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浙江缙云:黄茶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5-05-16 17:05:57 来源:缙云县委宣传部 作者:邱一 点击:389

“五一黄金周”期间,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景区内的“喜笑岩开”咖啡馆内游客趋之若鹜,店内创新推出的“缙云黄茶+咖啡”饮品受到好评,日均售出数百杯。

该饮品以当地缙云黄茶为基底,将茶的清幽与咖啡的醇厚巧妙融合。这也是缙云黄茶热销后,缙云县对缙云黄茶探寻延伸产业链和农文旅融合众多成功项目中的又一个成功范例。

山沟沟里出品的茶叶走进世界峰会殿堂

缙云黄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轩辕黄帝时期,传说中黄帝登龙升天时,金丹仙气外溢,使得所过之处的山头野茶瞬间绿叶化金枝。每到春暖花开时,茶树就会萌发出金黄色嫩芽。附近的农人采其黄芽,炒干后冲泡,茶汤金黄,叶片黄亮,清香不散,回味甘醇。缙云百姓因其黄帝所赐,故谓之“黄茶”,又名“皇茶”。

2006年,农业科技人员在缙云上湖村茶园首次发现黄化单株,经过培育,缙云黄茶“中黄2号”通过国家级品种认定。经检测,缙云黄茶的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6.8%-8.3%,茶多酚12.4%-15.9%,咖啡碱2.8%-2.9%,水浸出物42.1%-46.4%(干重),内含物配比协调。再加上缙云黄茶的制作过程中没有闷黄工艺,这使得茶叶中的大部分维生素得以保留。

2011年,缙云县三溪乡厚仁村村民李森洪毅然带着全部积蓄承包了村里500亩林地,注册成立缙云县轩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海拔800米的山地上开发种植缙云黄茶。2016年,一次偶然机会,李森洪送选的缙云黄茶与西湖龙井一同成功入选G20杭州峰会选定用茶。

“会后接到了全国各地茶商的电话100多个,都希望代理我公司的缙云黄茶。”李森洪回忆。如今,李森洪名下的缙云县轩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轩黄贡茶”品牌茶叶每年都供不应求,一茶难求。

高山上“黄金芽”成为贫穷山村的“摇钱树”

缙云县大源镇龙坑村由于海拨高,地处偏远深山,2016年种槙黄茶前,龙坑村的经济水平和农民收入在大源镇长期排名倒数第一。当地政府部门实施精准扶贫计划,动员在外做生意的村民郑国杨回村带领村民致富。

2017年,郑国杨回乡担任龙坑村党支部书记。他选定种植缙云黄茶为致富项目,发动全村群众种黄茶。为了提高村民的种茶积极性,他个人垫付30多万元资金为村民们买回了茶苗,还承包了村里900多亩荒山。

村民郑子友是第一批跟着种的茶农,2023年,他家的12亩黄茶收入达到18万元。尝到甜头的郑子友于是扩大规模,在邻村又承租了7亩地种茶。就这样,龙坑村种茶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的茶园连成了片,错落有致。


 大源镇龙辕黄茶基地。

“如今我们全村村民都种茶,核心区的黄茶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最多的村民有20多亩,年收入20多万元。”郑国杨说,回乡种茶本来是我的“副业”,如今却变成了我的“主业”。

在缙云,像龙坑村这样因种黄茶而改变困境的山村还有很多,而且与缙云相邻的仙居、永嘉、青田等县的山村也跟着受益。

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 茶农种茶无后顾之忧

缙云黄茶的最佳采摘时间是清明前后半个月,短时间内大量采摘的茶青非常考验加工环节,在缙云政府部门的积极争取下,2020年被列入全国浙南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成黄茶自动化生产线20条,茶农只需在附近便能找到加工厂。

“以前采茶旺季总是忙不过来,近年来在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了最先进的生产线后,再多的茶青也能吃得下,最忙的时候,每天可以加工出1000公斤左右干茶。”浙江久昇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旭亮介绍说。

除了像郑国杨、胡旭亮这样扎根在本地的茶企,也有在外为缙云黄茶奔波闯荡市场的缙云茶商。在上海从事茶叶生意20多年的缙云茶商俞远坚,凭借一己之力,在世界名茶荟萃的上海以每年4吨多的销量为缙云黄茶站稳了市场。他还自掏腰包在松江区八府茶城多幢大楼的外立面上竖起了“缙云黄茶”的广告牌,以此来宣传家乡特产。

为增加缙云黄茶的品牌效益,俞远坚、李森洪、郑国杨、胡旭亮等一批缙云茶企茶商都各自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龙辕、回头草、轩黄、久昇仟等一批知名品牌在全国打响。

近年来,缙云县还挖掘黄茶文化,编制黄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年扶持资金1000万元,标准化推进品种选育、苗圃建设、追溯体系搭建,加快促进产业发展扩面提效。在品牌推广上,每年组织参加各类茶叶博览会、举办缙云黄茶文化节和缙云黄茶推介会等活动20余场(次),最大限度展示缙云黄茶文化和特点,并在全国开出缙云黄茶品牌店30余家。

深化黄茶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

在做好茶产业的同时,缙云县深知“物尽其用”的道理,在延伸产业链上不断探索创新。

除了“黄茶+咖啡”,“黄茶+奶茶”等产品也被开发、流行开来。龙坑村的郑国杨通过与某知名奶茶企业合作,将缙云黄茶打入奶茶市场。缙云县溶江乡黄茶基地积极变“废”为“宝”,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工艺,将废弃茶末制作成茶皂,进而组成精致的洗护套装推向市场。

以茶园为依托,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舒洪镇大佑云天景区内200多亩缙云黄茶成为天然景区,还有采茶、制茶、泡茶等沉浸式体验。此外,基地还配备了茶文化展示馆、农家乐、民宿、婚庆主题公园等设施,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据了解,自2020年被列入全国浙南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来,缙云建成7个数字茶园,建设培育千亩黄茶村1个、50亩以上主体26家、SC认证主体8家;累计39家茶叶主体建立可追溯体系、覆盖率达70%

目前,缙云黄茶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达18个乡镇(街道)253个行政村,带动就业1.5万人,人均增收3800元。2024年种植面积达1.35万亩,产缙云黄茶58吨,产值1.2亿元。缙云黄茶已经成为缙云县乡愁富民产业一张金名片,在茶博会、中茶杯、国饮杯等评比中斩获10多次金奖、特等奖,荣登“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文化力指数TOP50”榜单。

缙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黄茶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种植、加工、销售以及产业链拓展等多方面的探索与发展,彰显出强大的产业活力与带动效应。(邱一/文 缙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