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品牌做大了,产品怎么销? ——看陕西特色农产品如何激活消费大市场

时间:2025-04-30 17:04:47 来源:陕西农村报 作者:黄敏 点击:393

在紫阳,每一片茶园见证着绿叶生金的故事。

 

418日,在长安区唐村长安供销农特产品展示厅内,特色地方好物吸引游客驻足。

  

一根网线,联通城乡。这几年,电商经济、直播经济悄然兴起,网上购物、直播卖货已不是新鲜事。从田间地头到车间工厂,一个个直播平台、一场场特色销售,一个个助农妙招,为好产品“出村进城”插上“云翅膀”。富平柿饼、延安苹果、柞水木耳……社交媒体上,一款款独具陕西特色的乡味土货正搭乘电商快车,从地头一路上“云端”,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开直播产品卖质量讲故事

四月的秦巴腹地春意盎然,正是春茶上市的好时节。416日,安康市紫阳县焕古镇腊竹村千亩高山茶园里,茶农们挎着竹篓穿梭在“绿浪”间,手指翻飞采摘嫩芽。茶山下,一场体验感满满的直播带货正火热进行。  

“今天,我带大家探秘贡茶古镇的前世今生……”短短3个小时,主播向粉丝介绍茶的历史、文化和制作技艺,吸引近万人次观看,不少粉丝下单购买。  

自打春茶开园采摘后,村里的恒泰茶叶加工厂就联手西安一个直播团队在茶园开播。连日来,茶农山上采茶、主播山下吆喝,已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不仅吸引了很多游客进村赏春景、品春茶,也通过一根网线把焕古茶的名气叫得更响了。  

“今年,通过直播扩大了春茶影响力,很多客户在线上直接下单。这几天,我们采摘、收购鲜叶1500斤,然后连夜加工,大家忙得团团转。”在直播间“秀”了一手茶艺,工厂负责人张泰军美滋滋地盘点起了最近的收获。  

在腊竹村,4500亩高山茶园错落分布,每年茶叶产量90多吨,年产值2500万元,是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致富的“金名片”。  

“我们这里的茶树大多长在陡坡崖壁上,所产茶叶品质上乘。”腊竹村党支部书记余恒明称,以往茶叶销售主要渠道在线下。今年村里8家茶企做电商、搞直播,不光打开了销路,村里人气也旺了。  

网线架起来,让好茶搭上“云快车”畅销各地,最受益的就是茶农。“白天采摘,下午卖给茶企,每天收入100多元。”正在山上采茶的茶农王水芬笑着说,“等采完春茶,地里没啥活了,咱也带着老人和娃娃们出去逛逛。”  

在紫阳,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独特的自然密码,每一个茶园都见证着绿叶生金的致富故事。得益于好故事和好品质,紫阳茶香飘万里。目前,全县26万亩茶园,每年总产值超过60亿元,其中电商销售8.1亿元,研发的红、白、绿、黑等茶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大省份以及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翻花样乡土味“抖”来大订单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时蹦出几句方言夹杂其间,或林间摘菌采蜜,或山间放牛养猪。短视频博主“秦岭野丫头”穿着朴素,站在田间地头办起了“乡村展销会”,将家乡商洛市洛南县的特色风味,通过互联网带向全国各地。浓浓的田园气息、有趣的优质内容让她叩开了流量大门,翻花样、乡土味为她创下了年利润近百万元的“业绩”。  

博主是90后”陕南妹子周红珍。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城里工作。五年前,周红珍回到家乡洛南县保安镇东湾村,建农场、搞养殖、种菌菇,同时变身“主播”,把家乡的“土特产”搬进直播间。  

村中老屋、山上竹林、田间菜园都是周红珍视频中的背景板。除了拍视频,她没事就跟着村里的老农和技术专家学技术、干农活。这几年,周红珍在林间养猪养鸡,山沟放羊放牛,屋前种瓜种菜……这些乡村特有的景致和原生态的生产方式往镜头前一摆,粉丝量“噌噌”上涨,土货山珍都成了直播间的抢手货。  

“我们这里有山有水,农产品健康又美味,一上线大家都会抢购。”417日,周红珍一大早就起来忙活。打扫猪圈羊圈,给鸡仔添料加水,再把50头牛赶到山坡上,然后架起手机准时开播。  

洛南县地处秦岭深处,山清水秀,林草丰茂。在周红珍的直播中,她经常边干活边讲故事,满屏的烟火气、地道的乡土风吸引了很多粉丝围观。如今,周红珍的粉丝超过10万人,除了为自家农产品“代言”,核桃、木耳、豆腐干等当地特色农货也进了她的“助农清单”。  

上海网友“大王派我来巡山”是周红珍的“铁粉”,只要直播间上线新品,他一准下单。周红珍算了一下,这几年光发往上海的快递就有300多单。  

今年开春,周红珍利用农场空地打造共享菜园,搞起了认养农业。这新花样一进直播间,就成了爆款,“大王派我来巡山”一口气认领了两块地。“直播两期,57块菜园基本都有主了。”周红珍说,菜园认领后由专人负责,她会记录种植、采摘全过程,然后制成二维码,客户只要扫码,就能看到自家的菜是咋种出来的。  

这两天,大棚里的羊肚菌迎来采收期,周红珍更忙了。每天,安排好地里的活后,她就带着粉丝们“云游”乡村。在她的镜头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了新的价值,每一样特色农产品都变得紧俏抢手。最多时,直播间一天下单量有300多单。  

搭平台“卖周边”到“卖全国”

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南堡古寨村,藏着一处名为唐村的多功能旅游园区。这几年,唐村人气一年比一年旺,不仅叫响了当地旅游业,也带火了地方特色好产品。  

418日,唐村又迎来热闹的一天。在位于园区内的长安供销农特产品展示厅内,金丝南瓜、花椒锅巴、老油坊菜籽油、雕砖茶台、泥塑等100余种农产品和传统文化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三三两两的游客进店或驻足咨询,或“剁手”购物,或在临窗的“供销咖啡”馆歇歇脚,好不惬意。  

“这么多特色产品看得我眼都花了,个个都想买。”在店里转了一圈,来自成都的游客苏希颖和朋友看中了不少好物,“买多了,车子装不下,这可咋整?”  

此时,正是中午,展厅内的游客越来越多。工作人员刘妙玲跑前跑后,又是介绍产品,又是帮忙打包。听到苏希颖的话,她急忙走了过来。  

“这些产品,我们供销抖音店铺都有,您可以线上下单,我们现货现发,特别方便。”刘妙玲边说边打开手机,进入“长安供销臻选抖音直播间”。  

在刘妙玲的示范下,苏希颖一连下了十几单才停手。“在这里看了美景、品了美食,还买了这么多好东西,这次西安游圆满了。”苏希颖高兴地说。  

长安地处秦岭北麓,八水环绕,资源丰富。在这里,每一抹山风月色、每一种地方特色,都承载着悠久人文和独特风味。这几年,为拓宽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渠道,长安供销系统没少下功夫。  

在线下,整合基层网点资源,布局展厅展馆,建成集采集、配送、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供应链体系。在线上,设网店、开直播、推广小程序,让产销无缝对接。  

“通过电商平台,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实现从‘卖周边’到‘卖全国’的转变,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一大截。”长安区供销电商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张娜介绍,这几年,企业积极搭建农特产品展销平台,建成线上线下双融合运营模式,在帮助好产品找到好销路的同时,带动数以万计的农户增收致富。  

眼下,陕西各地农村电商产业风头正劲。越来越多的农户、新农人、农创客活跃在各个短视频平台,当起了带货达人。一个个物流仓储、快递驿站遍布城乡,一件件陕西好物、乡村好货触网俏销省内外,不断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