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解码曲靖:高原特色农业的“突围之路”

时间:2025-05-08 18:05:36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谈瑞 陈碧琪 刘桃熊 点击:397

玩在云南,吃在曲靖。这座滇东重镇,名气或不及“春城”昆明,但吃食却从不遑多让。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地带的乌蒙山脉,曲靖的各色地貌自然带来了丰富物产,农业总产值常年稳居云南全省第一。从差异化到品牌化,高原特色农业如何提质增效,曲靖已有一套“心法”。

从传统作物到网红农产品,差异化路径走出“一片天”

沃野千里,最为富饶的一片还在陆良。曲靖有34个万亩以上的坝子(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适合农业生产),其中素有“滇东粮仓”之称的陆良坝子是云南省第一大坝子,为其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陆良作为云南省常年蔬菜优势产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给中心、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生产基地,2024年全县种植蔬菜超过9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45万吨,日均调出蔬菜逾万吨,销往国内外100多个大中城市和地区。据悉,2025年陆良全县计划种植蔬菜92万亩,预计实现产量250万吨。

被戏称为“公摊面积最大”的网红蔬菜朝鲜蓟,就是陆良每日超万吨外调蔬菜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从滇东高原的田间地头到上海高端商超的冷鲜柜台,一颗朝鲜蓟的旅程背后,是陆良农业在传统作物基础上挖掘差异化突围点的探索。

“我们这边原产地价格是15~20元/公斤,运到上海售价就要到60元/公斤了。”在陆良的逸蔬鲜蔬菜产业园,工作人员从田里现砍下一颗形似莲花苞的朝鲜蓟,向记者展示了其“种一亩、收一车、摘一筐、炒一盘”的食用过程。

据其介绍,为了防止氧化,田间收获用于运输的朝鲜蓟都是连着茎杆和花叶的,一亩产量约为1.2吨。待运至外地准备食用时,需要砍掉茎杆,再层层剥开外层硬叶和尖端刺状纤维,最后只剩下3成左右的可食用部分。

“我们现在种植面积已经有60亩,毛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未来计划扩展到1000亩。”该工作人员透露,这里产出的朝鲜蓟供不应求,批发商有多少收多少。

这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新奇蔬菜,之所以能够在滇东高原的红土地上生根摇曳,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新撬点,是因为当地紧盯市场,抓住了近年来“食养”概念流行下的食品消费升级需求——研究显示,朝鲜蓟富含膳食纤维和酚类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保肝、降血脂、护心等功效,已被广泛应用于膳食补充剂和传统医学。

曲靖市投资促进局介绍,近年来,陆良全县朝鲜蓟种植面积近万亩,产量近万吨,分布在中枢街道华侨农场、板桥镇鱼塘村及马街镇。

一只火腿能卖3万元?品牌化打出“金招牌”

曲靖宣威的宣威火腿,因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也称为“云腿”。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百亿级产业。

记者在主打“可生食黑猪火腿”卖点的宣威老浦家火腿窖藏间看到,从落地货架到天花板,挂满了大小一致、油脂丰腴的火腿。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可以直接切片生食的火腿,必须是采用当地特色猪种乌金猪,喝山泉、吃农作物和中草药,养殖周期超过一年,之后再取其肥瘦匀称的后腿,加工制作并在不同温度下发酵满三年,直至“身披绿袍”方告完成。所谓“身披绿袍”,指的是火腿发酵后表面覆盖的一层绿菌,这正是宣威火腿独特的玫瑰色泽和馥郁香气的来源‌。

宣威火腿本是家家户户自制梁上悬挂的家常食物,如何能够成为一张“城市名片”,甚至卖到一只29800元的高价?答案在于品牌化思路和高端化策略。

根据2024年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宣威火腿入选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品牌价值高达102.84亿元。

为了打造这个“金招牌”,宣威建设投产了集火腿加工、产品展销、火腿文化展览、检验检测、游客品鉴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宣威火腿产业园”,引进浦记、宣特、暄厨、德和等16家火腿企业入驻园区聚集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引导火腿企业新上自动化控温控湿设备,推动企业向生产标准化、产品系列化、品质高端化方向发展。截至2024年底,宣威全市累计研发生产火腿即食、熟食、预制菜等系列产品100余个。

据悉,为了推动宣威火腿百年老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宣威当地扶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脱贫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与养殖户建立订单生产、股份合作、保护价收购等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共享产业增值效益。据有关部门测算,宣威的火腿年产值已超110亿元。

直播间变身“云上菜场”,“新路子”激活产销新动能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的监测显示,2024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65万亿元,农产品直播带货规模突破8000亿元。在这股“万物皆可播”的电商浪潮下,曲靖市抢抓数字经济机遇,让各种特色小众农产品在全国范围“被看见”。

在曲靖市沾益区龙华街道红瓦房村,曾因用方言为防疫喊话的视频而走红的三农主播“曲靖老村长”赵朝鹏,如今不仅自己通过电商直播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还带头搭建主播孵化基地,带动更多电商主播直播助农。

据悉,“曲靖老村长”赵朝鹏现已累计完成助农专场直播过百场,推广农特产品300余种,销售农特产品280万件,年直播带货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三年来累计销售额达3.5亿元。其打造的“直播小院”设有5个专业直播间和12个户外直播间,免费向三农主播开放,成为网红打卡点和电商人才孵化地。

在红瓦房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位直播主播“兼职”讲解员角色,娴熟流畅地向记者讲解了珠源软糯香米、沾益辣子鸡、宣威火腿、罗平菜籽油等一系列曲靖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渊源和特色,全程娓娓道来,“导购”功底可见一斑。

曲靖“传统交易市场+直播平台”的新业态早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当地明确提出加强与短视频、直播平台运营机构合作,发挥新媒体直播带货作用孵化农民主播、培育主播达人、建设农产品直播产业基地。在这一政策指引下,从方言喊话的“网红村长”到专业化主播矩阵,从单一带货到文旅融合的“四美乡村”,曲靖以直播电商为支点,撬动高原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这场“手机变农具”的变革,不仅让深山好物走向城市餐桌,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在滇东高原的这片红土地上,曲靖正以“差异化突围”和“品牌化深耕”双轮驱动,借力直播电商的“新农具”,书写着扎根于高原特色农业的乡村振兴答卷。通过瞄准消费升级需求、强化产业链整合、借力数字化浪潮,曲靖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这条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升级之路,不仅为高原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曲靖样本”,更以产业融合之笔绘就了富民强市的未来图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