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三产融合酿造“振兴味道” 产业链延伸激活“造血基因”

时间:2025-07-11 17:07:24 来源:改革网  作者:何莉 李雅 点击:396

晨雾中的资阳市雁江区堪嘉镇胡石桥村,为民农场的兔舍飘出轻音乐。“音乐是兔子的‘减压秘方’,一定要及时给兔子放。”周泽彬正在给工人交代饲养兔子的注意事项,转身又钻进蔬菜地察看蔬菜长势。

七年前的城市回归者,如今已成三产融合的领航人——这条从土地延伸到餐桌的产业链,正探索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致富路,激活雁江乡村的造血基因。

归乡筑梦

从城市回归乡村的“新农人”

2018年,当许多农村青年选择奔赴大城市寻找机会时,41岁的周泽彬却作出了一个让身边人意外的决定——回到家乡,投身农业。

“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农业又苦又累,赚钱慢。”周泽彬回忆道,“但我看到的是机会——家乡的土地、生态、劳动力,都是宝藏。”

“在外打拼多年,我始终惦记着家乡。每次回来,看到年轻人外流,心里很不是滋味。”周泽彬说,看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陆续出台,看好家乡前景的他,带着半生积蓄和满腔热情,回到堪嘉镇胡石桥村,开始了他的创业路。

投入所有积蓄,周泽彬流转了几十亩土地,建起了鱼塘,同时养起了鸡、兔、羊,看着眼前初具规模的农场,他满心以为万事将会顺遂,然而问题接踵而至……

“刚开始不懂技术,仅凭外出考察学习的技术完全不够,鱼苗病死、家禽销路不稳定。”回忆起初期的困境,周泽彬坦言,也曾想过放弃,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得坚持。鱼苗病死就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咨询专家,慢慢掌握养殖技巧;销路不稳定就积极对接经销商,最终与资阳天王农产品市场达成长期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场逐渐步入正轨。

破土而生

从单一养殖到立体农业的“破圈”之路

不满足于单一业态的局限,2020年,周泽彬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田野。周泽彬告诉记者,鱼塘的水用于灌溉蔬菜,蓄禽粪便发酵成有机肥,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产品品质。有了想法,周泽彬便再次流转了200余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蔬菜。他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精心打造了一个高效、生态的种养结合绿色农业体系。

这套高效循环的体系虽然运行良好,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优质农产品,但周泽彬深知,要真正在乡村立足、实现可持续增收,必须突破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的瓶颈。但单纯的种养业利润有限,如何提升附加值?2022年,他瞄准了第二产业——酿酒。

依托家乡的优质原料和独特风味,他积极探索,联合四川省酒类研究所创立“嘉源酒业”,研发“堪嘉”酒系列。去年,已完成首条生产线建设。

当记者询问为何选择清香型?取名“堪嘉”酒?周泽彬说,浓香、酱香市场竞争激烈,而且工艺复杂,投资大。既然选择酿酒,那就要做适合自己家乡的酒。清香型酒口感清爽,适合现代人的饮酒习惯,而且我们的水质和气候特别适合酿造清香型白酒。

“家乡在堪嘉、原料也是农场种植的稻谷,与其取花里胡哨的名字,不如就以家乡命名。产品卖了、家乡也宣传了,一举两得。”周泽彬告诉记者,就在今年614日,该产品商标已注册完成,实现了品牌化运营。如今在场镇上,已经有1家经销门店。未来,还将销往成都及周边城市,让越来越多人品尝“雁江味”。

从一产到二产的成功转型,标志着周泽彬完成从初级农产品生产到深加工的品牌化升级,形成“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为农产品插上了增值的翅膀。

跨界生香

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革命与产业再升级

当加工环节的产品需要更贴近消费者的终端展示与体验时,周泽彬产业融合的探索再次向前迈进。

2023年,周泽彬再次“跨界”,在城东新区西南电商城开了一家由“农场直供+现场加工”的餐厅,通过活鱼现杀、时蔬现采等方式,实现食材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可溯源,既保障了“鲜度”与“营养”,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形成“生产-加工-餐饮”的良性循环。

餐厅发展的成功,让周泽彬看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福祉。今年年初,周泽彬听说村里有闲置资产,便积极对接,将村里闲置的小学利用起来,建成现代化的中央厨房。

“我们于7月初开始营业,现陆续有300余桌订餐。”周泽彬说,打造中央厨房除了让家乡人民能尝到城里味,其根本还是整合周边零散的乡厨资源,打造区域性的“乡宴”品牌,让新鲜、地道的乡村风味,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运作,走出堪嘉,服务更广阔的市场。

“乡村振兴不能只靠农业,必须让一二三产业联动,才能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周泽彬说。

共生共赢

“三金”模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周泽彬的创业史,亦是一部与乡亲们携手同行的奋斗史。他摸索的“三金”模式——土地流转的“租金”、基地务工的“薪金”、入股分红的“股金”,实现村民“租金+工资”双重收入,该模式成功盘活土地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以前种地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既有租金,又能打工,收入增加了不少。”连续在农场务工3年的村民康成生笑着说。

除了家门口的双重收入,“家门口”的就业升级也让受益者连连赞叹!堪嘉镇胡石桥村村民江丹就是其中一员。

“以前,在周总农场务工,一天只有几十元。自从餐厅开业进城当服务员,工资涨了,收入也增加了。”江丹告诉记者,和她有同样经历的还有2人,她们三打心底里感谢周总。

周泽彬回忆道,当初回乡创业时,市区、镇村各级政府都给予支持,为他的探索提供了坚实后盾。

“要让返乡创业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关键是要解决好土地问题。”堪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实行人大代表“一对一”跟踪服务,从项目审批到生产经营全程参与。积极帮忙协调土地流转、对接上级部门提供资金、政策扶持,确保“土地有人管、纠纷有人调”。

致富不能忘本。“我的目标不仅是自己成功,更要让家乡的农业真正‘活’起来,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来创业。”谈及未来,周泽彬信心满满。

周泽彬用七年时间构建了“一产筑基、二产延伸、三产升华”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酿酒加工和中央厨房等项目,将传统种养业升级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生动诠释了“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这一实践既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又激活了产业内生动力,更重塑了乡亲们的致富信心。其发展模式已成为雁江区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

在广袤乡野间,“周泽彬们”正用实干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稻米清香、佳酿醇厚、食材本真,这些具象的产业成果共同酿就了“共同富裕”的甘甜滋味,让雁江大地升腾起浓郁的“振兴味道”。(何莉 李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