昨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官方邮箱接到“中国知网”通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入选“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TOP5%”。该评选以中国知网所收录文献的大数据为基础,通过公开的评价指标规则,由系统计算得出结果。
胡晓云主任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 TOP5%”
中国知网2024 年启动了“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活动,旨在客观、科学衡量并表彰近十年来国内科研成果丰富、学术影响力杰出的学者群体。
该评选以中国知网所收录文献的大数为基础,通过公开的评价指标规则,由系统计算得出结果。
2024 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的初选范围为:近十年(2014-2023年)至少发表过一篇PCSI指数高于理论平均值(1.65)的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会议论文。经统计全国约 335 万名作者进入初选。
PCSI 指数全称为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Paper Citation Standardized Index),是指将(PCSI 统计源)他引频次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所得到的相对影响力评价指标,能够表征论文被“控制后统计源”引用的次数与学科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年度论文之间的比较。
此次评选的评价指标为:作者总PCSI,指的是作者发表的高于理论平均值(1.65)论文的 PCSI 的加权求和,权重与合作作者数量以及作者署名顺序相关。作者总 PCSI 公式如下:
根据系统计算评定,胡晓云主任入选“2024 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 TOP5%”
“2024 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 TOP5%”获奖证书
入选2024 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 TOP5%的条件规则为:近十年发文的作者总 PCSI 位于初选作者范围的 TOP1%-TOP5%(基线值为 10.297);且近十年发表 PCSI 高于理论平均值(1.65)的论文不少于 5 篇以及近十年至少发表 1 篇学术精要高影响力论文。
据系统显示,胡晓云主任共有106篇学术成果被中国知网收录,成果被下载次数达6.89万次,成果被引用数达1551次。
其中,《“品牌”定义新论》和《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两篇学术成果被系统生成的“引证评价报告”提示,具有出色的数据表现,具有典型意义。这两篇论文是胡晓云主任在品牌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农业品牌实证研究两方面的学术成果。
《“品牌”定义新论》从理论根基层面,革新对品牌概念的认知,重塑品牌研究框架,具有品牌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中国知网系统对其的“引证评价报告”显示,“总体影响力:文献总被引频次为 146,他引频次 146,文献他引频次在‘企业经济’领域排名前1%,文献总下载频次为 3291 ,在‘企业经济’领域排名前1%;长效影响力:近3年被引频次 70,在‘企业经济’领域排名前1%;相对影响力:PDSI指数为10.978,在‘企业经济’领域排名前1%”。
《“品牌”定义新论》的“引证评价报告”内容节选
《“品牌”定义新论》一文,于2016年发表于《品牌研究》这一相对小众的学术杂志,却拥有论文自身的高影响力,且近三年的下载、被引量高。这一数据结果,说明了该文的理论前瞻性与趋势性价值。
《“品牌”定义新论》一文,于2023年收录于胡晓云主任的专著《品牌言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自2010年以来,胡晓云主任与团队每年持续发布,发现和记录中国茶业品牌的发展轨迹,不断为中国茶产业提供茶叶品牌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已发表了16年。评估结果也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风向标,具有学术卓越性和产业引领性的双重价值。
根据中国知网的规则,每一篇文章单独作者与团队作者的影响力计算不同,团队作者情况下,对第一作者的影响力计算会出现低估现象。但胡晓云主任认为,坚持十六年的中国农业品牌价值评估研究,培养了一批年轻人,从学术研究到社会实践,引导他们投身于三农领域,“这才是作为一个教师应当有的真正的影响力”。
中国知网系统对《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的“引证评价报告”显示,“总体影响力:文献总被引频次为 32,他引频次 31,文献他引频次在‘农业经济’领域排名前1%;相对影响力:PCSI指数为 6.592,在‘农业经济’领域排名前1%;长效影响力:近3年被引频次 32,在‘农业经济’领域排名前1%”。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历年报告收录于胡晓云主任主笔的专著《价值决胜》(2024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术研究初心,我们期望,在未来有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产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持之以恒,进一步切实指导中国品牌特别是中国农业品牌化、乡村品牌化领域的实践,助力中国农业与乡村提升品牌竞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为中国发展注入理论智慧和强劲的学术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