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从福鼎白茶到黄河口大米: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如何飘香国际市场
时间:2025-07-08 17:07: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杨秀峰 点击:390次

7月4日,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贸促会主题日活动——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旨在向国际宣传推广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提高公众对地理标志产品代表的高品质食品的认识,为中国地标企业融入全球绿色农业供应链提供国际化平台。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公众健康饮食理念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因其独特品质日益受到国际市场关注。他强调,推动高质量地标产品融入全球农业供应链,既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为此,中国贸促会通过举办经贸活动、签发《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证明书》等方式,促进国际合作,并将在第三届链博会上设置绿色农业链展区,全面展示食品农产品的全产业链优势。
会上,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代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代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代表分别就本区域地理标志产业的质量安全体系和高质量产品做了主题发言介绍。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表示,2024年,福鼎市茶园可采摘面积31.91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4.1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55.18亿元。“福鼎白茶”先后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产品名录。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茶农受益”的模式,从生态种植、数字溯源到品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质量赋能产业发展链条,带动了大量就业,增加了涉茶人员收入,成为“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生动实践。
“化州化橘红,胜在道地。”广东省化州市委副书记傅婕丹介绍,“化橘红”凭借独特的药用价值与严格的品质管控,2006年就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化橘红”已形成“药典标准+地方标准+地理标志标准”三级标准体系,完整覆盖化橘红产品生产全周期,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环节信息,化橘红的品质控制贯穿种植、加工、流通全流程。
“依托黄河入海口每年约1万亩的新生土地,拥有滩涂、沼泽和浅水区的资源优势,聚焦水稻、海产品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了‘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海参’等1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委副书记董圆圆表示,通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认证工作,提升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了一批新兴农业企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福鼎白茶、黄河口大闸蟹、河口刺参、化橘红、阳信牛肉等知名地标产品企业进行了推介和现场展演,合力讲好地标品牌故事。
东营盛洲粮油有限公司带来的高原藜麦、盐碱地大米等特色农产品,令与会嘉宾颇感意外——许多人原以为藜麦只能在高原地区种植。东营盛洲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利解释,东营作为渤海入海口,拥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和充足日照,恰好为藜麦等耐盐碱作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依托这一独特优势,公司以“立足黄河口,深耕土特产”为发展理念,持续开发出黄河口大米、野黑豆、槐花蜂蜜等产品,获得了多项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以及中国贸促会颁发的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证明书。
常州市昌玉红香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冬生表示,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模式,注重品牌打造,先后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并获得江苏省、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高质量的地理标志产品融入全球农业供应链,不仅是我国地标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步。”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主任闫芸表示,中国贸促会牢牢把握助力稳定全球供应链这个根本,在举办地理标志经贸活动、出具《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证明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助力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提高国际品牌影响力和融入全球农业供应链。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