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榧如何香飘千年?

时间:2025-07-16 17:07:1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丁伶俐 点击:411

盛夏的会稽山,云雾缭绕间,千万株香榧树擎起苍翠华盖。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南部会稽山腹地,面积约402平方公里,分布在柯桥区、诸暨市、嵊州市的8个乡镇,区域内树龄百年以上的香榧树有7.8万余株,千年以上的近百株,现存最古老的香榧树活体树龄已达1500多年。

2013年,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全球首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特色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十多年来,绍兴市通过制度护航、区域协同、文化新传,让这片千年古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近日,记者深入这片古老的香榧林海,聆听守护者讲述保护与发展背后的故事。

千年根脉:立法与科技守护古老榧林

绍兴市高度重视会稽山古香榧群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申遗成功后不久,绍兴市于2015年专门设立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管理局(现为市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心,并加挂绍兴市古香榧群保护中心牌子),标志着保护工作进入专业化、制度化新阶段。

为加强古香榧群的保护,绍兴市先后出台《关于推进香榧产业传承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绍兴市树香榧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扎实开展各项保护和产业发展工作,初步形成了保护与利用协调推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据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出台的地方性法规《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规定》,开创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地方立法保护的先河,根据这一保护规定,绍兴市为每一株古香榧树都建立“电子身份证”,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法规划定402平方公里保护范围,明确绍兴三区县(市)8个乡镇的“责任林”。

在技术层面,绍兴市依托全国唯一的榧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开展榧树种质资源调查与榧树良种选育工作。目前,种质资源库中保存的榧树品种与类型达295份。此外,绍兴市实施古榧树挂牌保护,悬挂古榧树保护铭牌3429块、古榧树群保护铭牌616块。绍兴市还创新了保护机制,如发起古香榧树“云认养”模式,让更多人参与到古树保护中来。

“我们深知这些古树是活的历史,是自然与先辈共同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通过立法保护,我们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确保每一棵古树都能得到妥善照料。同时,数字化管理让我们能更精准地掌握每棵树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绍兴市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心(绍兴市古香榧群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古香榧群的核心产区之一,柯桥区稽东镇现有100年以上古榧树2.1万株,500年以上1029株,1000年以上22株。近年来,稽东镇多维度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积极引入科技手段,提高香榧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开发了柯桥古榧保护和利用集成应用系统,对接打通省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系统,为辖区内2.1万株百年以上古榧配置‘身份二维码’。我们还在古榧核心区域建设多光谱监测站、茎流监测站以及土壤墒情监测站等设备,实现古榧自动监测和预警。”柯桥区稽东镇副镇长裘永波介绍,“这些系统会把气象预警、灾害预警、病虫害预警以及野生动物破坏等问题推送给相应的榧农榧企,让他们能够及时处理。”

破茧新生:在创新中书写振兴答卷

早在2000多年前,会稽山的先民已经开始种植香榧,通过嫁接培育,为后世留下这满山财富。发展到今天,会稽山古香榧树不仅结果能力持久,还集结了果用、药用、油用、材用、观赏和环保等多种功能。

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在发展中创新。2021年在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导下,绍兴市启动“稽山古榧”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推广,根据树龄长短实施“隋榧、唐榧、宋榧、明榧”等系列产品开发。同时,专门成立绍兴市古香榧品牌管理中心,负责具体的推广运营,通过多渠道多维度宣传,打响了品牌知名度。“近年来,由于香榧种植面积逐步上升,古树香榧和新种植香榧混合销售,埋没了古香榧树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稽山古榧’依托7.8万余株古香榧树,做足‘古文章’,打好‘古字’招牌,以稀有天然、绿色有机等特点,为古树香榧打造一个高端优质和具有示范引领的香榧区域公共品牌。”绍兴市古香榧品牌管理中心主任杨小东说。

在浙江冠军香榧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一瓶淡金色精油在灯光下折射出琥珀般光泽。“这款香榧精油是用水中蒸馏法从香榧假种皮中提取,不添加其他物质,富含抗氧化剂和不饱和脂肪酸。”公司副总裁杨光明介绍,“我们与韩国SK百朗德集团合作推出了‘圣榧欧’系列化妆品,包括香榧精华润泽修护洗发水、香榧植萃精华护发素、香榧祛痘修护精华、香榧手工精油皂、香榧精萃生物纤维面膜等,这些产品选取的香榧原料,全部来自我们赵家镇古香榧林集聚地的几个村落。”

从论斤卖的干果到按克售的精油,香榧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正越走越宽。在稽东镇的共富工坊里,绍兴华烽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香榧黑芝麻饼、香榧桃酥生产线正在运转。“近年来,我们通过升级包装工艺、严控产品质量、研发衍生产品,成功打造香榧黑芝麻饼等健康轻食系列,获得市场广泛认可。我们依托‘南子口’品牌,结合互联网销售渠道和线下实体店渠道,有效提升了稽东香榧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公司结合健康轻食、年轻化的理念,继续研发香榧特色零食。”公司负责人任庆琳说。

在各地努力下,一颗颗古老榧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诸暨市赵家镇搭建“中榧联”强村富民平台,实现超50万斤古树香榧青果的流转,惠及2000余户榧农,增收300余万元。柯桥区稽东镇香榧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其中古榧树面积2.5万亩,涉及榧农3400户,常年干果产量超80万公斤,总产值已突破1亿元。嵊州市谷来镇有香榧林约5万亩,2024年香榧干果产量达3500吨,占全市一半以上,年产值约3亿元。

文化新传:文旅融合激活绿色榧果

“我们黄氏家族守护这片香榧林已经六代人了。”站在“中国香榧王”虬劲的枝干下,柯桥区稽东镇占岙村党支部书记黄天明轻抚着树干上斑驳的“牛腿”状嫁接疤痕。这些人工嫁接的印记,正是绍兴先民在唐代以前首创的香榧栽培技术的活态传承。在会稽山核心区,村民们延续着“香榧树-梯田-林下作物”的复合经营模式,这种立体农业系统不仅有效保持了陡坡山地的水土,更孕育出独特的生态智慧。“你看这些香榧树枝头,同时挂着今年、明年、后年的果实,三代同堂的奇观正是千年智慧的结晶。”黄天明指着枝头不同生长阶段的香榧果说道。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文化这两个字正是越地先祖智慧的体现,这片千年古香榧林承载着古越先祖的种植、培育、嫁接技艺,历经风雨沧桑,仍然硕果累累。”杨小东说。

如今,这片千年古树群正焕发新生机。稽东镇占岙村开发的香榧研学线路,让城市孩子通过观察古树嫁接疤痕理解农耕智慧;诸暨市打造的香榧博物馆,通过化石标本与全息影像展示香榧植物2500万年的演化历程;赵家镇发起古香榧树“云认养”模式,让更多人关注和支持古树保护,还借助山间货道开辟了走马岗步道等旅游路线。

位于诸暨市的中国香榧博物馆于2016年开馆,是中国首个研究香榧历史文化、展陈香榧苗圃树种的实践基地。中国香榧博物馆专家金航标介绍:“博物馆展陈以‘守望香榧’为主题,系统展示榧树起源、传统栽培技术及会稽山区民俗文化。通过实物展陈与场景复原,系统呈现香榧嫁接技术、蜈蚣梯采摘等千年古法技艺,以及双熟双炒等传统加工工艺,生动还原香榧产业从种植到成品的完整链条。”博物馆内,还陈列着各种香榧加工工具和产品,见证着香榧产业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发展。

嵊州市谷来镇则探索着“榧药主题森林康养”新路径。走进谷来镇,游客可在香榧林中漫步,体验中药材采收,享受药膳养生餐。这种将特色产业、森林康养和民宿休闲相结合的模式,正吸引越来越多都市人群。

“我们打造了80公里香榧古道徒步系统,完成了香榧森林公园入口、千年香榧王、榧后等景观提升工程,提高游客接待能力,2024年全年游客超110万人次,民宿农家乐营业额超2000万元。”诸暨市赵家镇党委书记俞燕说。

近年来,柯桥区、诸暨市和嵊州市依托古香榧群,大力打造以“赏珍奇古树、品珍稀干果”为主题的榧乡生态游,连续举办“稽东香榧文化旅游节”“诸暨中国香榧节”和“嵊州谷来香榧文化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并配套旅游设施建设,推进林旅融合发展。绍兴市已建成总长380多公里联通古香榧群的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系统,以及全长64.9公里连接柯桥、诸暨和嵊州三处香榧森林公园的环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美丽公路,进一步打响“千年香榧林,百岁养生地”的森林休闲品牌。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正以守护者的坚韧、创新者的智慧,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新时代的“榧香传奇”。当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牌匾与古香榧树年轮交相辉映,绍兴人用行动诠释着:最好的保护,是让千年农遗在新时代绽放异彩,生生不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