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珠水天山“孕育”百亿大市场
时间:2025-07-16 17:07:29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袁瀚 点击:423次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满载疏附木亚格杏、伽师甜瓜、兵团唐王古瓜的新疆冷链专列,南下粤港澳大湾区;与此同时,荔枝的清甜、陈皮的甘香、盐焗鸡的咸香,也作为“食在广东”的鲜活名片,在西北大地持续擦亮。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的热潮,正随盛夏骄阳节节攀升。6月下旬至今,多场跨越山海、连接南北的特色优势产品产销合作盛会,在粤新两地轮番登场,点燃两地商贸合作的澎湃激情。
近期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抓好对口援疆任务落实,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发挥援受双方两个积极性,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的两年探索,正是广东援疆工作落实这一要求的生动答卷: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援受双方合作,畅通广东、新疆经济内循环,既助推疆品畅销大湾区市场,也让粤品畅销新疆、进军中亚。
在粤新两省区拓展经济纵深的过程中,一个百亿级市场已然形成——截至目前,两地特色优势产品双边交易超124亿元;今年上半年,两地特色优势产品双边交易超3亿元,这也是广东产业援疆“走在前列”的生动注脚。
古商道焕新机
岭南佳果出口中亚俄罗斯
又是一年荔枝红。岭南佳果为媒,掀起粤新两地商贸交流的高潮。在2025年(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商博会”),荔枝展出后,2小时内试吃一空。“交通物流方便,我们每到夏天都会买荔枝。现在吃上荔枝,比以前容易。”乌鲁木齐市民马先生感慨。
广东与新疆,关山万里。然而,市场互联的基因,早已深植在千年商道上。北宋蔡襄《荔枝谱》(1059年)便记载荔枝“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再看疆品销往广东,《广州志》明初记录“胡商入粤,以皮毛、织毯、香药贸于三元宫外”。
除了新疆本地市场,以新疆为中转枢纽,粤品进中亚也大有可为。以水果为例,相关数据显示,哈萨克斯坦2024年水果进口量达1.2亿美元,中国占比35%。其中甜度高、果径大的荔枝、芒果、菠萝等热带水果需求旺盛。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埋下深厚伏笔。
粤新商贸交流虽然由来已久。但市场自发交易存在组织松散、规模有限、带动效应不强等问题,难以支撑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延续两地商贸传统,更系统高效地统筹粤港澳大湾区和新疆的资源,释放两地消费潜力,是产业援疆按下“升级键”的应有之举。
2023年7月,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考察对口支援工作时指出,“要增加经济纵深,把粤港澳大湾区与新疆更好地联动起来”。同年,在粤新两省区高位推动下,“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应运而生——这不仅是广东产业援疆、消费帮扶走深走实的创新实践,更是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度联通的战略落子。
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聚合起两省区生产端、流通端、销售端的多家头部企业,包括京东、顺丰等物流企业,以及江南农批、北园春、九鼎等大型农贸批发市场,打通产品从工厂田间到消费者手中的各个节点。
广东中荔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中亚市场事业部总监李麟笑介绍,企业此前拓展新疆市场,并探索出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有利于对接大型客商,特别是国际客商。“公司销往中亚、俄罗斯的荔枝,以妃子笑等大众品种为主,年销售额约300万元。当地人消费能力强,偏爱热带水果,我们计划将挂绿、迟美人等中高端品种推进当地大型商超,花3-5年把市场培育起来。”他补充。
好产品变“爆品”
主动打好营销仗抓抢市场
“第一次到新疆参展,就对接到大订单,很惊喜。”半个多月前,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瑜带着产品到商博会参展。她介绍,一家综合性企业抛出橄榄枝。“如果洽谈成功,每年收购产品约200万元。”
粤品北上觅商机,疆品南下亦火热。近日,兵团三师51团的唐王古瓜,尚未发车便早已被大湾区农贸市场预订;6月29日,“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名优产品专场推介在广州举行,农产品购销签约金额达8000万元;今年疏附木亚格杏上市两周,销量达616吨,销售额约2608万元,较去年整体收购价格上涨5%,销量增长30%……拼产品、抢订单的蓬勃气象,处处涌动。
大市场高速运转背后,是高效协同的创新机制。传统的产业支援、消费帮扶体现为由帮扶单位统购包销解决受援地产品的销售,存在过度依赖外部输血、内生动力不足的局限。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第十批广东援疆工作蹚出产业支援的新路径——突破传统对口支援合作中“支援方主导”的模式,更加突出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援受双方强化合作、齐抓共管,共同推动项目落地。
谋定而后动。粤品、疆品频繁亮相,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精心谋划,打好营销主动仗。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工程实施以来,每年在产品上市前,便部署谋划全年产销对接与品牌推广活动。产品上市期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铁、公交车、户外大屏及广州塔、佛山千灯湖等地标建筑上连续投放广告,投放天数超过180天。
机制活、全盘活。援受双方同步发力,让产品变“爆品”,也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以丰产丰收凝聚人心:去年,线上线下合力畅通唐王古瓜产销渠道,助农增收超600万元,当地瓜果种植面积增至2000多亩,上演了农户从“不敢种”到“抢着种”的转变;木亚格杏全网爆火,电商销售量同比增长了672%,推动1800户农民收入增长216.3万元;伽师新梅产业提档升级,品牌价值跃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榜第52位……
产值提升,坚定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今年木亚格杏上市,种植户麦合木提·纳斯尔有感触地说,“如今杏子不仅是水果,更是增加收入的‘金果子’”。
线上线下交易
打造永不落幕的“大巴扎”
疆品、粤品持续在重量级展会上亮相,留下满满的“印象分”。广交会、中博会、商博会、中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成为“筑巢引凤”、促成合作的黄金舞台。以2025中亚(霍尔果斯)商品贸易博览会为例,吸引全球超4000家机构与企业参会,架起粤品进疆“出海”的桥梁。
然而,当展会落幕,合作如何长存?广东援疆探索出成熟的“打法”: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打造永不落幕的“大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
——打造线上“云集市”,依托广东省级消费帮扶平台南方优品搭建“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专区,陆续开设疏附馆、伽师馆、三师馆、广州馆、佛山馆、东莞馆等9个主题馆,两地名特优新产品1000多款,截至目前线上主题馆浏览量破2.2亿人次。
——建设线下体验馆,消费帮扶体验馆在广州、佛山、东莞、江门、肇庆、惠州等粤港澳大湾区落地。线下体验馆日均客流量超500人次,节假日客流高峰期日均客流量达2000人次。
位于东莞市中心的广东援疆地区名优产品体验馆,牛羊肉、雪菊、核桃等300余款疆品琳琅满目。负责人王成介绍,该馆时常举办产品品鉴、民族歌舞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吸引消费。“馆内还定期开展产销对接会,促成粤新企业合作,2024年已达成1亿元销售额。”
线上线下平台打造,让产销对接更精准。新疆东宝实业集团总裁助理孙鹏评价,有了固定的平台,根据产品品类举办专场活动,企业选品避免了盲目性。同时,平台有政府、企业、媒体等力量“背书”,企业选品更安心。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不仅交易商品,更交融了生活方式,这也是双边交易常新长青的源头活水。广州餐饮品牌“物只卤鹅”销售总监张元铭敏锐地捕捉到,“这两年新疆‘粤菜师傅’多了,粤菜馆也渐渐兴起,粤品正融入当地。这让公司有信心北上销售卤水鹅等预制菜,开拓新疆乃至中亚市场”。
在中亚博览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高度评价:“依托广东援疆强劲动力,‘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已成为粤新合作的金字招牌与核心枢纽。两地企业优势互补,在产销对接、技术交流、产业融合上硕果累累,树立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标杆。”
从驼铃悠悠的古老回响,到如今穿梭不息的冷链航班专列,“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正为千年丝路注入活力。百亿大市场,既是市场繁荣的刻度,更是两地共谋发展的见证,擘画出区域协同、互利共赢的合作实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