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把中国茶文化带到世界各地!给新生代茶人点赞
时间:2025-07-04 18:07:11 来源:潮新闻 作者:胡亚茹 点击:422次

茶是刻入东方血脉的文化基因,当“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以后,茶的影响力遍及全球,成为世界共享的生活方式。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外茶青年,他们用热情投身茶文化的学习,用亲身实践去海外参与茶事活动,以国际思维重构茶文化的传播方式。
一段跨国的友谊
今年4月13日,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门口陆羽像前,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中国茶谣国际茶礼队欧洲三巡团正准备出发匈牙利。
此次“品饮中国 五洲茶亲”三巡团由16 名师生组成,包括国际中文教育专家、非遗研究专家、茶学专家及茶文化专业学生。三巡团团长、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主任王旭烽教授透露,团队筹备耗时半年,特别设计准备了包含“儒家茶礼”“唐风”“宋韵”等茶艺创意呈现舞台以及“六茶共舞”等体验类互动舞台,希望通过茶文化艺术的呈现,还原茶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枢纽作用。
在分享难忘的希腊之旅时,活动成员钱琰珂讲述了一段跨越国界的友谊。“这次活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那边认识了一个朋友,她是亚里士多德大学的学生,她对中文感兴趣很喜欢中国文化,所以自学了中文。她的开朗阳光、坚韧独立和智慧谈吐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短短相处了48小时后,分别时已经非常依依不舍。”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大家通过一杯杯中国茶的分享品饮,和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让外国友人对中国茶文化有了全新的认知。
三巡团在亚里士多德的合照
同为成员之一的王梓懿告诉记者,“当我们完成一场宋韵点茶表演后,与当地观众交流才发现,他们此前普遍认为抹茶点茶是源于日本。这次通过我们现场的演示和科普讲解,才了解到其深厚的中国起源。”相较于简单的单向输出宣传,同学们选择了一条更有效的路径——亲身参与、互动交流。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在分享与体验的潜移默化间,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并成功纠正了外国朋友长期存在的误解。
在全新启动的“三巡”活动中,添加了新茶饮品鉴这一环节。活动成员们热情邀请过往路人品尝精心准备的中国茶饮,一个普遍的现象令他们倍感惊奇:许多当地民众都掌握着简单的汉语。他们不仅欣然接受邀请,还主动用“你好”、“谢谢”等中文问候语与成员们交流。外国友人对中国绿茶的清新、红茶的醇厚等广为人知的大众茶类已有基本认知。然而,当活动成员们端出香气独特、工艺考究的黑茶和黄茶这些相对小众的中国茶类时,许多初次体验者瞬间被它们独特的风味魅力所征服——黑茶的陈香醇厚、黄茶的鲜爽甘润,为他们打开了茶世界的另一扇大门。
为期半月的三巡活动,茶青年们用茶席、茶饮、茶礼共叙文明互鉴的美好。对外传播中国茶文化,不仅在于传递知识,更在于创造深刻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连接。通过创新的形式和内容的深度挖掘,茶文化能够有效打破认知壁垒,以最亲切自然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播撒中国文化多样性、独特性和深厚魅力的种子。通过一杯茶,世界得以触摸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温暖的中国。
一堂生动的茶课
“大家把茶具先摆放好,回忆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摆放位置,今天我们将学习冲泡九曲红梅!”
每周五下午,在浙大城市学院里,龙井茶一级核心保护区新生代非遗传承人、杭州亚运会双语茶艺师郭真作为实践导师都会来给学生们上茶课。
选修茶课的学员都是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很开心能看到这么多年轻的面孔出现在课堂上,”郭真告诉记者,刚开始学生们会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觉得茶文化纷繁复杂,不知从哪个方向切入。因此在课堂上,郭真仔细地示范茶艺的每一个步骤,并观察每个同学的动作是否规范,在同学们提出一些基础小问题时,她一一耐心回复,她希望通过悉心的指导,学生能克服困难、学有所成。
考虑到学员们都是00后甚至05后,郭真在课堂上加入新中式茶饮、花香茶案例以及时尚好看的茶具展示,来提升学生上课的兴趣。
作为双语茶艺师,郭真先后参与了2023年杭州亚运会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等多个国际活动。在课堂上,她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倾囊相授——如何在国际化场景中尽可能消除文化隔阂?在展示当时的视频和场景后,学生们对当时的氛围有了直观感受,也对在国际化场景中展示茶艺和茶文化有了一定了解。
“首先要有文化自信,这是最重要的。中国是最早产茶的国家,也是茶艺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作为炎黄子孙和当代青年,我们学习茶知识,将茶文化带到广阔的世界舞台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郭真表示。
向国际友人普及中国茶文化时,郭真会巧妙运用生活化类比。例如,面向欧洲受众时,可借鉴其熟识的红酒体系,类比讲解中国六大茶类的划分与各自特性。这种“以酒喻茶”的方式,因其贴近受众日常经验,能有效跨越文化差异,让外国受众更直观地理解中国茶的丰富内涵。
一次深刻的留学之旅
洛狄是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的留学生,今年恰好大学毕业,即将去云南农业大学继续攻读茶学研究生。初次在线上联系洛狄,担心和这位俄罗斯小伙无法用中文流利交流,他说放心吧,中文没问题。,
2018年,洛狄来中国旅游时偶然被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王旭烽邀请来学校参观,了解中国茶文化。此后洛狄便决定投身于这个专业,留在该校学习。在谈及为何会选择继续去云南深造时,他兴奋地表示,“我很喜欢普洱茶,去年在云南游学了一段时间,发现与江南茶园的秀美不同,云南的茶树更加自然原始,在整片森林里除了茶树还有各种不同的植物,这种气候条件下产出的茶味道也完全不同。”
洛狄很喜欢和大家在网络上交流,也喜欢在中国社交媒体发布自己学茶日常和看法。他认为在中国社交平台,与网友们交流,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去年7月,洛狄亲自到云南普洱学茶,学习熟普是如何渥堆的。一堆20吨左右,发酵40-50天,在这个过程中堆要翻7次,都是手工翻的。“车间里又热又湿,我不敢想象这个劳动是多么辛苦多么累。”洛狄在小红书写道,“到普洱当茶工什么感觉,知道好茶为什么这么贵了吧!”
洛狄告诉记者,在俄罗斯饮茶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交功能。当地消费者起初习惯于饮用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的平价茶叶,对于部分中国茶叶定价高昂曾感到不解。近20年来,俄罗斯境内开设了大量中式茶馆,其供应的中国茶叶品类齐全。当地民众得以品尝到乌龙茶、黑茶等产自中国不同地区的特色茶类。在体验到中国茶丰富的口感和了解到其养生功效后,俄罗斯消费者逐渐认可并消费品质更好地中国茶叶。
未来,洛狄的梦想是毕业后进入一家茶企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创立属于自己的茶叶品牌。“自己种茶、自己做茶。”洛狄坚定地说道。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