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三问茶博会:济南如何打造产业创新样本
时间:2025-07-09 17:07:43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作者:吉宝飞 点击:405次

观察茶产业发展,济南茶博会是一扇窗口。
在山东济南趵突泉的汩汩水声中,中国(济南)第十九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如约而至。这座非茶叶主产区城市,何以将一场展会持续举办十九届?探寻“泉城茶事”长青密码,藏在三个深刻命题里:“为什么能”的底气、“为什么行”的实力、“为什么来”的魅力。每一届茶博会的成功举办,都是济南茶产业厚积薄发的鲜活注脚,并以三重视角演绎中国茶产业发展的活力与韧性。
为什么能?
政府注力市场筑基
济南茶博会持续举办,答案就在“政府注力、市场筑基”的协同中。
市场的根,扎得深。1996年,济南市供销合作社将八里桥仓库改造成简易交易大棚,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由此起步,在茶业市场化浪潮中蹚出南茶北销之路。留得住商户,济南茶叶批发市场靠的是“保姆式”暖心服务:“首问负责制”兜底大小事,“一站式大厅”办好全流程,连子女入学、物流运输等“心头事”都一一办妥。这份“招得来、留得住、挣到钱”的实在,让680余家商户扎根于此,年销茶叶40亿元,联动20多个茶产区,蜕变为全国茶叶流通的“江北枢纽”。茶界泰斗张天福亲题“江北第一茶市”,不仅是认可,更是对其扎实发展的见证。
本届茶博会开幕式上,济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任广锋发出“以茶为媒聚志士”邀约:“济南茶博会成为茶产业提质增效、茶文化交融互鉴、茶企开拓市场和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茶’成为济南另一张亮丽名片。”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表示:“济南茶博会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重要展会之一,是推动全国各地茶商深度对接、促进南茶北销与‘北茶南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茶博会是济南市持续举办时间最长的展会。”济南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黄波坦言,“少不了中茶协的支持,得益于政府架起资源互通的‘产业虹桥’,更离不开茶商们的认可。”
政府的力,用得巧。济南茶博会这盏香茗持续回甘,离不开政府作为“侍茶人”的匠心运筹,在顶层设计中谋篇、在政策护航中托举。当政策化作温壶的热焰,资源凝成投茶的巧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茶席之上,自然蒸腾起产业繁荣的茶香。有这样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济南茶博会自然“能”办,且能越办越好。
为什么行?
向“新”而行 融合共生
济南茶博会行得通、办得好,关键在于持续创新。
茶产业创新浪潮中,济南茶叶批发市场顺时求变:建“泉润十方” 生活馆,以“泉、湖、山”为纲向全产业链跃升;超九成商户深耕自有品牌,以匠心铸品质、辟新途;“茶二代”承古法之魂、融时代之智,直播间里传香、茶餐厅中品新,文创礼盒藏巧思、数字茶园显科技,推动茶产业从传统市集蝶变为集文化体验、休闲消费、数字营销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泉城茶香也在守正创新中焕发全新活力。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济南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刘勇感慨:“创新潮涌间,‘江北第一茶市’金字招牌愈发璀璨,南茶北销的重要平台早已成永不落幕的茶博会。”
展会形式亦在突破中焕新。从单一招商平台,成长为产业盛会、文化盛宴、消费盛典三位一体的茶界嘉年华,本届茶博会紧扣“三茶统筹”,让茶香借创新破圈:“地铁茶香聚”市集、斗茶游园会造国潮沉浸空间;茶啤、文创等新品迭出,探“茶+”无限可能;台湾茶品鉴、滇红茶推介等活动,既促产销衔接,又厚植两岸情谊;融城市IP的环城品茗、名泉雅集,让泉声与茶香共鸣,构“观泉、品茶、文旅”共生场景。
王庆点赞:“盛会为泉城茶产业‘强品牌、提消费、拓市场’蓄能,推动泉茶向‘新’而行。”黄波介绍:“茶博会是推新拓市的桥梁,春茶首展、全链联动,既富茶商,更活消费。”正是这份不息的创新力,让济南茶博会始终与市场同频、与时代共振,涌动蓬勃生机。
为什么来?
价值坐标平台魅力
各地茶企、茶商、茶友为何纷纷奔赴济南茶博会?因为这里有强大的吸引力:实打实的效益、价值坐标和融合魅力。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茶博会共设展位1500个,参会、参观人员超10万人次,现场交易额达8800万元,合同订单及意向交易额超5.2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商机和合作机会,吸引着众多从业者纷至沓来。
于茶商而言,茶博会俨然是一方价值坐标。
连续参展19年的泉德利茶业有限公司,从推销散茶到推广品牌茶产品,见证了安溪铁观音打开北方市场的全过程。“含香东方”三代制茶人,在这里完成了从传统茶商到新茶饮供应商的转型。日照御青茶业公司连续三年参展是因为“这里有很多老朋友”。基于茶博会与客户更好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福建省大沁茶业有限公司成立10年、参展10年。正如云南凤庆滇红参展商所言:“首秀即获认可,这就是平台的魅力。”
这种魅力源于三个维度:一是产业链聚合效应——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带动四大茶叶市场、2000家商户形成的产业集群;二是多元化价值创造——40余场茶事活动构建“茶+”生态;三是跨区域协同发展——十余个茶叶主产区政府组团参展带来的产销对接。当勐海古树与西湖龙井同台竞秀,展现的正是中国茶产业的蓬勃生机。
这场北方规模最大的茶业盛会,正以强劲的“磁场效应”诠释着“为什么来”的深层逻辑——这里不仅是商贸往来的“黄金码头”,更是价值共创的产业高地。
茶,不仅是悠久绵长的历史文脉,更是润泽民生的产业品牌。一杯“泉城茶”,泡出了流通节点的产业盛势,更沏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独特韵味。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