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从一只蟹 窥见银川适水产业品牌跃升信心
时间:2025-07-07 17:07:04 来源:银川日报 作者:刘薇 吴戈 周志翔 点击:392次

近日,兴庆区举办了首届中国西部虾蟹产业发展大会暨兴庆区首届虾蟹美食节,同步发布“塞上黄河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并为虾蟹产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都市优品农业产销联盟揭牌。与此同时,贺兰县黄河大闸蟹亮相“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这项素有“河蟹界奥斯卡”之称的赛事,被视作西北特色农产品迈向品牌化、高端化的关键一步。
兴庆区、贺兰县两地正同步以河蟹打一场突围战。身处西北地区,何以有这样的信心做品牌破圈?无疑是实力与借力之功。
观点①
以水破题,完成生态价值变现
银川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一切发展都离不开围绕水资源做文章。银川发展适水产业,首先锚定“四水四定”,将黄河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作为产业根基。现在以及今后,银川仍然要以水为题、用水破题,发展适水产业正是解题的一种做法。
以“四水四定”为引领,将“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理念深植于发展脉络之中,适水产业依然大有可为。用好每一滴黄河水,以效益为目标,以品牌为媒介,构建起黄河岸边适水产业的银川模式,让每一滴水都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以“养好一只蟹”为突破口的适水产业,是将生态价值变现的典型。依托黄河湿地与湖泊资源,银川通过标准化养殖、生态化管控,培育出肉质鲜美、品质上乘的黄河蟹。从蟹苗选育到水质监测,从生态饲料研发到品牌溯源体系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生态保护的坚守与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当“银川黄河蟹”带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走向全国市场,其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价值链条,生态资源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认可,最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如今,银川正以水为笔,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从“养好一只蟹”到“做强一条链”,从产出单一产品到打造全域品牌,塞上湖城正用实践证明:守好绿水青山,方能端稳“生态饭碗”,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观点②
科技加持,驱动产品品质提升
此番参赛也罢,发布区域公用品牌也好,信心从哪儿来?就是发展适水产业,把螃蟹、虾养出了名堂,得到了业界与消费者肯定,究其根本,还是技术加持下的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发展的阈值,让过往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近年来,银川以“向盐碱地要效益”为破题要义,借助科技创新,从而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基地,让南美白对虾在西北盐碱地健康生长。同时,依托冷水资源优势培育虹鳟、鲟鱼等高端品种,逐步使三文鱼工厂化养殖实现零的突破。
如今,依靠这条发展新路,仅贺兰县一个县的水产产值就突破9亿元,用西北地区2.3%的养殖水面生产了11.3%的水产品。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它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过去,盐碱地因治理难、治理时间长、治理方式复杂等问题,一直是银川大地上的一块“顽疾”。如今,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不再是单纯的治理,而是思考如何把土里的盐碱利用起来。思路的转变,再加上技术创新的加持,让盐碱地由“顽疾”变成了能产生价值的“人造海”。
由此不难看出,在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甚至可以说,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之光照亮发展新征程,让创新的种子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观点③
全链发展,树立品牌产业进阶
银川适水产业的品牌信心树立,与本土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如出一辙,都经历了从学习探索到自主创新,从产品生产到品牌建设的过程。而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是从原料供应走向产品深加工、延伸供应链,形成产区品牌认同,甚至成为区域产业主导者。这是银川适水产业发展必须经历的全链化路径。
事实上,银川市在适水产业发展中,已经开始注重产品深加工,建设了以大宗淡水产品为原料的“鱼丸”“鱼饼”和以加州鲈鱼、斑点叉尾鮰为原料的“鱼片”“生鲜”预制菜生产线。这些深加工项目落地,意味着银川的适水产业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原料供应,而是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跨越。
而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必须打造品牌,尤其是公共品牌,以整合区域内优质资源,提高市场认可度。本次建立产销联盟,与此前建设现代化河蟹分拣中心等基础设施相关联,皆为全链发展之一环,在品质管控与高效流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迈进。
值得注意的还有两个方面,一是相关配套产业,如物流、包装等需要同步跟进,以确保全产业链顺畅运作;二是科技创新与产业标准确立,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合作,为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并以明确的标准确保产品品质和一致性,这是打破各县区地域限制,从“各自为战”转向“攥指成拳”的区域协同品牌共融之道。当赛事影响力与产业资源共振共鸣,“塞上黄河大闸蟹”将会是整个银川适水产业的集体名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