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1+1+1”如何大于“3”?看江西怎样让“土特产”变“金招牌”
时间:2025-05-15 17:05:04 来源:大江新闻 作者:左阳天 点击:408次

沃野千里孕育丰收,山江河湖滋养民生。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自古有“鱼米之乡”“江南粮仓”的美誉。
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江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439.2亿斤,连续12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每年所产粮食,相当于在满足本省4500多万人口吃饱饭的同时,还可供应2200万人吃一年。
如何让这片膏腴之地“增产”更“增收”?
“鱼米之乡”的目标清晰、路径明确——
牢固树立工业化理念和市场思维、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持续推进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升级,以更大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大产业。
强龙头“外引内培” 让“火车头”跑得更快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龙头企业就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
农业,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如何产生“1+1+1>3”的聚变效应?答案是:要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龙头企业“火车头”作用,做足做活“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眼下正值永修县30万亩稻虾田丰收季,每天超30万公斤鲜活小龙虾从当地稻虾田“爬”上全国餐桌。2020年以来,当地招引了湖北潜网集团等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联合打造万亩稻虾养殖示范基地。
“火车头”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短短几年时间,该县小龙虾已形成养殖规模近30万亩,年产值超40亿元的产业集群,一跃成为江西小龙虾养殖第一县。
近年来,我省坚持“外引内培”农业产业化企业,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2023至2024年,全省共招引项目1600多个、签约金额2600多亿元,其中招引头部企业26家,加工类项目占比达56%,实现量质双提升。2024年,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81家、1147家,比2023年分别净增13家、89家,主板上市农业龙头企业达6家。
龙头企业牵引农业产业化更上层楼,产业贡献度加快提升。农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步显现,特别是在GDP增长、税收、带农增收等方面作用明显增强。去年全省农村一二三产对全省GDP贡献率达11.18%,涉农主体实现开票销售收入3667.8亿元、比2022年增长24.7%,涉农产业税收收入90.5亿元、比2022年增长24.6%。全省1147家省级龙头企业,带动376万户农民年均增收4260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省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还不强,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强、龙头企业占比小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让火车头“跑”得更快?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把“外引内培”农业龙头企业,作为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提出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2025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0家、超亿元的新增100家以上。围绕单品突破,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企业需求储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开展农产品加工细分行业精准扶持行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延伸“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
补链条用工业思维写好农业文章
一颗脐橙能有多少变化?“世界橙乡”赣州给出了答案:近20种!
近年来,赣南脐橙产业依托农夫山泉、果然食品、田润农业等一批深加工企业,开发出脐橙脆片、脐橙酒、脐橙糕、脐橙酵素等系列产品,一颗脐橙不仅可以榨汁,果渣可以做成果酱,果皮可以炼制精油,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去年加工消化鲜果24万吨,产业总产值达230亿元。
近年来,我省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着力培育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产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链和茶叶、中药材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其中果蔬、水产综合产值分别达1323亿元、1249亿元。打造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64个,比2022年分别增加4个、3个、25个。
但客观来讲,产业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产业链后端还有不足,许多农产品停留在“原字号”“初字号”阶段,精深加工环节短板突出,产品市场份额偏低。如何破解?要跳出“就农业论农业”思维定式,以工业化思维牵动现代农业,以全产业链思维统筹资源、聚合要素。
我省将持续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今年立足各地资源特色,培育壮大每县1-2个、全省134个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江西白莲、黑芝麻等一批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切实做好“土特产”文章。鼓励引导企业按照“加工树”图谱,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单品类产品。
补齐产业链短板。紧盯500强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推进产业链招商。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展食品产业园建设试点,推进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冷链设施建设,推动省内冷链物流体系融入全国“大网络”。以省级农产品供应链平台为核心,构建省市县“1+10+N”(1个省级农产品供应链平台(覆盖南昌市)、10个市级供应链平台、N个县级供应链平台)的供应链网络体系。
树品牌江西“土特产”跨山出海
今年春节期间,阿联酋华人的水果拼盘上增加了4种水果:来自吉安市的“柚梨桃橘”(井冈蜜柚、翠冠梨、猕猴桃、红美人柑橘)。
这是江西这4种水果首次出口中东地区。蛇年春节前后,在插上“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翅膀后,吉安数百款、上亿元农产品出口柬埔寨、捷克、英国、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是因为品牌赋能,“井冈山”农产品方能跨山出海。
农业品牌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我省着力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提效益,大力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聚焦培育核心品牌、夯实建设基础、提升流通能力、讲好品牌故事、凝聚发展合力,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
5月10日,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机构发布“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赣南脐橙在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价值评价中以品牌强度895、品牌价值692.94亿元继续位居第五,连续十一年位列水果类第一。近年来,我省已有8个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15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登“中国品牌信息价值评价信息”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百强榜单。
品牌,让江西“土特产”“面子”焕新、“里子”更实。
2024年,全省农产品电商零售额达308.7亿元,同比增长54.3%。入驻高端商超餐饮平台农产品累计1678款,2022年仅有3款农产品。建成农产品绿色直采基地36个,比2022年新增29个。
如何擦亮江西农产品金字招牌?我省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培育一批地方“小美特精”区域优势品牌,全面打响“赣字号”农产品品牌。要强化市场化思维,打造多元化营销网络,实施农产品“六进”行动,积极扩大出口规模,推动农产品拓市场、提销量、扩影响。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