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乡村规划里的“振兴经济学”

时间:2025-07-08 17:07:37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孙慧 苏军 尹建军 点击:421

依据村庄规划布局修整村道,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抱邱村通往田洋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救活”了一片抛荒的田地。如今,田洋里插上了稻秧,村民们骑着电动车、摩托车来来往往,运稻谷、栽秧苗轻松不少。

依托村庄产业发展规划,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鼓励村民以房屋入股做民宿生意,一个村庄发展出74家民宿,客房2000余间,年接待游客超28万人次,产业年营收超过5000万元。

这样的乡村振兴场景,在琼州大地上持续上演。以科学规划为笔,以乡村空间为卷轴,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海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分类推进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工作,着力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规划支撑和要素保障,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五指山下茶香日子甜

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村民王菊茹每天早上去采茶,下午回来在自家手工作坊里炒茶。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坐在门前,一边饮茶一边观赏手工炒茶。王菊茹觉得,这样的生活,茶香日子甜。

毛纳村生态环境优美,生产的大叶茶味甘清香,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来品茶、赏茶。2021年,当地政府启动毛纳村乡村规划编制,提出依托雨林、茶、黎族文化三大核心资源优化用地空间布局,推进茶旅融合项目建设,强化村庄特色风貌管控,建设集党建学习、黎寨茶园体验、雨林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在开展、落实我省乡村规划编制工作中,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提出,要通过摸清乡村资源家底、划定乡村生态空间、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节约乡村建设用地、规范乡村建设行为等措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互动互促,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

按照相关规划设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将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实现经济与环境良性互动,是毛纳村乡村规划蓝图中的重点。在满足村民住房刚需和设施配套用地需求基础上,规划为毛纳村发展乡村旅游预留了建设用地指标,建设民宿、休闲商业区等旅游配套设施,并明确建立以茶叶生产为主,林下种养为辅的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四年来,毛纳村的茶树种植面积已经拓展至2900亩,茶青收入150万元,2024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万元。茶旅融合,毛纳村先后建成了宝山竹屋、民宿空中岭茶园坊等文旅设施,手工茶坊、农家乐、土特产店等业态出现,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17.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1.22万元。

闲置民房也能“入股”增收

“很多村庄的资源很好,发展前景可期,但是受困于土地资源布局零碎,利用粗放,甚至有很多土地是闲置浪费的。”海南中元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乡村规划师施家鑫认为,乡村规划要通过整合资源、盘活闲置土地、重构产业生态等方式,助力乡村实现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提升。

紧邻亚龙湾的博后村,曾由于土地资源零散破碎,民宿产业发展受限。在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指导下,该村抓住底线管控空间优化、要素保障促进发展、连点带面提升风貌这三个重点,精细化布局各类用地,盘活存量土地,让民宿产业做大做强,成为三亚市首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的行政村。

“村庄发展需要培育产业,产业发展就需要整合土地、资金等资源。”乐东黎族自治县抱邱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泽安说,2021年,该村利用“三块地”政策,将腾挪的零散建设用地指标集中规整,并对外招商,成功入市17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引入企业发展泥陶产业。

不少村庄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强化土地等资源要素保障,腾挪乡村建设土地空间,盘活闲置的存量民房,助力乡村振兴。华兆(海南)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灵介绍,该企业联合三亚市天涯区抱前村集体企业,打造民宿和主题农场等农旅融合项目,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每年房租有3万元收入,每个月工资到手2000多元。”抱前村村民苻学明通过将闲置民房“入股”合作开起民宿,既是股东又是员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生活。

乡村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在编制和落实乡村规划过程中,我省各地注重挖掘村庄特色资源,依托资源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和整治村容村貌,让不同的乡村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在屯昌县乌坡镇青梯村,南药新石器文化馆已经落成。该村抓住“南药之乡”的独特优势,规划以南药新石器文化馆、青梯非遗造物坊和青梯艺术馆为基础,把乡村打造成“文化旅游+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特色研学旅游村庄。2024年以来,青梯村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旅游收入约680万元。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番响村,是白沙起义的策源地,当地深入挖掘白沙起义红色资源和黎族特色资源,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提升乡村环境风貌,打造红色文旅中心和黎族风情特色村庄。

“番响村通过加强风貌管控,推动田园变公园,以番响河为主轴进行生态修复,在疏通河道消除地灾隐患的同时修建堤坝和美化环境,提升整体村貌”红毛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三觉介绍,该村还依托当地的生态资源,发展油茶、益智、养蜂等多种特色产业,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9万元。

“目前我们已经对全省200个和美乡村村庄规划进行优化提升,进一步优化乡村地区空间布局,营造和美乡村新风貌,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条件。”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资规部门已累计为7.82万户农户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推出一批村民“看得懂、喜欢用、用得起”的农房报建图集。通过规划赋能,不断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扎实推动海南和美乡村建设。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