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来“浙BA”找“茶”!看体育赛事如何带火茶文旅
时间:2025-07-24 09:07:55 来源:潮新闻 作者:徐知妤 点击:406次

7月的浙江,热浪与热情同样灼人。“浙BA”全民篮球狂欢正席卷全省90个区县,自月初开赛以来,这场比赛已从单纯的体育赛事演变为一场融合文化、旅游、消费的综合性盛会。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各赛区将本土茶文化巧妙融入赛事,创造出“体育+茶文化+旅游”的独特体验。
从绍兴的“茶酒文化”到景宁的“惠明茶饮”,从武义的“黑茶体验”到全省各地的“茶主题市集”,浙江茶正借体育赛事的东风,点燃产业活力。
球赛“搭台”,文旅“唱戏”
“今天生意特别好,卖了两百多杯,摇得我手都酸了。”李云燕笑着说。
当哨声在篮球馆响起,场外的畲乡狂欢活动已抢先一步点燃热情——“浙BA”丽水赛区揭幕战开赛后,景宁畲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宁”)用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实在的宠客诚意,让看球变成一场沉浸式畲族文化盛宴。15个“宝藏市集”摊位连成文化长廊,乌饭的清香与英川点心的香甜交织勾勒出“舌尖上的畲乡”。新中式茶饮摊主李云燕忙着将橙子、冰块与茶饮倒入杯中摇匀,制作风味独特的“惠明橙C红茶”。
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借力“浙BA”东风,将赛场热度转化为文旅推广的强劲引擎。数据显示,揭幕战全线观看人数超1.1万人次,直接带动消费38万元。游茶乡、喝名茶、感受民族风情……当地近30家文旅企业联动,推出一系列专属福利,让球赛“搭台”,文旅“唱戏”。
放眼其他赛区,也是随处可寻“茶”踪。各参赛队伍纷纷以茶为媒,将浙江深厚的茶文化融入体育赛事。
“浙BA”随处可寻“茶”踪
天台队别出心裁,将千年历史的天台云雾茶作为伴手礼赠予三门队选手,让赛场内外茶香四溢。长兴队则让“长兴紫笋茶”领衔特产团,在赛前通过直播与网友热情互动。临平队精心准备了超山有茶礼盒,松阳队更是带领网友云游大木山万亩茶园,在云端共品松阳香茶。安吉队打出“白天炒茶,晚上绝杀”的霸气口号迎战德清队。开化队则为队员准备了“开门红buff”,邀请队员品“开门红”茶,游生态茶园,将茶文化与体育精神完美融合。
从茶产品的现场品鉴到茶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比赛结束后,各地通过“门票免费+消费折扣”组合拳,推动“体育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为茶产业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展示平台。这种“体育+茶”的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茶叶品牌知名度,更延长了产业链条,创造了更多消费场景,为茶乡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茶BA兴起,茶文旅有了“新配方”
当篮球遇上茶叶,一种全新的乡村振兴模式正在中国乡村生根发芽。
从浙江的“浙BA”到福建的“茶BA”,再到湖南的“茗战江湖”,一场场以篮球为媒介、以茶文化为特色的赛事正在全国各地上演,成为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创新实践。这些赛事不仅点燃了乡村的夜晚,更点亮了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去年3月,全国首个以茶产业县为参赛对象的大型篮球赛事——中国茶业百强县域篮球公开赛(茶BA)在福建福鼎成功举办,汇聚全国25个产茶县域的篮球代表队。
福鼎白毫银针队、安溪铁观音队、云南普洱队、武阳春雨队……各队以“县域名+茶品类名”组队命名,真正实现“以赛为媒、以茶会友”。赛事期间,福鼎市开展“跟着茶BA去旅行”活动,为参赛选手发放旅游地图、美食地图和体验门票,引导他们在比赛之余“游太姥、品白茶、吃小吃”。这一创新举措让参赛选手变身美食消费者、白茶品鉴官、文旅推荐官,成功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赛事的经济效益同样令人瞩目。福鼎星级酒店及高端商务酒店住宿率达95%,直接带动当地美食、白茶、文体等消费近2000万元。赛事还配套举办春天之约福鼎白茶音乐节等惠民演出,邀请知名歌手表演,并在抖音公益直播,吸引近3000万人次观看。通过“白茶+体育”的新业态,福鼎成功打造了一个茶文化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IP。
湖南湘西的“茶BA·茗战江湖”则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创意。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赛事在保靖县吕洞山镇夯吉村擂响战鼓,20余名苗家女鼓手以激昂的苗鼓表演点燃全场,茶艺师手持保靖黄金茶演绎“茗战江湖”的千年风韵。“这样的活动越多,苗寨日子越红火!”茶岭村村民杨丁花感慨道。赛场旁,村民龙生明夫妻的炒粉摊日销超4000元,烤鸡腿、黄金茶饮等20个摊位人气火爆,“茶篮经济”初显成效。
茶山里举办的“茶BA” 图源保靖黄金茶产业发展协会
四川宜宾的实践则体现了“茶BA”对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在四川省第三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期间,四川省茶业集团作为官方合作单位,携“天府龙芽”“宜宾早茶”等特色茶品亮相。该集团带动三个县(区)建设标准化茶叶基地30万亩,帮助近20万户茶农增收。通过赛事搭建的“农产品展销、亿级媒体曝光”平台,进一步打通了茶品从乡村到城市的销售链路。“让茶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效应持续放大,为乡村振兴注入更鲜活的产业动能。”四川省茶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茶+体育”模式的成功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可复制的运营逻辑:首先,文化赋能是核心。无论是福建福鼎的白茶文化、湖南保靖的苗族茶俗,还是浙江各茶乡的文旅体验,各地都深度挖掘本土茶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赛事的独特魅力。其次,产业联动是关键。成功的“茶BA”都不局限于赛场内的比拼,而是构建了“赛事+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的完整消费链。福建福鼎在鼎文化公园搭建赛场,让群众在家门口欣赏高水平赛事的同时,也能便捷地参与茶文化体验和消费。第三,持续运营是保障。短期赛事的热度需要转化为长期发展的动力。湖南保靖的“月月主题晒”、福建福鼎的“白茶音乐节”等配套活动,都有效延长了赛事影响周期,避免了“一场热闹过后就冷清”的局面。
当下,“体育赛事引来人流,特色茶产业留住消费”的模式正在创新茶文旅。随着茶+乒乓、茶+高尔夫、茶+骑行……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二者相互赋能,共同构建起“以体兴茶、以茶促旅”的良性循环。一个个茶乡正在通过体育这扇窗,打开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大门。
或许,在赛场终场哨声落下后,乡村振兴的比赛才刚刚进入高潮时段。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