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时间:2025-05-14 17:05:03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吴艳 点击:416

编者按

地理标志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5月11日,品牌提振消费暨地理标志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大会在浙江湖州德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市、县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亮相记者见面会,推介独具特色的地理标志名品,分享以地理标志培育和发展为引擎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的宝贵经验,谋划地理标志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本版撷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地理标志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贵市、县在利用地理标志打造区域品牌,促进提质量、强产业、促能力等方面有哪些主要举措?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叶浩文:

多年来,福鼎坚持打造福鼎白茶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目前品牌价值已达70多亿元,实现了“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愿景。

一是坚持质量优先。福鼎从源头抓起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建立大数据溯源体系,为每一份福鼎白茶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二是加强品牌保护。坚持实施“双品牌”发展战略,在“福鼎白茶”区域公共品牌的引领下,鼓励企业打造自身品牌。实行严格品牌授权模式,对于已获授权的企业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或者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立即进行动态调整。

三是强化宣传推广。福鼎通过举办开茶节、白茶交易大会、国际茶文化论坛等,扩大白茶影响力;积极推动跨界融合,举办“茶 BA”系列活动,推进茶旅融合。

下一步,福鼎将继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茶农受益”的思路,进一步打造“福鼎白茶”地理标志品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俊风:

庆安县委、县政府打出品牌建设组合拳,提升庆安大米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打造“一盘棋”组织推进体系。形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部门合力抓、社会各界共同抓的“一盘棋”组织推进体系,奠定了良好组织基础。

二是打造标准化质量监管体系。在培育优良品种上,培育审定80个优质品种;在种植标准上,推广标准化、智能化种植模式;在品牌保护上,各部门联合打击假冒伪劣行为,避免商标被侵权滥用。

三是打造链条式产业发展体系,突出全产业链开发和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在企业培育端、技术创新端、市场销售端、文旅融合端均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取得丰硕成果。

四是打造全方位品牌宣传体系。聘请专家团队设计庆安大米品牌,使品牌建设有章可循。积极参与各类展会等,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受益的推介之路。

近年来,贵市、县在推进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独特品质和地域特色方面,有哪些亮点工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军:

多年来,宁夏着力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品牌,从4个方面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一是建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坚持“酒庄酒产区”发展模式,出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颁布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实行酒庄列级管理制度,每一瓶酒都遵循严格的生产标准。

二是完善生产销售标准体系。贺兰山东麓产区汇聚了60余位国际酿酒师,将橡木桶的醇厚与东方风土的灵性相互交融,推动本土酵母产业化、智能化酿造等创新项目落地。

三是品种资源保护与创新。截至目前,贺兰山东麓产区已累计引进各类酿酒葡萄品种210多个,建成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圃和品种园9个。

四是品牌价值塑造与传播。通过举办各类葡萄酒大赛、推介会、文化旅游活动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数字化手段,进行品牌推广和市场宣传。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杨永刚:

在打造“漾濞核桃”地理标志品牌方面,漾濞县着力开展了4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漾濞县核桃产业发展条例》,出台《漾濞泡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等技术规范,标准化开展种植、抚育、采收、加工、分级,确保核桃种植基地品质。

二是强化品牌保护。实施《漾濞核桃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推广使用“漾濞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立产品品牌目录,加强漾濞核桃品牌保护和推广,提高漾濞核桃辨识度、美誉度、知名度。

三是加强种植科学管护。成立10家核桃专业管护公司,建立健全核桃抚育管理专业技术队伍和服务推广,通过托管等管理模式,实现核桃基地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

四是强化绿色发展。鼓励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名特优新、生态原产地产品等认证,目前漾濞县有107万亩核桃基地,完成有机基地认证60万亩。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寿孙:

广昌县主要开展了4个方面工作,以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广昌白莲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一是构建标准体系。先后制订《地理标志产品广昌白莲》国家标准、《广昌白莲》等江西省级地方标准,以及《江西绿色生态广昌白莲》团体标准等各类标准10余个,全县白莲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成立了白莲研究机构,成功培育了“太空莲”系列品种,大幅提高了白莲单产。此外,还研究并完善熟化了一套广昌白莲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推动白莲绿色标准化栽培。

三是推进基地建设。鼓励引导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精品农业。在创建11万亩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在全县11个乡镇各建设1个绿色有机白莲数字化生产基地。2024年,广昌县成功创建一批白莲直采基地。

四是加强执法监督。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大白莲产品质量监督执法力度。开展白莲运销流通领域“你拍我查”专项行动和网络维权打假专项行动,与各大电商平台共同打击网络售假、冒牌等违法行为。

云南省昭通市天麻特产局局长梅春:

近年来,昭通市坚持以品质为核心、以品牌为重点、以精深加工为突破,严格规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确保了昭通天麻的品质。

一是在标准上下功夫。要有品质,首先要有标准,昭通市制定了昭通天麻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建立起了一套标准体系。在种植、加工等方面,昭通天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

二是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相关规范。对种子来源进行认真调查,确认种源。对产品进行严格抽检,只有在产品达到相关标准后,才能使用昭通天麻地理标志标识。

三是确保种源。凡使用昭通天麻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用标企业和合作社,都要使用通过大田试验的品质和产量俱佳的新品种。

四是采用溯源体系。从种源、天麻麻种开始到粗加工、精细加工,再到销售,全过程追溯,确保昭通天麻的原生态、无污染和道地性。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远昭:

融安县以标准化为抓手,从4个方面守护融安金桔的独特品质。

一是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携手科研院所等搭建融安金桔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包含204项标准。自主制定种质资源保护、种植技术、产品质量等42项金桔相关标准。

二是建立完善品牌管理机制。出台《融安县“融安金桔”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等,不断加强融安金桔地理标志保护。以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融安金桔品牌价值提升工程为契机,融安推动地理标志高效运用。

三是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建成3个自治区四星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百村万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带,2024年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8.6万亩,占总种植面积86%

四是全过程智慧管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的智慧管理体系,实现温湿度精准调控、病虫害智能预警,推动融安金桔产业的全链条数字化升级。构建融安金桔产业区块链溯源平台,实现从种植端到消费端全链条“一物一码”全程追溯。

在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方面,贵市、县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荣:

固原坚持规划引领,深入实施“三品一标”行动,加快建设“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

一是优化布局,做好品种培优。采取突出主导、多元互补、订单种植、错季销售等措施,抓住品种这个关键,优化种植结构,培育了固原甘蓝等5个主要品种,重点打造各县区标准化基地,推广新品种。

二是创新支撑,做好品质提升。坚持政研企校合作,加强种植技术、良种繁育创新以及种植基础设施提升,全面提升冷凉蔬菜的科学种植水平。大力引进推广有机肥等,确保蔬菜健康、安全、天然。

三是借势发力,做好品牌营销。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载体,精心策划品牌营销活动,大力推介当地农特产品。

四是集约经营,做好标准化生产。推行“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组织+农户+基地”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冷凉蔬菜合作社300多个,建成规模化冷凉蔬菜种植基地130余个。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政协副主席、农业农村局局长施停:

红安苕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提升红安苕影响力,红安县在多方面创新举措、务实推进。

在政策扶持方面,制定红安苕产业发展方案、品牌建设规划,每年安排3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品种改良、规模生产、营销推广和品牌创建。

在品牌推广方面,以“将军故里、红苕飘香”为品牌内核,打造“红安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矩阵。举办红安苕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扩大红安苕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在市场宣传方面,建设红安苕农产品交易中心、地理标志优品馆,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在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建设“红安苕馆”直销店50余家。加强与主流媒体、电商平台合作,加强宣传推广和媒体营销,拓展销售渠道。

下一步,红安县将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严格质量管控,持续擦亮红安苕品牌,全力发展以红安苕为主的强县富民产业,助力老区振兴发展。

贵县在利用地理标志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优势,还面临哪些挑战?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鹏:

中宁枸杞产业拥有健全的政策保障优势、优越的道地资源优势、领先的科技研发实力、丰富的产品业态优势。中宁县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中宁枸杞创新研究院,设置实验室17个,鼓励企业建成技术创新中心6个;鼓励县域内124家枸杞精深加工企业创新推出枸杞口红、巧克力、面膜等10大类精深加工产品120余种,先后获得专利80余件,成果转化推出新产品20余种。

但目前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各经营主体与农户间利益联结机制较为单一、产业集群度经营成效不够显著、农机农艺融合程度不高。未来,中宁县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遵循、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以乡村振兴为依托、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枸杞从“土特产”向“健康经济新引擎”跃迁。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秋奎:

盐津乌骨鸡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以“药膳同源、骨肉皆香”闻名,是盐津百姓增收的“金凤凰”。多年来,盐津县坚持“五个从严”,在种源选育、生态养殖、标准制定、品牌授权、溯源管理上从严把控,确保了盐津乌骨鸡的品质和品控。

但是,“盐津乌骨鸡”在地理标志品牌打造方面,面临品牌保护难题。随着盐津乌骨鸡知名度不断加大,很多冒充盐津乌骨鸡的产品在市场上出现,尤其是线上渠道,假冒盐津乌骨鸡较多,打击侵权假冒问题较难。另外,在成本价格控制、品牌影响力上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盐津县将着力实现“四个提升”,包括提升溯源体系、提升养殖效率、提升宣传力度、提升精深加工的能力,为盐津乌骨鸡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打造地理标志品牌方面,您认为推动品牌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能否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委副书记苏历:

在打造地理标志品牌的过程中,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地域特色转化为不可替代的品牌价值,并通过“品质+文化+科技”三位一体的策略,构建起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价值闭环。

一是品质标准化:从“自然禀赋”到“信任资产”。灵山香鸡的“五统一”养殖模式和灵山荔枝的《地理标志质量技术要求》,将“土特产”升级为工业化标准产品。

二是文化赋能:从“农产品”到“文化符号”。挖掘千年古荔树的历史故事,打造“一树三十荔”古树探秘IP,赋予荔枝“活文物”的文化厚度。

三是科技驱动:从“靠天吃饭”到“智慧农业”。研发荔枝产业“光驱避”技术调控花期,利用智能虫情监测系统减少农药使用,实现产量波动降低30%

“地域即 IP”,要将自然与文化资源转化为品牌资产。“科技即信任”,要用数据与可视化破除农产品信息不对称,比如荔枝种植通过“未来果园”数字化系统,实时直播果园温湿度、光照强度,并生成每批果品“气候履历”。这种“看得见的品质”使产品溢价能力大大提高。

海南省五指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黄业伟:

在打造“五指山红茶”地理标志品牌的过程中,我认为3个因素非常关键。

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差异化。包括品质差异、品种差异、文化差异以及生态环境差异,这些差异共同塑造了五指山红茶的独特性。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溯源。目前,五指山红茶已贴了地理标志标识,通过五指山红茶大数据溯源系统,可以追溯产品来源。溯源系统的建立,确保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原料真实,确实为当地所产的无农药、无化肥的五指山红茶。

第三个关键因素是生态化。五指山坚持绿色发展,在茶区水满乡探索“五零五全”绿色发展模式。“五零”即零化肥、零农药、零激素、零地膜、零除草剂,“五全”即全域、全民、全产业、全要素、全过程。通过“五零五全”,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绪春:

镇雄县在打造地理标志品牌过程中,主要有3个方面经验。

一是要有特色。镇雄县这些年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最大的特色就是生态。镇雄县是赤水河的源头,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最美河湖优秀案例。目前,镇雄县正在创建“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主要就是打造生态。镇雄产品最大的“标签”就是有机、生态。

第二个是品质。镇雄县的“山珍”,不管是竹笋、辣椒,还是魔芋,都是大山里面有机的、原生态的。竹笋的氨基酸含量和辣椒的维生素含量都比较高,营养价值高。

第三个是味道。这里指人文的味道。镇雄县人多地少,赤水河从这里发源。几千年以来,镇雄县人民形成了勤劳、勇敢、务实、诚信的品质。所以,镇雄的味道,就是诚信的味道、纯正的味道、真实的味道。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