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茶博问茶,跨界新体验
时间:2025-05-27 17:05:44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来逸晨 裘云峰 周文佳 点击:406次

5月25日,为期5天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本届茶博会以“茶和世界,共享发展”为主题,展馆面积达6万平方米,设置标准展位2500个,吸引近千家传统茶企与新兴品牌同台竞秀。
本届茶博会共吸引近20万人次观展,创历史新高。现场展销两旺,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6736家专业采购商达成现场茶叶交易258.215吨,交易额2.887亿元。在这场全球茶业盛宴中,传统原叶茶的复兴浪潮、“新茶食”的跨界融合、茶科技的创新突破,勾勒出中国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立体图景。
传统茶正在复兴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中国人对茶的长情,正激发消费市场全新活力。
在浙江馆,长兴紫笋茶相关茶企特别设立了一个唐代茶饼的还原制作展区,成为全场焦点。通过完整还原陆羽《茶经》记载的“炙、碾、筛、煮”四道古法工序,来自中国首个茶叶加工工场的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加工技艺重现于世人眼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消费者对于古法制茶热情高涨,刚过去的春茶季,长兴紫笋茶产销两旺。以销带产,传统制作技艺正得到前所未有的传承,不少00后新茶人闯入传统手工制茶的赛道,传承并精进技艺,为古法茶推广鼓与呼。
“老茶”焕“新生”,本届茶博会主宾县湖南安化的破圈实践具有借鉴意义。在专场推介会上,安化县委副书记、县长潘文剑和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长王旭烽共同解密了“8亿年冰碛岩孕育的健康密码”:全球85%的冰碛岩分布形成的富锌硒土壤,造就了安化黑茶独有的高茶多酚含量。
基于此,安化县在茶博会现场创新发出《黑茶体重管理·百万行动招募令》,计划3年内招募百万消费者加入科学体重管理之旅,开启新一轮品牌年轻化、潮流化尝试:让安化黑茶成为都市白领办公桌上调节代谢的“轻盈伴侣”;在健身达人的水壶中成为燃脂塑形的“天然盟友”。
记者了解到,2024年,伴随茯砖茶、千两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化实现黑茶综合产值268亿元。目前,安化黑茶正以“产品多元化+品牌国际化”战略拓展全球市场,2025年目标实现综合产值300亿元。5天的茶博会里,安化通过“百名网红直播茶博会”等线上活动,进一步激活年轻消费群体对黑茶的认知与认同。
正如一位传统茶企参展商所言:“年轻人不是不爱传统茶,而是需要传统茶学会‘用他们的语言说话’。”
新茶食加速崛起
茶界,一场“从饮到食”的革命正在发酵。本届茶博会首设“新茶食·新茶饮”主题展区,吸引20余家茶叶深加工食品厂商和一众头部代表品牌参展。
“新茶食是以茶树等可食用植物相应部位为原料,经现代技术处理,将茶与众多食品相结合产品的统称。”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告诉记者,相比“新茶饮”,“新茶食”涵盖更广更多元,其概念更加契合当下生活场景和时代需求。
俗话说,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饮茶”到“吃茶”,“新茶食”方兴未艾,是茶产业顺应大食物观发展的一次革新。越来越多的非茶企业正跨界进军“新茶食”赛道。
茶博会现场,一款上线仅1月有余就爆卖1万单的新品——由无囿食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手杭州茶厂有限公司打造的龙井小麦精酿啤酒成为“香饽饽”。
“我们萃取明前一级龙井茶与小麦液一起酿造,这款啤酒的龙井茶含量达到每升12.5克。初入口是啤酒特有的麦芽醇香,转而龙井茶特有的香气在舌尖氤氲开来,入口后还带有回甘,层次丰富。”无囿食品科技市场部负责人朱婉婷向记者透露,5天内试饮近400升,一举收获40多个意向采购商。
“新茶食”也为传统茶企打开了新市场。
浙江华茗园茶业有限公司带来了抹茶手指饼干、抹茶粒粒脆、抹茶芝士小脆等烘烤糕点。“2016年起进入‘新茶饮’,2020年开始涉足‘新茶食’,这两大板块的收入占比逐渐攀升,是公司销售额的主要增长点。”企业负责人胡美娟说,目前,华茗园已成为浙江省茶叶饮品配料技术的创新基地,出产的茶、茶粉、茶萃取液等已成为星巴克、可口可乐等知名食品饮料企业的原料。
浙江九舟茶业有限公司展台的龙井茶冰淇淋摊位前排起购买长龙。“我们进场稍晚,做茶十年,去年才开始涉足‘新茶饮’‘新茶食’,但也是踩准了节拍,仅一年的时间,整个板块就从无到有,一举增长至总销售额的近七成。”公司负责人张黎表示。
全链条科技跃迁
科技创新加持下,中国茶业正发生从种植到消费的全链条变革。
产业链源头,浙江茶正加速推进品种创新。茶博会上,记者看到了一些继安吉白茶之后,浙江白叶茶的后起之秀——“中白4号”等。它相比经典品种“白叶1号”白化度更高,保证鲜爽口感,茶多酚含量更低,又减少了饮后失眠的影响。截至目前,浙江已获早生优质、叶色特异等新品种权茶树品种96个,申请茶树品种登记94个,为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提供了基础支撑。
生产加工环节,茶叶机械化最难的一环“采茶”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在浙江馆,一台打着“小茗采春茶,完整不伤芽”标语的小茗茶叶采收机吸引不少人驻足。出品方绍兴春茗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这种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新款采茶机,利用首创的梳叶分区切割和原位立姿输送技术保护幼芽,先梳理后切割,采得的芽叶完整度超九成。相比市面上大部分采茶机,不仅能保证茶叶产量,而且缩短机采间隔期,使茶树在采摘后能迅速恢复生长。
在一杯好茶到达舌尖的“最后一公里”——泡茶、饮茶端,变革也正在发生。“现代抹茶”“宋韵抹茶”“抹茶拿铁”……浙江馆内,一台拥有多种泡茶技能的胶囊抹茶机格外吸引眼球,只需1至3分钟,即可完成从胶囊喂入到成品出茶的全流程。“这台‘径山牌智能抹茶机’是我们历时两年打造,将整套传统点茶技艺通过现代智能化技术展现的台式设备。”杭州径山茶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徐丽娜说。
据统计,浙江目前拥有规模以上茶机生产企业50余家,茶机种类达100多种,茶机生产量、销售额占全国总量的65%以上,总产值43亿元,茶机厂家数量、茶机种类、生产量、销售额均为全国第一。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