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溯源守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阿勒泰羊的鲜美密码

时间:2025-07-11 17:07:42 来源:阿勒泰新闻网 作者:常轶茹 点击:410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轶茹)泱泱中华,地广物丰。一方水土,一方特产。

在浩若星辰的“地方好物”中,阿勒泰羊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产地为“姓”、以口碑为誉,独树一帜、闻名天下。

 

记者阿尔达克·拜斯汗 摄

从源说起何以阿勒泰羊?

阿勒泰羊历史悠久,是当地牧民经过千百年辛勤培育而成的优良地方品种。

阿勒泰羊早在1000多年前的《新唐书》等史书上便有记载,唐朝贞观年间,曾被作为贡品献给唐朝宫廷。  

阿勒泰羊属肉脂兼用型地方绵羊良种,其头中等大,额较窄,耳大下垂,间有小耳。公羊角大而呈螺旋形,母羊角小而尖。肌肉发育良好,腿高而结实,肢势端正,蹄小而坚实,脂臀大而稍向下垂,毛色以棕红及浅绿色为主,其次为白、黑及花色。肉质细嫩,无膻味,为羊肉中佳品。

它们毛发微卷、四肢短粗、弹跳能力突出,因为常年生活在山地众多的高寒地区,脂肪囤积在臀部,让它们得以“轻装上阵”翻山越岭,和游牧民族一起转场、迁徙。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阿勒泰羊的缘起得益于阿勒泰丰美的天然草原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

阿勒泰,地处内陆腹地,又四面环山,素有“金山银水”之称,被誉为“北疆水塔”,有56条河流在这片土地上流淌。

这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一股暖湿气流从遥远的大西洋腾起、涌动,顺着西风环流,沿着额尔齐斯河谷地长驱直入,与欧亚大陆深处的阿尔泰山脉相遇,气流抬升、水汽凝结,在高山之巅形成降雪和冰川,丰沛的冰雪融水孕育了阿勒泰浩浩汤汤的河流。

而阿尔泰山南麓的阿勒泰地区,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山地植被呈垂直分布。自下而上分别是山间盆地、1100米以下山麓草原带、11002300米之间的森林带和能够作为优质夏季牧场的2300米之上的山地草甸带。

为了能让阿勒泰羊吃上最好的草,当地牧民根据四季变化,在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原间不断转场,牲畜四季都能吃到“时令美食”。

“时令美食”除了鲜嫩的牧草,更有阿魏、肉苁蓉、柴胡、芍药、黄芪、甘草、一枝蒿等药材。“阿勒泰独特的地缘优势、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多样化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特性,并且水源丰富、空气纯净,尤其适宜部分中药材对高海拔、长日照、温差大、喜冷凉、耐干旱等气候环境及独特土壤的生长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阿勒泰地区已发现2200余种野生植物,其中有600种左右的药用植物。”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名誉馆长王仁说。

“尝百草”的食谱,让阿勒泰羊累积了大量风味物质,在时间的作用下,慢慢深入到羊肉的肌理之中。阿勒泰广袤草原这独特、天然的“自助食堂”,让阿勒泰羊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口感,亦是独一无二的好吃。

饮水食草,阿勒泰羊体内的酸性被中和。肉质开始朝着人的味觉地图追寻,直到难忘的鲜香藏入每一寸羊肉,它终于成了大家餐桌上的头牌。

“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黄金道。”这是独属阿勒泰羊的“自然天成”。

从味觅寻    阿勒泰羊鲜美密码

如果问热爱观看美食节目的“老饕”,有没有一个人,从没有让自己失望过?

那这个名字一定是:陈晓卿。

在陈晓卿带领团队遍走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寻找全球风味,制作出《风味人间》这部美食纪录片后,无数食客表示,这部纪录片看得让人咂嘴咂舌,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美味的强烈冲击。

而这部近满分的美食纪录片第一季第一集开篇讲的便是阿勒泰羊。

在第一季第一集《山海之间》,前一秒,万羊自由齐奔;下一秒,羊肉幼嫩酥软、油脂丰沛、浓香清甜……鲜嫩就在眼前。

陈晓卿曾讲过一个笑话:“宁夏和甘肃都开过发布会,说他们那里有全世界最好吃的羊肉。新疆人很不屑地说:‘他们再努力努力,就能赶上北疆的羊了。’”

是的,在北疆之北的阿勒泰,有全中国最好吃的羊——阿勒泰羊。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评价:“拥有广阔草场的新疆阿尔泰山脉、宁夏贺兰山脉、内蒙古阴山山脉,是最适合牧羊生活的环境。”

生长在阿尔泰山南麓的阿勒泰羊,四季转场,每年“搬家”80多次,行走近800公里的山路,沿途跋山涉水,是世界上游牧路途最远的“千里羊”。

转场,是在不同高度上的移动。

阿勒泰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地区之一,境内广袤的四季草场,分布在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之间。

由北向南,地势由高至低,地貌从白雪皑皑的山顶、广袤无边的森林,逐渐向极地苔原、明媚草甸转换,最后延伸至准噶尔盆地中心。

当漫长冬季来临,“雪赶牛羊走”,在远离山区的“冬窝子”,牛羊嚼着牧人准备的饲草,静待春天;入春,草木复苏,新一年的转场便跟随春天的脚步,由南向北渐次移动;至夏,从山前到高山,羊群追随丰美的水草,不断向北;当秋风乍起、草枯地黄,转场路线转而向南,回到温暖的河谷低地,再次回归躲避严寒的港湾。

牧民们总能敏锐地踩到季节的节拍。南北折返,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

在四季牧歌的阿勒泰,高山牧场的牧民承袭着千年传统游牧方式,每年从春至冬,由南往北再往南迁移往复,行程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千公里。

在牧民垂直移动放牧中,转场能够合理利用牧草资源。“这种独特的放牧方式,适应了当地的高山草地自然生态系统。”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陈祥军说。

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夏季转场的时节,广袤的草原便会上演震撼人心的壮丽图景:数十万头(只)牲畜奔腾而过,仿佛大地的脉搏在跳动,气势磅礴。驼铃声、牧歌声与马蹄声交织成独特的草原交响乐。对当地牧民而言,这既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也是最富诗意的日常。在这片辽阔之中,每一次重复都藏着生活的智慧与喜悦,是用脚步书写的生命史诗,是北疆草原最动人的灵魂印记。

 

记者阿尔达克·拜斯汗 摄

阿勒泰羊,烙印着特定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双重密码,承载着当地群众与自然共生千年的智慧。

当人们在餐盘中品尝阿勒泰羊的鲜美、齿间回味它的清甜时,舌尖感知的不仅是独特风味,更是阿勒泰山水精华的浓缩。阿勒泰羊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让“自然生态”“诗与远方”这种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尝”。

“芯”出发 守住阿勒泰味道

78日,福海种羊场阿勒泰羊繁育中心(核心育种场)(以下简称“种羊场”)一排排羊舍整齐有序、纵横相连,耳畔满是此伏彼起的“咩咩”声,工作人员正忙着给羊拌料、喂料,一派繁忙景象。

“种羊场是阿勒泰地区唯一的自治区级繁育中心,也是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的‘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福海县畜牧工作站站长艾地尔汗·沙合多拉说。

种质资源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是种业振兴的“芯片”。为了提升繁育效率和羊只质量,种羊场积极引入现代化养殖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让优质阿勒泰羊的繁殖效率大幅提升。

“种羊场已全面建成集科学化、现代化养殖体系,以精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主导模式,构建智慧(数字)种羊场,配备了电子耳标、恒温饮水系统、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种羊智能称重分群系统等物联网设备,对种羊进场管理、繁殖进程、疾病免疫、日常饲养、日增重、料肉比、指标分析等过程全程跟踪。”艾地尔汗·沙合多拉说。

目前,福海县拥有阿勒泰羊核心群6群、扩繁群94群,羊只总数达45.91万只,每年出栏量超过20万只。

2019年起,福海县以种羊场为核心,通过大力培育联合育种示范户、构建完善育种机制,推动优质阿勒泰羊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示范户数量从11户增至2024年的94户,累计鉴定一级以上阿勒泰羊2.1万余只。

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哈伦别克·海诺拉说:“我们积极与畜牧科学院、疆内院校展开深度合作,邀请专业团队全程指导阿勒泰羊的饲养过程。借助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加快优质种羊的繁育步伐。同时,技术团队开展营养调控实验,精准调配饲养配比,显著提升了单只羊的经济价值。”

2024年,福海县与新疆畜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团队强强联手,引入胚胎移植技术,有效提高了阿勒泰羊繁殖速度与品质,更好推进阿勒泰羊提纯复壮。

“去年,我们在福海县移植了150只受体阿勒泰羊。”新疆畜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林嘉鹏说,“实施羊体外胚胎生产、移植技术可以一次性获得多个后代,从而提高阿勒泰羊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益,增加养殖户收入。同时,可以将优秀个体的遗传物质迅速传播到整个群体中,从而产生较多的良种羊后代,加速优良品种的推广。”

“阿勒泰羊”不仅在福海县蓬勃繁衍,一路东行,在富蕴县,“阿勒泰羊”走出了一条“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产业生态,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当地特色品牌“小羊可可”市场已经开拓到广州、上海、福建等地。富蕴县泽通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戈壁绿洲生态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永乐说:“阿勒泰羊的美味让每一位食客久久回味。我们在西安市增设仓储转运,解决肉类难储存、运输久的难题,真正让阿勒泰羊走到国人的餐桌上。”

富蕴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工作站站长薛利说:“为了优化生产方式,我们推行了生产畜上山放牧、非生产畜育肥出栏模式,并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以此实现本地畜牧业的规模养殖和高效生产。目前,我县阿勒泰羊种羊场已投入运营,并取得了地区级种畜经营许可证。在保障县域内种公羊供应的同时,2024年还成功向内蒙古及疆内其他区域销售了653只种公羊。”

横跨沃野,一路向西,在哈巴河县,一部手机就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当上“羊主人”。原来,一种名为“云端代牧”的创新模式正借助数字化手段,为传统畜牧业开辟出一条全新发展之路。

“现在,咱村的羊可以被全国人民领养啦!”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阿勒泰地区分行驻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库尔米希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周凯笑着说。原来,这得益于村里创新推出的“云端代牧”模式。只要在微信小程序上轻轻一点,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就能挑选到心仪的阿勒泰羊小羊羔,成为溯源有机代牧的“羊主人”。而后续的代牧工作,则由当地经验丰富的牧民负责。消费者通过手机,就能随时查看羊的成长环境,真正实现养殖全程溯源。

周凯介绍,去年村里1000多只羊通过“云端代牧”的方式,每只以950元卖出,比以往每只多卖100多元,1000多只羊增收十几万元。牧民沙布尔别克·哈巴斯高兴地说:“这种放牧方式不仅时尚,我们的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

“预计到2025年末,阿勒泰羊生产畜200万只、出栏148万只,产值达22.2亿元;到2030年,阿勒泰羊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养殖规模稳步增长,精深加工、分销能力大幅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供应力明显增强,成为促进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努力把地区建设成为新疆乃至国家羊产业发展优势区。”地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科长叶尔兰·斯拉木汗说。

阿勒泰羊,是阿勒泰献给人们的生态珍馐。阿勒泰地区将以敬畏之心守护生态根基,以创新驱动产业跃升,必将阿勒泰羊这张“金名片”持续散发独特光芒。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