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从深山甜果到百亿产业的“橙”色突围
时间:2025-07-24 17:07:58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作者:刘桂华 点击:419次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两千多年前,屈原在《橘颂》中写下对故土柑橘的深情礼赞。如今,在他的故乡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一颗颗金黄的脐橙正演绎着新时代的传奇。
这里不仅是“中国脐橙之乡”,还是正在筹建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2025年,秭归脐橙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入选全国首批典型案例,让秭归脐橙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三位一体筑牢地理标志保护“铜墙铁壁”
秭归脐橙“皮薄光滑、橙红靓丽、肉脆汁多、风味浓郁、酸甜可口”的独特风味,离不开这片水土的馈赠。北纬30度的峡江气候、富含矿物质的砂壤土、昼夜温差大的生长环境,赋予了秭归脐橙“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一年四季有鲜橙上市的独特优势,成为全球罕见的“四季鲜橙”产区。
“为守护这份‘舌尖上的甜蜜’,秭归县坚持‘高水平保护、高标准管理、高效益运用’的示范区建设要求,构建了‘行政+司法+共治’三位一体的立体保护新格局,为秭归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秭归县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兰华锋介绍道。
秭归县建立“县局指挥中心+12个市场监管所快检室+19家经营主体快检点”的脐橙安全快检体系网。构建覆盖从种植、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包装标识到社会化服务的全产业链标准100余项。给145家合法使用人配置“来源可查、责任可究”的闭环质量管理溯源体系。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机制20余项,协同提供的零距离法治宣讲和法律咨询610场次,开展法治体检198次,审查脐橙购销合同812份,排查法律风险180个。创新“检心护橙”“橙子法庭”等司法品牌,开展民事诉讼和执行监督100余件,办理公益诉讼10余件,处理纠纷170余起,追讨货款1000余万元,查处相关刑事犯罪10余起,亮出“司法利剑”。同时,发挥协会联动、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多方作用,构建“共建共享”的秭归脐橙地理标志共治保护生态。
科技赋能为地理标志插上“智慧翅膀”
清晨,在水田坝乡吒溪河景区橙园上空,10架无人机正在进行脐橙吊运工作。“过去人工一人一天最多能搬运脐橙1000公斤。现在用无人机作业,1架无人机1天能吊运2万公斤,节省人力的同时还节省费用。”秭归县同胜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胡志刚算了一笔经济账。
近年来,秭归县紧紧依托秭归脐橙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契机,牢牢抓住数智时代重塑新质生产力为秭归脐橙地理标志提供的发展机遇,打造质量兴橙、科技兴橙的强大引擎,全面推广无人机脐橙吊运技术,通过夯实组织保障,培育创新人才,健全标准体系等方面着手,为秭归脐橙插上数字化、智能化“飞翼”,让脐橙从“背”出大山到“飞”出大山。目前,全县有农用无人机700多台,每台脐橙吊运单价为0.3元—0.6元/公斤,相较于人工背运,每公斤平均节约成本0.3元,每亩年节约成本1500元左右,有效破解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和老龄化加速而导致效率低、成本高的双重挑战,提高脐橙生产效率,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走出一条秭归脐橙高质量发展之路。
秭归县将地理标志保护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实施种质资源“芯片”工程,建立现代化育苗工厂11.42万平方米,配备智能温室82座,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精准监控种苗生长,每年培育脱毒脐橙种苗150万株,相当于每分钟生产3株“科技苗”,储备柑橘种质资源130余种,为脐橙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打造三峡柑橘数据中心,实施数据采集策略,通过“一张图”全面汇集40万亩橙园、45万个地块及4.2万条种植户信息,归集土壤、气象、遥感、物联网等在内的各类数据资源达100G,为脐橙全产业链构建坚实的数据基础。组建供应链公司,搭建湖北柑橘供应链平台,完善以“天网”“地网”“金网”“商网”四网为主线的链式网状型供应链体系,实现产供销、上下游主体的资源融合,促进信息对称和协同发展。
融合升级促进地理标志释放“乘数效应”
走进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展示大厅,俨然一座秭归脐橙博物馆,脐橙酒、橙皮丁、橙皮丝、脐橙饼……琳琅满目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我们成功研发出超过100种脐橙衍生品,涵盖酒、饮料、食品、日化及精油等大健康产品,全面实现了从花到果、从皮到渣的零废弃综合利用。我们的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北美、欧洲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副总经理胡兆兴介绍。
在产业生态方面,秭归县实现从“单一种植”到“全链融合”的体系升级,带动包装、电商、物流等行业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富民产业链。全县已培育柑橘龙头企业58家,合作社346家、家庭农场139家,建立洗果分选企业84家、包装21家企业,脐橙深加工龙头企业5个,脐橙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已经建成。全县电商主体近2万家,脐橙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已突破1100家,从业人员超7万人,先后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领跑县等荣誉称号。
秭归县还积极促进“地标+文化”深度融合,通过生动讲述屈原与《橘颂》的千古佳话,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中国屈原学会年会等一系列活动超100场次,提升秭归脐橙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地标+旅游”的巧妙结合,将脐橙果园精心打造成为如诗如画的花园和引人入胜的景区,使得屈原故里秭归脐橙乡村游项目脱颖而出,入选农业农村部评选出的精品旅游线路之一。推动“地标+城镇”的融合,全县建成12个农文旅体融合基地,设立6个脐橙文化场馆,秭归脐橙地理标志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
目前,秭归脐橙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放眼望去,408公里的长江岸线呈现出一江清水、两岸橙黄、三色相间的美景,宛如人间仙境。全县90%乡镇、80%行政村、70%人口从事脐橙相关产业。6万余名“80后”和“90后”返乡创业,秭归脐橙成为秭归人民名副其实的“黄金果”。
从屈原笔下的“嘉树”到富民强县的“金果”,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秭归脐橙的故事仍在续写。这颗穿越千年的“黄金果”,正以地理标志保护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翅膀,飞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让四季橙香飘得更远、更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