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兰溪乡村特色产业拔节生长

时间:2025-07-30 16:07:50 来源:兰溪新闻网 作者:蒋宇欣 点击:375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1409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兰溪小萝卜、兰溪杨梅、兰溪毛峰、兰溪枇杷、兰江蟹、汇潭甘蔗等6个产品入选。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自古以来,兰溪优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丰饶的物产。一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彰显兰溪物产的独特品质和文化底蕴,更蕴含着“致富经”。

兰江蟹早年生长在兰江中,数量稀少,品尝不易。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的推广,兰江蟹为更多人所熟知。孙华斌是兰溪首位尝试水塘养殖兰江蟹的先锋,勇于探索。近几年,他一直在兰江边寻找合适的基地,模拟江中环境,形成与湖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并通过稻蟹轮作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拓展了发展空间。其00后”儿子孙崇康的加入,带来了更多新理念。

为支持儿子,孙华斌专门辟出10亩水塘供其试验。孙崇康在水塘中安装了自动增氧泵、自动水质检测仪及智能物联网设备,只需通过手机即可实时监控和调控养殖环境。见到显著成效后,孙华斌也逐步更新了设备。

在兰溪,地标农产品受到青睐,生产方式也悄然变革,紧跟潮流,朝着更高品质、更便捷、更具科技感的方向发展。

“这饮料口感真不错,哪产的?”“杨梅干酸酸甜甜,好吃。”前不久,“浙BA”金华赛区激战正酣,场外的杨梅汁、杨梅果丹球等深加工产品广受好评。

一卖鲜果、二卖加工品、三卖体验感。作为浙中西部最大的杨梅生产区,兰溪人深知仅靠卖鲜果难以长远发展,因此杨梅酒、杨梅汁、杨梅干等深加工产品应运而生。目前,奉源食品、日远食品等企业已研发出30余种杨梅产品,年加工量达1.6万吨。今年,全市杨梅一产产值4.6亿元,全产业链产值15亿元。更巧妙的是,兰溪人善于讲述杨梅故事,将吃杨梅升华为文化体验,推动杨梅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兰溪小萝卜是当地特有的品种,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以个小、体白、脆嫩味美著称。近年来,针对传统罐装销售模式的局限性,兰溪推出了礼盒装、小罐装、盒装及多种规格袋装产品,拓展了零食、预制菜冷盘等食用场景,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品牌培育是产业价值提升和产品溢价的关键手段。为让优质产品赢得广阔市场,兰溪着力打造品牌矩阵,设立了一批乡村运营中心,提供货源组织、产品升级、包装优化、品牌营销等公共服务,并设计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品牌符号及农文旅衍生产品。另一方面,政府搭台,举办农事节气、产销对接、品牌推介、美食品鉴等活动,实现双向赋能。

连片规划、连片建设、连片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杭州建德大慈岩镇、金华兰溪诸葛镇和衢州龙游横山镇三地跨区联建,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大慈岩镇主攻果莲种植,横山镇专注莲子酒及饮品开发,诸葛镇则侧重销售和衍生品开发。三地荷农互学互鉴,开发鲜切花、荷叶茶等系列产品,多元化增收。去年,三地15个村集体经济增收共计650余万元。

兰溪紧抓“千万工程”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战略目标,全力构建工作推进机制,夯实稳产保供基础,推进特色产业振兴,促进加工提能升级,畅通产品流通渠道,强化优质优价营销,加快科技创新赋能,增强联农带富能力,推动“土特产”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在各类特色产业的带动下,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去年,兰溪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

兰溪紧抓“千万工程”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战略目标,全力构建工作推进机制,夯实稳产保供基础,推进特色产业振兴,促进加工提能升级,畅通产品流通渠道,强化优质优价营销,加快科技创新赋能,增强联农带富能力,推动“土特产”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在各类特色产业的带动下,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去年,兰溪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