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激活地标 成就“金标”

时间:2025-05-27 17:05:36 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陶 涛 点击:425

工人在分拣同心圆枣。

 

工人采摘枸杞。

近年来,我区立足地理标志资源禀赋,培育了一批享誉全国的区域品牌。从产品保护到“产业革命”,从区域品牌到“国际坐标”,宁夏正以地理标志为支点,撬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夜市里的枸杞原浆饮品

“五一”期间,中宁枸杞原浆铺子入驻网红打卡地——银川怀远夜市。游客们手握枸杞原浆饮品,在体验市井烟火气的同时,感受“枸杞+文旅”的跨界魅力,夜市经济点燃“时尚养生”。“没想到枸杞能这么潮!”511日,杭州游客李女士感叹道。

当中宁枸杞遇上现代消费浪潮,如何让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中宁县以地理标志为核心引擎,通过品牌保护、科技赋能、文旅融合“三驾马车”,推动枸杞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高附加值迈进。

中宁枸杞的“金字招牌”背后,是一套严格的品质保障体系。中宁县创新推出“四标一码”监管体系——“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九曲黄河LOGO中宁枸杞形象设计、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四标”叠加,配合“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质量追溯码,“四标一码”守护道地品质。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枸杞的“前世今生”,杜绝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我们以‘最严标准’捍卫中宁枸杞的道地性。”512日,中宁枸杞产业协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91家授权企业均需通过基地核查、加工能力评估等多项硬指标,对不达标企业实行“一票否决”,确保每一颗枸杞都经得起市场检验。

在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鲜果枸杞经过低温冷榨、分子锁鲜等工艺,化身100%零添加的原浆精华。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与中宁县太阳梁乡共建53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以保护价收购、技术托管等方式,让农户成为产业链的“第一车间”。为种植户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农资集采、劳务引进、整形修剪等托管式、订单式服务,着力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中宁县已推动30家枸杞生产、加工企业和15个种植大户与3.5万亩种植基地签订保护价收购、服务合同,鲜果保底价每斤5元,保障种植户收益,提升种植主体积极性。

“让枸杞跳出‘土特产’的局限,成为健康生活的符号。”该负责人表示,原浆铺子不仅是产品展销窗口,更承载着枸杞文化传播功能,千年养生智慧通过一杯饮品触达年轻消费者。目前,中宁枸杞深加工产品已从枸杞干果、锁鲜枸杞、枸杞原浆等传统产品拓展至枸杞果酒、枸杞糖肽等十大类产品,并畅销国内外。

“杞”向未来。从地理标志的严格管控到全产业链的价值重塑,中宁枸杞正书写着传统农产品转型升级的范本。2024年,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突破205.2亿元,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红梅杏的防伪经济学

“只要看到杏林,心里就踏实,就看到了希望。”512日早6点,彭阳县杏农韩鹏穿梭在果园中,忙着给杏林灌水。每年阳春四月,杏花迎春开放,都会成为彭阳县乡村生态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从六盘山下的枝头到北上广深的货架,彭阳红梅杏的身价如何实现从每公斤5元到30元的跃升——这背后,离不开地理标志与质量追溯体系构建的“信任链”,让黄土高原的“金果果”突破地域限制,书写着小杏子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故事。

这条“信任链”,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现“五统一”:统一品种、农资、技术、包装、销售,形成生产、销售、贮藏、运输、加工、包装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借助“互联网+地理标志产品”模式,建立彭阳红梅杏交易公共信息平台。对合格的红梅杏全部实行标志出售和优质优价,杜绝不合格产品及其他地区类似产品以次充好或冒充彭阳红梅杏的行为。制定标准化管理方案,指导果园配方施肥、丰产树形培养,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提升“彭阳红梅杏”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率,实行有效知识产权保护。同时,通过杏花杏果旅游文化节、红梅杏休闲观光采摘园等形式,扩大外界对产品品质和彭阳独特的杏文化的认知,提升了彭阳红梅杏品牌知名度。

2020年,彭阳县金凯杏子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第一批获批使用‘彭阳红梅杏’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与12个乡镇种植户签订红梅杏购销合同,并派出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了果品深加工产品的优质原料。”彭阳县金凯杏子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高文秀介绍,为保障杏果产品品质,该合作社采用“合作社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科技服务+种植户种植”模式,吸收108户果农为合作社社员,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筹经营方式,专业从事原料基地杏子等果品种植生产、贮藏、销售以及果树生产专用肥、药经营销售,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提供生产资料以及果品收购、加工、贮藏等服务,基地辐射带动彭阳县12个乡镇3000余户农民种植果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彭阳县通过良种选优和嫁接换优,扩大红梅杏发展规模。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红梅杏园8万亩,年鲜杏总产量1500吨,产值3000万元,真正实现了“一枚地理标志,带活一方经济”。

小小圆枣的独特生态链

在同心县,一片片枣林正焕发着蓬勃生机。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后,同心圆枣终端售价提升,带动周边枣农增收致富。

作为“同心圆枣”地理标志用标企业,宁夏圣峰百年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拥有1.5万亩枣树基地,通过构建“地理标志+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创新实施“枣+N”立体农业模式,在林下空间发展生态鸡养殖、硒瓜种植等特色业态,形成“树上红枣摇钱、林下多元生金”的收益结构。每年10万只枣园鸡创造的循环经济,既消化枣园虫害又产出高品质禽蛋,形成独特的“枣—禽—肥”生态链。同时,严格按照有机产品生产和管理,采用线上线下双向渠道,线上进行品牌推广销售,线下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设立销售窗口,利用枣树基地及林下种植、旅游等业态完成年产值8000万元。

地标产品的成长与保护

宁夏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孕育出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513日,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知识产权局)了解到,依据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政策法规,“中宁枸杞”2001年注册成为宁夏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4年,“宁夏枸杞”被核准为宁夏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48日,“盐池甘草”被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我区有各类地理标志产品共105件。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件,以集体、证明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31件,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农产品地理标志60件。

“我区将地理标志保护视为推动特色农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制定并印发了《知识产权促进创新驱动发展14条措施》及《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13条措施》,涵盖试点示范培育、商标品牌建设及地理标志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全面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工作。

截至目前,我区“六特”产业涉及的葡萄酒、枸杞、肉牛、滩羊等都受到地理标志保护,地理标志覆盖全区5个地级市22个县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大米、宁夏枸杞、中宁枸杞4件地理标志获得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正在筹建“盐池滩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彭阳红梅杏”被列入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名单。印发葡萄酒、枸杞、滩羊等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获准使用企业从2020年的67家增长至现在的472家。

我区持续组织开展打击地理标志侵权假冒、守护品牌等专项保护行动,严厉打击擅自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冒用、伪造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或使用近似标志的“搭便车”行为。通过建立地理标志保护白名单,加强对网络直播、第三方平台的监管指导,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保护。

积极协同联动,拓展地理标志合作交流,加强地理标志国际合作,强化跨区域地理标志的协同保护工作。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宁夏分中心,开展葡萄酒等商标海外侵权预警研究。自治区知识产权局联合自治区贸促会,组织地理标志外贸企业培训,并成功为13家企业15件产品开展品牌认证。与福建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对口交流协作意向书》,构建闽宁知识产权战略合作机制,并正式启动“益企维”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在地理标志保护、联合执法及联合惩戒等领域形成合力,深化双方协作与交流。盐池县与周边四县(旗)签署了《蒙陕宁三省四县(旗)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共同维护“盐池滩羊”地理标志品牌发展和声誉。

合力创新强化品牌发展

在葡萄园的智能监测大屏上,实时展示着每一个地块的降水、温度、湿度等,可以对葡萄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盐池滩羊养殖基地,每只羊佩戴的电子耳标记录着从饲草到出栏的全周期信息……如今,宁夏105件地理标志产品正经历一场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质变。

“我区充分发挥地理标志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地理标志运营试点工作。”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治区知识产权局择优认定10家单位为优秀地理标志运营试点企业,授牌并给予2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推动形成“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和辐射效应;大力开展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统筹推进宁夏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

据悉,我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先后将“盐池滩羊”“固原胡麻油”“彭阳红梅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固原黄牛”6项地理标志纳入国家重点联系指导名录,有力促进了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产业总产值已超600亿元,惠及40万名从业人员。

今年510日,宁夏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和“盐池滩羊”品牌价值在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品牌榜上分别位列第8、第10和第25位,品牌价值持续增长,文化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展现。

依托漫葡小镇、怀远红酒街、滩羊小镇等一批“网红”打卡特色文化街区,探索“地标+文旅”发展模式,推出宁夏地标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鉴会、固原黄牛宴、土豆宴、朝那全鸡宴等特色餐饮,打造安漠酒店、盐州客栈、贺兰山宿集等集生态养殖、文化艺术、展览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融合项目,有力赋能地标产品多元化发展,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 陶涛)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